大埔县客家非遗文化产业园:文旅融合助力增收新引擎
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的梅州市大埔县,是一片充满客家文化底蕴的土地。近年来,大埔县以客家非遗文化产业园为抓手,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不仅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
客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埔县作为客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大埔县于2018年启动了客家非遗文化产业园的建设。该产业园占地约1000亩,集非遗文化展示、传承、研发、体验于一体,旨在打造一个集旅游、文化、教育、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园。
在产业园的建设过程中,大埔县充分发挥了文旅融合的优势,将客家非遗文化与现代旅游产业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产业园内设有客家民俗馆、客家建筑馆、客家美食馆等多个展示区域,让游客在参观的同时,深入了解客家文化的魅力。
此外,大埔县还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客家山歌比赛、客家舞蹈表演、客家美食节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丰富了产业园的文化内涵,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大埔县注重发挥非遗文化的带动作用。产业园内设有多个非遗传承工作室,如剪纸、木雕、竹编等,吸引了众多非遗传承人入驻。这些传承人通过教授技艺,带动了当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非遗产品也成为了产业园的一大亮点,吸引了众多游客购买。
为了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大埔县还积极打造了一批特色民宿、农家乐等旅游配套设施。这些设施不仅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住宿环境,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据统计,产业园的建设和运营,已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超过5000万元。
在推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大埔县还注重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大资金投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服务水平等,为产业园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政府还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村民共同参与产业园的建设和运营,实现了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如今,大埔县客家非遗文化产业园已成为当地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引擎。它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了客家文化,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在未来的发展中,大埔县将继续深化文旅融合,推动客家非遗文化产业园实现更大突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大埔县客家非遗文化产业园的实践证明,文旅融合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助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埔县将继续发挥客家文化的独特优势,努力将客家非遗文化产业园打造成为全国文旅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板,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 • 梅州打造全省最大南药种植基地,产值突破15亿,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
- • 梅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突破20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江区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助力生态扶贫,共建绿色家园
- • 梅州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前置仓,助力6小时直达,共筑美好生活
- • 兴宁市全面发力,打造15分钟便民医疗服务圈
- • 五华安流镇木偶剧团扬帆出海,东南亚巡演绽放中华文化魅力
- • 蕉岭县新铺镇石窟河船工号子实景演出常态化:传承民俗文化的生动实践
- • 五华县全力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首条双向六车道高速通车,闽粤两省交通动脉再升级
- • 大埔县“扶贫车间+电商”双驱动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 • 隆文镇碳汇交易试点启动,万亩竹林年创生态收益百万元
- • 丰顺留隍镇“赛大猪”民俗重启:600斤神猪巡游祈丰年
- • 五华县提线木偶戏非遗展演走进乡村,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梅州金柚开启新篇章:首次进入RCEP成员国市场
- • 梅州三品价值超百亿:农产品区域品牌价值评估的新标杆
- • 大埔县农村电商服务站全覆盖,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河东镇智慧养蜂产业园落成,数字化蜂箱助力产蜜量提升50%
- • 梅县松口古镇荣登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焕发新活力
- • 梅州数字经济产业园盛大开园,助力科技型企业蓬勃发展
- • 梅州客家武术在国际传统武术锦标赛上大放异彩,勇夺八金荣光
- • 热柘镇智慧牧场创新引入机器人挤奶,日产鲜奶量增长3倍,开启现代化农业新篇章
- • 梅州全面铺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呵护学生心灵成长
- • 五华提线木偶戏荣登省级非遗名录,老艺人悉心收徒传承绝技
- • 蕉岭县全面启动“教育强镇”全域评估工作,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 • 蕉岭县三圳镇九岭村:十里荷塘映客家,田园交响曲飘香
- • 平远县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云平台,打造智慧教育新生态
- • 蕉岭县试点AI智慧课堂应用项目:开启教育新篇章
- • 平远县石正镇“南台山文化摄影大赛”征稿启动,捕捉美丽瞬间,共筑文化记忆
- • 梅州抽水蓄能电站并网发电,助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新篇章
- • 梅州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年交易额突破5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教育局长走进课堂,常态化听课活动助力教学质量提升
- • 五华县积极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助力全民健康
- • 梅州创新扶贫资产管理模式,经验全省推广助力脱贫攻坚
- • 梅州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成功解救放生300余只野生动物
- • 梅江区文旅融合项目“客都古邑”助力周边经济,增收达20%
- • 梅州兴宁石马镇千年古银杏树群:古树成网红打卡点,传承千年文化之美
- • 蕉岭县扶贫艺术团:以文化浸润激发群众志气,助力脱贫攻坚战
- • 梅州出台重磅政策,最高补贴80万元吸引高层次教育人才
- • 兴宁市“扶贫车间”进驻易地搬迁安置点,助力脱贫攻坚战
- • 龙岗镇生态漂流项目盛夏迎客,暑期接待量突破5万人次
- • 湾区腹地优势凸显,梅州引资超百亿,共绘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 • 大埔县湖寮镇“龙珠灯”巡游点亮元宵夜,传承民俗文化
- • 梅州丰顺温泉文化旅游节盛况空前,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共襄盛举
- • 梅县区松源镇王氏大宗祠祭典荣登市级非遗名录,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丰顺县电子电路板产业年产值突破50亿元,打造区域经济新引擎
- • 蕉岭三及第: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传承千年客家美食文化
- • 梅州腌面协会成立,制定地方标准保障食品安全与品质
- • 梅州丰顺县汤坑镇异地搬迁扶贫工程圆满竣工,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大埔县蜜柚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实现贫困户全覆盖分红
- • 大埔县西岩山万亩茶园:云雾缭绕中的茶香之旅
- • 粤港澳大湾区名师工作室落户梅州中学,助力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
- • 蕉岭三圳镇“重现打斗四”习俗,邻里共食传佳话
- • 大埔县新建三所乡镇幼儿园投入使用,为乡村儿童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 • 梅州创新“智慧扶贫”平台助力实现精准帮扶全覆盖
- • 梅州五华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助力扶贫事业再上新台阶
- • 梅县区乡村文化振兴:激活扶贫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规划获批,侨资引进创新高:助力粤东地区经济腾飞
- • “丰顺县北斗镇埔寨剪纸AR数字藏品全球首发,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 • 蕉岭县智慧农业技术助力精准脱贫,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县区丙村镇“扛关爷”巡游保平安:传承民俗文化,守护一方安宁
- • 蕉岭县“村村通”工程助力打通扶贫“最后一公里”
- • 梅县区:打造“红色研学”特色教育品牌,传承红色基因
- • 日本美食家专程探访梅州百年腐竹作坊,探寻传统美食的秘密
- • 平远县扶贫主题体育赛事助力文旅消费新风尚
- • 梅江区客家非遗体验馆:沉浸式体验民俗技艺的活态传承
- • 梅县区丝苗米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正式运营,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 • 梅县区麓湖山文化产业园:打造高尔夫度假与艺术展览的跨界新体验
- • 大埔县新建三所乡镇幼儿园投入使用,助力乡村振兴教育发展
- • 清代数学家吴兰修《方程考原》在数学史教材中的地位与价值
- • 五华安流镇木偶剧团扬帆出海,将赴东南亚巡演展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 • 全省首个无人机植保培训基地落户梅县,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 • 梅县区雁南飞茶田:悠然采茶品茗,体验茶田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