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罗岗镇“扛公王”民俗活动引万人参与,传承千年民俗魅力
位于广东省兴宁市罗岗镇的“扛公王”民俗活动,近年来已成为当地的一大盛事,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和当地居民参与。这项传承千年的民俗活动,不仅展示了罗岗镇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民俗的魅力。
“扛公王”民俗活动起源于明朝,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罗岗镇都会举行盛大的“扛公王”活动,以纪念英勇的烈士。活动当天,镇上的居民们纷纷穿上节日盛装,齐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一传统节日。
“扛公王”活动的重头戏是“扛公王”仪式。在仪式开始前,村民们会将精心制作的“公王”抬出庙宇,供众人瞻仰。这个“公王”是用竹篾、纸张等材料制作而成的,造型威武,栩栩如生。村民们相信,通过“扛公王”仪式,可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活动当天,成千上万的村民和游客聚集在罗岗镇,场面十分壮观。人们手持香烛,跟随“公王”队伍,绕镇游行。一路上,鼓乐声声,鞭炮齐鸣,热闹非凡。游行队伍中,还有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如舞龙、舞狮、高跷、旱船等,为活动增添了更多喜庆气氛。
在“扛公王”仪式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扛公王”环节。村民们将“公王”抬在肩上,沿着事先规划好的路线,绕镇游行。这一环节需要参与者具备良好的体力和协调能力,因此,每年都有许多年轻人争相报名参加。扛着“公王”的村民们,虽然汗流浃背,但脸上却洋溢着自豪和喜悦的笑容。
除了“扛公王”仪式,罗岗镇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民间艺术展览、美食节、传统手工艺展示等。这些活动让游客和当地居民在感受传统民俗魅力的同时,还能品尝到地道的美食,购买到精美的手工艺品。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罗岗镇的“扛公王”民俗活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地政府积极推动民俗活动的传承与发展,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这项传统民俗中来。
“扛公王”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罗岗镇的文化生活,更成为了当地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在新时代背景下,罗岗镇将继续传承和弘扬这一千年民俗,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 • 梅州数字经济产业园盛大开园,助力科技型企业蓬勃发展
- • 梅州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显著提升,突破75%新里程碑
- • 五华县华城镇河道治理工程圆满完成,防洪灌溉惠及20个自然村
- • 梅州新能源产业招商迎来历史性突破,引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 • 丰顺县生物医药产业园与高校共建产学研基地,共谱科技创新新篇章
- • 梅州智慧口岸助力外贸企业,通关效率提升40%,成本大幅降低
- • 蕉岭县新铺镇石窟河船工号子实景演出常态化:传承民俗文化的生动实践
- • 梅州茶叶交易中心引资打造千亿茶产业链,助力茶产业发展新篇章
- • 梅江区西郊街道“客家传统服饰快闪秀”吸睛眼球,传承客家文化魅力
- • 《"中国儿科之父"钟世藩医学笔记影印本在梅首发,传承医学瑰宝》
- • 梅江区试点数字人民币惠农补贴发放,到账速度缩短至秒级,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生物科技园迎来诺贝尔奖团队,共筑科技创新新篇章
- • 留守妇女巧手制艾粄,年入二十万元成为致富新榜样
- • 梅县区松源镇王氏冬祭:千人同吃“丁酒”续宗亲情谊
- • 客商典范张弼士故居完成数字化升级,全景展现“中国葡萄酒之父”传奇人生
- • 梅州智慧农业装备产业园盛大开工,年产值预计突破30亿
- • 丰顺县黄金镇生姜深加工基地投产,年消化原料超5000吨,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打造全省最大油茶产业基地,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 • 梅州盐焗乳鸽日销两千只,中央厨房保障品质,打造美食新地标
- • 兴宁市水口镇“红色交通线”纪念馆开放,赓续乡村振兴红色基因
- • 梅州医保新政策:门诊报销比例提高至65%,惠及广大参保人员
- • 蕉岭县创新扶贫互助金模式,破解资金短缺难题
- • 梅江区智慧农业示范区引领农产品溯源新潮流,实现全覆盖
- • 客家传统萝卜丸华丽变身,空气炸锅制作网红美食
- • 梅州聚力招商引资,推动苏区振兴发展新篇章
- • 丰顺县扶贫创客空间:孵化青年创业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智慧养老”平台上线,助力10万老年人安享晚年
- • 梅县区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助力创业,激发乡村经济新活力
- • 梅州平远脐橙节盛大开幕,直播带货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
- • 蕉岭县“扶贫互助金”破解资金短缺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 • 南洋侨领伍佐南家族档案归国:揭秘民国海外客商网络的神秘面纱
- • 兴宁市光伏扶贫项目助力千余户困难家庭脱贫致富
- • 梅江区全面启动电动车充电桩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筑牢安全防线
- • 客家民俗学家张祖基后人慷慨捐赠:民国时期田野调查手稿重现世间
- • 大埔县蜜柚深加工生产线正式投产,年消化万吨鲜果助力乡村振兴
- • 范汉杰将军黄埔军校文物展揭幕,再现名将军事指挥艺术
- • 梅州生态文旅项目引资再创新高,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 • 梅州智慧城市建设吸引外资目光,迈向现代化发展新篇章
- • 丰顺县华侨资源联动助力家乡脱贫攻坚,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梅州高铁新进展:梅龙高铁正式进入联调联试阶段,助力粤东地区发展加速
- • 梅州大埔县扶贫茶产业:创新驱动,助力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 • 梅州首创“乡村振兴保险”,为特色产业保驾护航
- • 梅州“万企兴万村”助力乡村振兴,谱写新时代农村发展新篇章
- • 梅州蕉岭长寿乡荣膺全国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打造健康旅游新名片
- • 大埔县客家娘酒酿造技艺荣登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梅县区现代农业科技园培育新品种水稻,亩产创新高,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启动“名人足迹”旅游专线,串联9县区23处历史遗迹,传承历史文化新篇章
- • 丰顺留隍镇“赛大猪”民俗重启:600斤神猪巡游祈丰年
- • 《客家山歌宗师周天和:艺术人生纪录片荣膺金鸡奖提名,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兴宁合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圆满完成,为30万居民用水安全保驾护航
- • 梅州新材料中试基地正式投入使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显著提升
- • 梅州首条全域旅游公路通车,开启全域旅游新时代
- • 梅州客家娘酒产业年产值突破10亿,助力万人就业
- • 梅县区倾力打造“红色研学”特色教育品牌,传承红色基因
- •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成功投产,年处理畜禽粪污20万吨助力环保与循环经济
- • 梅州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建研究院,产学研融合再深化,共筑科技创新新篇章
- • 丰顺县积极开展中小学生涯规划教育试点,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
- • 梅州建成粤东最大扶贫产品展销中心,助力脱贫攻坚战
- • 梅州蕉岭荣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县”称号,助力绿色健康产业发展
- • 曾宪梓教育基金成立30周年:梅州学子受助案例入选北师大教材,谱写爱心传承新篇章
- • 五华县横陂镇足球文化节盛大启幕,客家狮舞表演添彩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 • 梅州吹响“客都森林城市”建设号角,新增绿地500公顷助力生态宜居
- • 梅县区智慧停车系统助力缓解城区拥堵难题
- • 梅县区打造全国首个柚子全自动分拣中心,日处理能力突破千吨大关
- • 梅县区省级丝苗米产业园:助力粮食产业链升级,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 • 丰顺县畲族村“招兵节”: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族风情盛宴
- • 梅江区智慧农业示范区引领农产品溯源新潮流
- • 曾宪梓教育基金成立30周年庆典:梅州学子受助案例入选北师大教材,传承爱心教育
- • 梅州客家赏灯节盛大开启,千盏花灯映照围屋古韵
- • 粤港澳大湾区名师工作室落户梅州中学,助力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
- • 粤港澳姊妹学校交流活动在梅州圆满举行,共筑教育友谊桥梁
- • 梅州五华县创新“扶贫田间学校”助力培育技术能手,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