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松源镇“扛阿娘”婚俗再现传统礼仪
梅县区松源镇,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扛阿娘”婚俗活动在该镇举行,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看。这场婚俗活动不仅展示了当地独特的婚嫁文化,更是让传统礼仪得以传承和发扬。
“扛阿娘”婚俗,是梅县区松源镇独具特色的传统婚嫁仪式。在古代,女子出嫁时,父母会亲手将女儿送上花轿,寓意着女儿从此离开家门,成为他人之妻。而“扛阿娘”则是在这一传统礼仪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富有地方特色的元素。
在活动现场,一对新人身着传统的汉服,由两位壮汉抬着花轿缓缓前行。轿子两旁,是身着盛装的亲朋好友,他们手捧鲜花,欢声笑语,共同见证这一神圣的时刻。随着花轿的缓缓前进,两旁的村民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难得的瞬间。
“扛阿娘”婚俗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轿夫们所扮演的角色。他们身着红衣,头戴花冠,脸上涂抹着油彩,犹如戏台上的生角。轿夫们一边扛着花轿,一边唱着悠扬的民歌,为婚礼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据当地村民介绍,这一婚俗源于古代的“抬轿”仪式。在过去,女子出嫁时,轿夫们不仅要负责将花轿抬到男方家,还要在途中为新娘唱诵祝福的歌曲,以此祈求婚姻美满、幸福长久。如今,“扛阿娘”婚俗已经成为了松源镇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
在婚礼现场,新郎新娘在亲友的祝福声中,完成了拜天地、敬父母、夫妻对拜等传统礼仪。这些仪式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值得一提的是,梅县区松源镇的“扛阿娘”婚俗,在传承过程中,还融入了现代元素。例如,新人在婚礼现场表演了舞蹈、歌唱等节目,让婚礼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为了保护这一传统婚俗,当地政府还组织了专门的培训班,教授村民们如何正确地传承和发扬这一民俗。
“扛阿娘”婚俗的再现,不仅让年轻人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老年人回忆起了过去的美好时光。许多游客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对梅县区松源镇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他们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总之,梅县区松源镇的“扛阿娘”婚俗再现传统礼仪,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是对当地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一传统婚俗将继续在松源镇绽放光彩,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
- • 五华县华城镇河道治理工程成效显著,防洪灌溉惠及20个自然村
- • "客都渔歌"品牌全新发布,引领特色水产产业链发展新潮流
- • 梅州特色农产品闪耀国际农食博览会,展示中国农业风采
- • 梅江区智慧农业示范区引领农产品溯源新潮流,实现全覆盖
- • 梅州三及第汤:一锅传承百年的美味登上央视《家乡至味》纪录片
- • 梅江区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商贸,线上交易额增长35%,开启智慧商贸新篇章
- • 梅州海关成功查获走私冻品案,涉案金额高达2000万元
- • 大埔茶阳镇历史文化街区焕发新生:千万级保护修缮资金助力古韵传承
- • 梅州五华县:客家娘酒扶贫产业链助力万户增收
- • 梅县区雁洋镇乡村人才驿站启用,百名专家结对指导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松口古镇荣登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单,古韵风情再焕新彩
- • 大埔县湖寮镇“客家民俗文化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传承客家文化新篇章
- • 农村宅改试点出新政,梅州盘活闲置农房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客家传统种质资源成功纳入国家基因库,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梅州跨境电商直播基地年成交额突破5亿元,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大埔县倾力打造“书香校园”阅读推广计划,助力青少年成长
- • 梅州客家围屋民宿荣登全国甲级旅游民宿名单,展现客家文化魅力
- • 梅江区客家博物馆:探寻千年客家文化的璀璨瑰宝
- • 梅州兴宁石壁客家原生态山歌队惊艳亮相央视展演,传承客家文化魅力
- • 大埔县蜜柚深加工生产线正式投产,年消化万吨鲜果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南磜镇竹海公园盛大开建,百里观光步道规划引期待
- • 梅州开启“扶贫云课堂”,助力培育10万新型职业农民
- • 五华提线木偶戏荣登省级非遗名录,老艺人收徒传承绝技,古老艺术焕发新生
- • 梅州松口古镇荣登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榜单,传承千年文化底蕴
- • 梅州黑蒜炖汤荣获国际养生膳食金奖,传承与创新共铸健康传奇
- • 梅州创新“扶贫联合体”模式助力37个贫困村实现华丽转身
- • 梅州生物科技园盛大引进诺贝尔奖团队,助力区域科技创新发展
- • 梅州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综合素质评价占比提升,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 • 梅州家庭教育讲师团成立,百场公益讲座助力家庭教育提升
- • 平远县吹响教育信息化2.0提升工程号角,助力教育现代化发展
- • 丰顺县潘田镇铁枝木偶戏创新剧目首演获好评,传统艺术焕发新活力
- • 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实现镇域全覆盖:构建和谐养老新格局
- • 梅州新政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减税降费超5亿元
- • 梅州平远县脐橙节签约扶贫项目金额突破3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热血传奇职业指南:战士、法师、道士的深度解析与实战策略
- • 梅州首创柚子宴主题民宿,食宿体验获五星好评,打造乡村旅游新标杆
- • 梅州光伏+农业示范基地并网发电,开启生态经济新模式
- • 平远县金穗谷:农耕体验与亲子研学游的理想之地
- • 丘逢甲抗日保台事迹荣登梅州中小学必修课程,爱国教育再添本土素材
- • 丰顺县埔寨镇国家级非遗火龙VR体验馆落成,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
- • 大埔县“稻渔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助力农民增收新篇章
- • 蕉岭县试点“双减”政策下特色课程,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兴宁市罗岗镇“扛公王”民俗活动引万人参与,传承千年民俗文化
- • 丰顺县高山茶产业助力贫困户稳定脱贫,共筑乡村振兴梦
- • 百年传承梅菜扣肉:客家宴席的“压桌菜”
- • 梅州铜箔之都产业配套项目集中签约,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梅县区“消费扶贫专柜”助力城乡商超全面覆盖,助力脱贫攻坚战
- • 梅江区积极推进“社区应急救护站”示范点建设,守护居民生命安全
- • 梅州启动“名师工程”,选拔培养百名骨干教师,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 • 梅州农村电商直播基地助力农民转型,孵化百名“网红”新势力
- • 大埔县蜜柚深加工生产线投产,年消化万吨鲜果,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乡村振兴再迈新步:千村示范工程成效显著,20个省级美丽乡村挂牌
- • 晚清外交家何如璋使日日记出版,首揭琉球事件谈判细节
- • 梅州创新“互联网+消费扶贫”模式 助农增收成效显著
- • 平远县生态茶园荣获国际有机认证,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州“客家非遗进校园”活动全面启动,覆盖200所中小学传承客家文化
- • 兴宁市叶塘镇“上灯”习俗:见证宗族传承的古老仪式
- • 梅州生态旅游示范区获世界银行贷款支持,绿色崛起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梅州客家方言保护工程:文化传承的坚实基石
- • 客家传统萝卜丸焕新升级,空气炸锅制作网红美食
- • 梅州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速,助力“客都稻米”品牌再升级
- • 跨境电商平台助力梅州农产品开辟出海新通道
- • 平远县东石镇“八月半”月光饼制作技艺再掀热潮
- • 梅州五华县艾草产业崛起:亿元产业集群助力扶贫攻坚
- • 平远县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云平台,打造智慧教育新生态
- • 梅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突破20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丰顺县埔寨镇火龙文化主题民宿集群建成,年接待游客超10万,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梅县区金柚深加工助力扶贫产业链价值提升
- • 《梅州客家方言保护条例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共筑客家文化传承之路
- • 梅州蕉岭县扶贫富硒大米荣膺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启动“护眼工程”,为中小学更换LED护眼灯,助力学生视力健康
- • 五华县华城镇教育强镇建设圆满收官,新建三所标准化学校助力教育腾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