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松源镇“扛阿娘”婚俗再现传统礼仪
梅县区松源镇,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扛阿娘”婚俗活动在该镇举行,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看。这场婚俗活动不仅展示了当地独特的婚嫁文化,更是让传统礼仪得以传承和发扬。
“扛阿娘”婚俗,是梅县区松源镇独具特色的传统婚嫁仪式。在古代,女子出嫁时,父母会亲手将女儿送上花轿,寓意着女儿从此离开家门,成为他人之妻。而“扛阿娘”则是在这一传统礼仪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富有地方特色的元素。
在活动现场,一对新人身着传统的汉服,由两位壮汉抬着花轿缓缓前行。轿子两旁,是身着盛装的亲朋好友,他们手捧鲜花,欢声笑语,共同见证这一神圣的时刻。随着花轿的缓缓前进,两旁的村民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难得的瞬间。
“扛阿娘”婚俗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轿夫们所扮演的角色。他们身着红衣,头戴花冠,脸上涂抹着油彩,犹如戏台上的生角。轿夫们一边扛着花轿,一边唱着悠扬的民歌,为婚礼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据当地村民介绍,这一婚俗源于古代的“抬轿”仪式。在过去,女子出嫁时,轿夫们不仅要负责将花轿抬到男方家,还要在途中为新娘唱诵祝福的歌曲,以此祈求婚姻美满、幸福长久。如今,“扛阿娘”婚俗已经成为了松源镇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
在婚礼现场,新郎新娘在亲友的祝福声中,完成了拜天地、敬父母、夫妻对拜等传统礼仪。这些仪式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值得一提的是,梅县区松源镇的“扛阿娘”婚俗,在传承过程中,还融入了现代元素。例如,新人在婚礼现场表演了舞蹈、歌唱等节目,让婚礼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为了保护这一传统婚俗,当地政府还组织了专门的培训班,教授村民们如何正确地传承和发扬这一民俗。
“扛阿娘”婚俗的再现,不仅让年轻人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老年人回忆起了过去的美好时光。许多游客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对梅县区松源镇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他们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总之,梅县区松源镇的“扛阿娘”婚俗再现传统礼仪,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是对当地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一传统婚俗将继续在松源镇绽放光彩,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
- • 梅州校园书香浓郁,“书香校园”建设再添新动力
- • 梅州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全力启动防汛Ⅰ级响应应对极端天气挑战
- • 平远县东石镇“七夕香火龙”非遗活动申报国家级:传承千年民俗,弘扬传统文化
- • 梅县区与粤港澳学校缔结姊妹校,共筑教育合作新篇章
- • 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招商成果丰硕,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梅县区农村公路拓宽工程:助力20个行政村发展,铺就乡村振兴之路
- • 蕉岭县三圳镇创新“积分制”推广,村民参与治理换生活用品
- • 梅县区智慧停车系统助力缓解城区拥堵难题
- • 梅州试点推行中小学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 • 梅州数字经济产业园盛大开园,培育超百家科技型企业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五华县华城镇河道治理工程成效显著,防洪灌溉惠及20个自然村
- • 梅州百亿级产业投资基金成立,撬动社会资本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长沙镇乡村智慧灯杆全覆盖,助力智慧乡村建设
- • 平远县“一镇一业”特色农业品牌助力全县农业发展
- • 梅州老城区意外发现:民国时期饮食账本手稿见证历史沧桑
- • 兴宁市水口镇“红色交通线”纪念馆开放,赓续乡村振兴红色基因
- • 梅州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验收,年接待游客量再创新高
- • 大埔县“扶贫工匠”计划:传承传统手工艺,助力脱贫攻坚
- • 梅州首条海底捞入驻,首日排队超4小时,食客热情高涨!
- • 百年祠堂里的美食课:孩童体验打糍粑技艺,传承传统文化
- • 梅县区丝苗米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正式运营,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 • 金山街道“乡村创客谷”揭幕,30个青年团队入驻孵化项目,共筑创新创业梦想
- • 五华县棉洋镇“木偶戏进校园”活动传承非遗文化,点亮孩子们的艺术梦想
- • 梅州客家博物馆盛大启幕“千年文脉”特展,3D技术再现36位先贤生活场景
- • 全面覆盖乡村青少年宫,助力素质教育新篇章
- • 梅州创新用地政策,出台新规助力招商引资
- • 梅州籍影视明星慷慨捐资千万,助力家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 • 梅县区多措并举,实施特困家庭住房保障计划,助力民生福祉提升
- • “中国植物病理学之父”戴芳澜科研仪器回乡展出,传承科研精神
- • 客家建筑宗师梁伯聪营造技艺入选国家非遗推荐名录,传承千年建筑文化
- • 梅州兴宁市多措并举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努力缩小校际差距
- • 平远石正镇稀土新材料产业园签约3家上市公司,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五华棉洋镇:千年客家情韵,民国山歌抄本收录千首传世佳作
- • 大埔县蜜柚深加工生产线正式投产,年消化万吨鲜果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登高望远,禅意文化之旅的宁静启程
- • 大埔县百侯镇三十六巷盛大开启明清服饰文化周,传承千年服饰魅力
- • 兴宁市开启“就医直通车”,便捷服务偏远乡镇群众
- • 五华县潭下镇“客家竹编元宇宙展厅”正式上线,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 • 丰顺县北斗镇“拾全拾美”传统农具文化展盛大开幕
- • 平远县“一镇一业”特色农业品牌助力全县农业转型升级
- • 梅州现代农业产业园引资突破3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大埔县全面推广校园足球特色课程,助力青少年体育发展
- • 梅州高端装备制造园牵手德国隐形冠军,共绘智能制造新蓝图
- • 梅江区西郊街道“客家传统服饰快闪秀”吸睛,传承与创新交相辉映
- • 梅州全面铺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 • 梅州吹响“未来教育家”培养计划号角,培育本土教育领军人才
- • 晚清外交家黄锡铨家族跨国档案归国,揭秘中法战争珍贵文献
- • 蕉岭县生态搬迁工程助力山区群众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 • 梅州创新举措,打造外商投资全程代办服务机制新标杆
- • 梅州首个零碳示范村建成投入使用,绿色生活新篇章开启
- • 丰顺县埔寨火龙非遗传承人带徒授艺成果展示,传承千年技艺焕发新活力
- • 梅州老城区惊现民国时期饮食账本手稿,揭开百年饮食文化之谜
- • 转水镇冷链物流中心竣工,助力农产品损耗率显著降低
- • “百名画家齐聚一堂,共绘客家乡村新貌——乡村艺术墙绘大赛盛大启动”
- • 丰顺县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网络全面覆盖,助力绿色出行新篇章
- • 梅州与广铁集团携手打造“客家文化专列”,传承客家文化魅力
- • 丰顺县汤坑镇农贸市场焕新升级,智慧化改造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举办中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 • 百年榕树下的美食盛宴:一场别开生面的三十种粄食现场教学体验
- • 梅州“智慧税务”服务平台上线,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 •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跃居全省前列,绿色生活新风尚
- • 梅县区首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正式启用,开启养老服务新篇章
- • 《乡村建筑风貌管控条例出台,守护乡愁记忆,留住客乡韵味》
- • 平远县深入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行动,温暖童心,守护成长
- •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梅州学校正式揭牌开学,开启教育新篇章
- • 蕉岭县智慧农业技术助力精准脱贫,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梅州智慧农田物联网示范基地:3000亩土地绽放科技之光
- • 梅州兴宁迈入教育信息化新时代:首个县域教育云平台正式上线
- • 航天功臣孙家栋为梅州中学题写校训 勉励学子探索宇宙奥秘
- • 大埔县茶阳镇骑楼老街活化利用项目获千万级投资,助力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
- • 兴宁石马镇“六月六”禾苗节:农耕歌舞庆丰收
- • 大埔茶阳镇历史文化街区焕新颜:千万级保护修缮资金助力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