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竹板歌擂台赛”盛大启幕 吸引百名民间艺人同台竞技
近日,一场热闹非凡的文化盛宴在广东省兴宁市举行,由兴宁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兴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竹板歌擂台赛”吸引了来自各地的百名民间艺人参赛,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
竹板歌,又称“竹板书”,是兴宁市独具特色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历史悠久,深受当地群众喜爱。此次“竹板歌擂台赛”旨在传承和弘扬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民间艺人的创作热情,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竹板歌。
活动现场,百名民间艺人身着节日的盛装,手持竹板,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比赛中。参赛者们各展所长,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旋律,将竹板歌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们被这独特的艺术形式深深吸引,现场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本次比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在初赛中,参赛者们通过自选曲目,展示了各自在竹板歌方面的功底。经过激烈的角逐,共有20名选手脱颖而出,晋级复赛。复赛阶段,选手们围绕主题进行创作,以新颖的题材和独特的表现手法,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决赛现场,气氛更加热烈。选手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用竹板敲击出优美的旋律,唱出心中的故事。其中,一位名叫李明的选手,以一曲《兴宁竹板歌》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李明表示,能够参加这次比赛,让他倍感荣幸,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发扬竹板歌的决心。
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最终,来自兴宁市某文化站的选手陈女士荣获本次“竹板歌擂台赛”的一等奖。陈女士激动地说:“这次比赛让我结识了很多优秀的民间艺人,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传承竹板歌的决心。今后,我将继续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竹板歌。”
兴宁市“竹板歌擂台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民间艺人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也进一步推动了竹板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主办方表示,今后将继续举办此类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兴宁市的文化繁荣贡献力量。
此次“竹板歌擂台赛”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兴宁市民间艺人的风采,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竹板歌这一民间艺术将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为我国的文化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 • 龙岗镇生态漂流项目盛夏迎客,暑期接待量突破5万人次
- • 梅州全面启动“人才强市”计划,百万补贴助力高端人才引进
- • 千年古榕树数字化守护:城北镇古树名木数字档案建成
- • 梅州味酵粄香飘广深,连锁店突破50家,助力山区特色美食走出大山
- • 蕉岭县扶贫驿站搭建就业供需对接平台,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新政助力招商引智,打造人才高地
- • 梅州全力推进古树名木保护,打造绿色生态名片
- • 梅州首批“教育世家”评选结果揭晓,20个家庭获表彰
- • 梅州吹响“教育强镇复评”号角,强化镇级教育责任再升级
- • 平远县稀土永磁材料研发中心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助力我国稀土产业腾飞
- • 《风味人间》聚焦梅州腐竹,揭秘阳光晾晒技艺传承之美
- • 梅州数字经济产业园盛大开园,助力科技型企业蓬勃发展
- • 客家武术非遗传承人李俊轩创编“状元拳”校本教材,弘扬传统文化新篇章
- • 梅州湾区产学研合作平台签约高校达15所,共筑创新高地
- • 农村普惠金融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果:发放贷款超5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客都工匠”评选启动,共筑传统技艺传承之路
- • 蕉岭县蓝坊镇生态茶园荣获国际认证,有机茶出口量同比增长35%
- •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梅州学校正式揭牌开学,开启教育新篇章
- • 平远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成效显著,新增耕地千亩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倾力打造“书香校园”阅读推广计划,助力青少年成长
- • 丰顺埔寨纸花技艺走进校园,00后传承人展创意,传承与创新共舞
- • 蕉岭县南磜镇林下经济示范区种植仿野生灵芝超千亩,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县温泉资源开发助力乡村旅游扶贫,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大埔县百侯镇三十六巷盛大开启明清服饰文化周,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梅州创新“智慧扶贫”平台助力精准帮扶全覆盖
- • 丰顺县创新举措,建立留守儿童周末托管服务机制
- • 蕉岭县长寿文化节盛大启幕,传承客家养生传统魅力
- • 平远县石正镇“南台山文化摄影大赛”征稿启动,捕捉美丽瞬间,共筑文化记忆
- • 大埔县陶瓷文化小镇:全国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案例的璀璨明珠
- • 兴宁市光伏扶贫项目助力千余户困难家庭脱贫致富
- • 五华县全面启动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三年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 • 客都梅州牛肉干:跨境电商助力新名片,美食热销全球
- • 梅州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启用,千亩茶园实现精准管理,开启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梅江区长沙镇:乡村足球场全覆盖,助力“足球之乡”名片熠熠生辉
- • 丰顺县黄金镇竹海温泉:竹林深处私享温泉的隐逸之乐
- •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成功投产,年处理畜禽粪污20万吨,助力绿色农业发展
- • 五华县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农村出行体验
- • 蕉岭三圳酿粄美食节盛大开幕,30种粄食展现客家智慧
- • 梅州废弃校舍华丽变身创业园,盘活乡村闲置资产出新招
- •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成功投产,年处理畜禽粪污20万吨助力环保与循环经济
- • 蕉岭广福镇重启“接官亭”仪式,再现明清迎宾古礼
- • 平远县深入开展“家校共育”示范校评选活动,共育未来栋梁
- • 平远县稀土新材料项目盛大开工,年产能突破万吨级,助力我国稀土产业升级
- • 梅县区松口镇智慧农业大棚试点,数字化种植助力果蔬产量提升
- • 梅州“智慧养老”平台上线,助力10万老年人安享晚年
- • 大埔百侯镇明清古建筑群荣获省级文保专项资金,传承历史文脉焕发新活力
- • 梅州丰顺县倾力打造国家级南药扶贫产业示范园,助力乡村振兴
- • 平远县积极推进“家校共育”示范校评选活动,共筑孩子成长新篇章
- • 梅州中医药全产业链招商签约23个项目,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梅江区西阳镇“仙人粄节”盛大开幕,四十种凉粉创意比拼引众人围观
- • 梅县区打造“红色研学”特色教育品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 • 梅州设立2亿元扶贫产业基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 • 梅州客家特色预制菜风头正劲,抢占湾区市场订单翻三倍
- • 蕉岭县循环经济产业园荣获省级绿色示范基地称号,绿色转型引领区域发展新篇章
- • 民国建筑大师林克明手绘广州中山纪念堂原稿回乡,探寻建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 • 兴宁市发放首批残疾人创业扶持基金 助力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
- • 丰顺县埔寨火龙非遗传承人喜获省级大师工作室,传承千年技艺再放光彩
- • 留守妇女巧手制艾粄,年入二十万元成为致富新榜样
- • 梅州首家预制菜产业园投产,三十道客家菜速冻出口,引领产业发展新潮流
- • 客家传统烫皮技艺:申报联合国教科文非遗项目,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丰顺县生物医药产业园与高校共建产学研基地,共谱科技创新新篇章
- • 梅州校园创客空间建设获省级专项资金支持,助力青少年科技创新
- • 丰顺黄金镇竹编技艺振兴:青年匠人推陈出新,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梅州与深圳携手共建产业转移园,助力大湾区智能制造项目发展
- • 梅州建成全省最大农产品检验检测实验室,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 • 兴宁市积极推进乡镇敬老院适老化改造,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 • 梅州农业大数据中心正式上线,实时监测万亩耕地墒情助力精准农业
- • 五华县棉洋镇客家山歌与电音节:传统与现代的奇妙碰撞
- • 五华县全力推进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
- • 梅州教育局长走进课堂,常态化听课活动助力教学质量提升
- • 客家建筑宗师梁伯聪营造技艺荣登国家非遗推荐名录,传承千年古建智慧
- • 梅州大埔县:打造全国客家文化扶贫示范基地,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