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县蓝坊镇:百年酒香——客家米酒酿造工艺的传承之旅
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的蕉岭县蓝坊镇,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客家小镇。这里不仅风景秀丽,更有着一项独特的传统技艺——客家米酒的酿造。近日,我们走进这个充满酒香的古镇,探寻百年酒香背后的故事,感受客家米酒酿造工艺的独特魅力。
蓝坊镇,一个听起来就让人联想到宁静与古朴的地方,这里的米酒更是闻名遐迩。走进镇上的一家老字号酒坊,一股浓郁的酒香扑鼻而来,仿佛让人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酒香的时代。
客家米酒,作为蕉岭县蓝坊镇的特色产品,已有百年的历史。它选用当地优质糯米为原料,经过浸泡、蒸煮、发酵、蒸馏等工序,酿造出醇厚、甘甜、香气扑鼻的美酒。这种酒不仅口感独特,而且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被誉为“长寿酒”。
在酒坊里,我们见到了一位年逾古稀的酿酒师傅。他名叫陈老,是蓝坊镇上为数不多的传统酿酒技艺传承人之一。陈老告诉我们,客家米酒的酿造工艺非常讲究,每个环节都马虎不得。
首先,选材至关重要。蓝坊镇周边的稻田里,种植着一种特别适合酿酒的糯米,这种糯米颗粒饱满,质地细腻,是酿造客家米酒的上乘原料。接下来,便是浸泡糯米。陈老说,浸泡糯米的水温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时间也要恰到好处,这样才能保证糯米充分吸收水分,为后续的酿造打下基础。
浸泡后的糯米需要蒸煮,这一环节同样关键。陈老说,蒸煮糯米时要控制好火候,既要保证糯米熟透,又要避免过度加热。蒸煮好的糯米要经过冷却、发酵、蒸馏等工序,最后才能得到醇厚的米酒。
在陈老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整个酿造过程。只见糯米经过蒸煮后,被倒入发酵桶中,加入酒曲。酒曲是客家米酒酿造过程中的关键,它能够促使糯米中的淀粉转化为糖分,进而发酵产生酒精。发酵过程中,酒桶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以保证酒曲的正常生长。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糯米中的糖分逐渐转化为酒精,此时便可以进行蒸馏。蒸馏是客家米酒酿造工艺中最为关键的一环。陈老说,蒸馏过程中要控制好火候,既要保证酒精充分挥发,又要避免过度加热,以免影响酒的品质。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序,最终得到的米酒色泽金黄,香气浓郁,口感醇厚。陈老自豪地说:“我们的客家米酒,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备受好评,还远销海外,成为客家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探访蓝坊镇客家米酒酿造工艺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这项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更体会到了传承与发扬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传统工艺逐渐被淘汰,而蓝坊镇的客家米酒酿造工艺却得以传承,实属不易。
让我们为这些坚守传统、传承文化的匠人们点赞,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并喜爱这项独特的酿造工艺,让百年酒香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 • 日本美食家专程探访梅州百年腐竹作坊:一场穿越时空的味蕾之旅
- • 梅州全力推进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规范治理专项行动
- • 西阳镇AI水稻病虫害预警系统成功上线,助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 • 梅州“百企帮百村”行动成效显著,632个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 • 世界客家文化大使郑小瑛回乡指挥《客家魂》交响音乐会,传承客家文化瑰宝
- • 留守妇女巧手制艾粄,年入二十万元成为致富新榜样
- • 梅州深化粤闽赣边区合作,共建省际交界经济新高地
- • 兴宁市智慧农场:科技赋能现代农业扶贫新篇章
- • 蕉岭县“零碳乡村”试点项目获国家发改委点赞,绿色转型再添新动力
- • 兴宁石马镇古民居修缮完成,客家建筑群焕新颜成文旅新地标
- • 蕉岭县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传承文化薪火
- • 大埔县洲瑞镇“客家药膳养生文化月”推出特色定制菜单,品味客家传统与健康生活
- • 梅州盐焗乳鸽日销两千只,中央厨房保障品质,传承美味新篇章
- • 大埔百侯镇明清古建筑群荣获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支持
- • 梅州客家童谣数字化保护项目荣获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传承客家文化新篇章
- • 大埔县“扶贫车间+电商”双驱动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 • 航天院士梁思礼祖居变身航天科普馆,长征火箭模型亮相展翅
- • 梅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启动,开启破解用地瓶颈难题新篇章
- • 蕉岭县文福镇丘成桐祖居:探寻数学大师故里的文化寻根之旅
- • 蕉岭县三圳镇“九社十八坊”传统美食街焕发新活力,传承与创新共舞
- • 大埔县客家娘酒酿造技艺荣登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梅州金柚太空育种实验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培育抗病新品种
- • 丰顺县潭江镇畲族文化节盛大开幕,展现畲族独特民族风情
- • 客家特色果蔬脆片生产线正式投产,年消化鲜果5万吨,助力乡村振兴
- • 五华县“扶贫车间”:让留守妇女实现就业增收的新路径
- • 梅州首届客家小吃制作大赛盛大开幕,百人竞技展客家美食魅力
- • 丰顺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宿舍改造完成,助力学子安心求学
- • 大埔县洲瑞镇瑞山生态园:星空露营与山地越野的野趣体验之旅
- • 梅州启动“乡村振兴特派员”制度 助推脱贫成果巩固
- • 梅县区荣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新客乡特色发展之路
- • 梅县区客家山歌大赛:千年客家文化的传承与绽放
- • 梅县区松源镇“王氏家风家训馆”荣获省级示范基地称号,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 • 梅州出台重磅政策,最高补贴80万元吸引高层次教育人才
- • 梅江区积极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助力教育生态优化
- •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成功投产,年处理畜禽粪污20万吨,助力绿色农业发展
- • 丰顺县电子电路板产业年产值突破50亿元,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 丰顺县康养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新篇章
- • 客都稻米文化博物馆盛大开馆,千年农耕文明璀璨重现
- • 梅州蕉岭县扶贫富硒大米荣膺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生态补偿权交易平台正式启动运营,助力绿色经济发展
- • 梅州全面铺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呵护学生心灵成长
- • 梅州智能终端产业园签约12家配套企业,助力产业升级新篇章
- • 梅州与广州中医药大学携手共建南药研究院,共谋中医药产业发展新篇章
- • 梅州丰顺埔寨火龙: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瑰宝
- • 梅州五所高中荣登广东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校榜单,彰显教育实力
- • 松源镇“稻鱼共生”生态种养示范基地助力农民亩均增收超3000元
- • 五华县棉洋镇“木偶戏进校园”活动助力非遗文化传承
- • 丰顺县汤坑镇农贸市场完成智慧化改造,提升市民购物体验
- • “农村养老‘互助公社’模式在全省推广:构建和谐养老新格局”
- • 梅州区块链技术应用中心成功获千万级融资,助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 • 梅州蕉岭县试点“稻田画”旅游新模式,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
- • 丰顺马图村茶文化节启幕,红色茶园飘起采茶歌
- • 梅州设立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基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 • 大埔县湖寮镇甜竹梯田:层层叠翠中的摄影打卡攻略
- • 梅州籍影视明星慷慨捐资千万,助力家乡教育事业发展
- • 百年榕树下的美食盛宴:一场别开生面的三十种粄食现场教学体验
- • 梅州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引资创新模式:绿色发展的新引擎
- • 港澳青年教师在梅州开展文化支教活动,传承中华文化新篇章
- • 梅州建成粤东最大扶贫产品展销中心,助力脱贫攻坚战
- • 梅州客家娘酒荣登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录,传承千年酒文化
- • 梅县区乡村文化振兴激活扶贫内生动力: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 • 蕉岭县“扶贫驿站”搭建就业供需对接平台,助力脱贫攻坚战
- • 梅县区水车镇盛大启幕“窑文化遗址公园”建设仪式,传承千年窑文化
- • 平远县积极推广“互联网+教育”云平台,助力教育现代化发展
- • 梅州“客商回归”工程签约项目总投资达300亿元,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客家文化研讨会聚焦宋湘书法艺术:百余真迹首次公开展出,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丰顺县砂田镇“高山茶文化节”:演绎采茶戏非遗魅力
- • 《罗香林客家学研究原始档案解密:揭秘《客家研究导论》成书历程》
- • 梅州实施“扶贫数字基建”战略,实现行政村5G全覆盖,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废弃校舍华丽转身,变身创业园,盘活乡村闲置资产新举措显成效
- • 丰顺汤南镇新种业基地投产,年育优质稻种百万斤,助力乡村振兴
- • 平远县积极推进山区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工程,保障师生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