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启动“乡村振兴特派员”制度,助力脱贫成果巩固

近年来,我国各地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依然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梅州市作为广东省的重要城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于近日启动了“乡村振兴特派员”制度,旨在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特派员”制度是梅州市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而推出的一项创新举措。该制度旨在选派优秀干部担任乡村振兴特派员,深入农村基层,全面了解掌握农村实际情况,协助解决农村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据了解,梅州市“乡村振兴特派员”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选派优秀干部担任乡村振兴特派员。梅州市将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作风优良的干部担任乡村振兴特派员,确保特派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二、明确特派员职责。特派员主要负责协助乡镇党委、政府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推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
三、强化特派员考核。对特派员的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等挂钩,确保特派员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
四、建立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特派员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特派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自“乡村振兴特派员”制度启动以来,梅州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确保制度落实到位。目前,首批特派员已全部到岗到位,深入农村基层,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特派员们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民需求,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在产业发展方面,特派员们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特派员们协助乡镇政府推进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在公共服务提升方面,特派员们协助乡镇政府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通过“乡村振兴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梅州市在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二是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三是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总之,梅州市“乡村振兴特派员”制度的实施,为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梅州市将继续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特派员”制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 • 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村荣膺省级非遗体验基地,传承与创新共绘文化新篇章
- • 梅州客家博物馆盛大启幕“千年文脉”特展,3D技术再现36位先贤生活场景
- • 梅县区冷链物流建设助力扶贫农产品供应链全面打通
- • 梅江区隆重表彰十大“最美教师”,致敬教育事业的守护者
- • 平远县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圆满通过省级验收,助力乡村振兴
- • 五华县红色文旅综合体盛大开园,首月营收突破千万大关
- • 梅州味酵粄走出山区,广深连锁店突破50家,传统美食迈向现代化发展
- • 兴宁市刁坊镇百年金狮队复建,传统武术展演焕发新活力
- • 梅江区“客家童谣进校园”系列活动走进30所小学,传承客家文化魅力
- • 梅州抽水蓄能电站再创辉煌,年发电量突破新高,减排二氧化碳超百万吨
- • 梅江区携手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产业协作示范区,共绘区域发展新蓝图
- • 梅州省级农业科技园揭牌仪式圆满举行,智慧农业项目落地实施助力乡村振兴
- • 五华县奋力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助力全民健康
- • 五华县棉洋镇天柱山:探寻道教圣地,感受云海佛光的灵修之旅
- • 梅州客家美食地图APP上线,智能导航带你寻味客家风味
- • 梅江区全面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质增效行动,守护居民健康
- • 梅州丰顺温泉文化旅游节盛况空前,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共襄盛举
- • 嘉应学院附属小学教育集团成立,开启辐射三所成员校的全新教育篇章
- • 平远县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预警平台正式上线,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 • 梅州大埔青花瓷复兴计划启动: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完美对接
- • 蕉岭县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正式揭牌,为孩子们筑起爱的港湾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线路盛大发布,21项非遗体验带你领略千年客家风情
- • 兴宁市水口镇刘氏总祠:客家宗族文化的建筑艺术探秘
- • 梅州生态工业园区:创新驱动,实现引资“双碳”达标新突破
- • 梅州五华县荣膺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助力中国足球崛起
- • 梅州老城区意外发现:民国时期饮食账本手稿见证历史沧桑
- • 梅州全力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2.0全员培训,助力教育现代化发展
- • 梅州客家擂茶文化节盛况空前,万名游客共赴茶香之旅
- • 梅州首条全域旅游公路通车,串联30个特色村落,开启全域旅游新时代
- • 五华县新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正式启用,为特殊儿童提供温馨学习环境
- • 蕉岭县蓝坊镇生态茶园荣获国际认证,有机茶出口量同比增长35%
- • 《民国报人陈此生新闻著作集出版:揭秘报业黄金时代的舆论力量》
- • 梅州蜜柚月饼创新上市,中秋预售破百万枚,引领中秋美食新潮流
- • 龙岗镇生态漂流项目盛夏迎客,暑期接待量突破5万人次
- • 梅县丙村温公祠秋祭:海外宗亲视频连线共祭祖,传承家族文化
- • 兴宁市叶塘镇“共享菜园”成热门,城市居民纷纷认领农田体验农耕生活
- • 兴宁合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圆满完成验收,为30万居民用水安全保驾护航
- • 梅州客家山歌绽放央视舞台,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 • 梅州丰顺县马图村红色茶旅扶贫成效显著,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县积极开展中小学生涯规划教育试点,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
- • 丰顺捆粄成为高铁新宠,日均销售千份,传承地方美食魅力
- • 兴宁市龙田镇水稻高产示范田亩产突破800公斤,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 • 梅州大埔县乡村教师荣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诠释教育情怀
- • 兴宁市罗岗镇“扛公王”民俗活动引万人参与,传承千年民俗魅力
- • 梅州南药产业园成功通过GAP认证,中医药产业迈向标准化新篇章
- • 平远县八尺镇举办“红色歌谣传唱大赛” 传承革命记忆
- • 兴宁市创新教育模式,义务教育阶段“弹性作业”制度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梅县区麓湖山文化产业园:融合高尔夫度假与艺术展览的跨界盛宴
- • 五华县积极推进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客家传统医药融入乡村康养旅游体系:传承与创新的双赢之路
- • 兴宁径南镇首届山歌擂台赛盛大开幕,即兴对唱展风采
- • 客家武术非遗传承人李俊轩创编“状元拳”校本教材,弘扬传统文化
- • 梅县区荣获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称号,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 • 平远县启动教育信息化2.0提升工程,助力教育现代化发展
- • 梅州新能源产业招商取得历史性突破,引领区域经济绿色转型
- • 梅州山区学校清凉夏日:梅州推进“清凉教室”工程,安装空调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梅州经开区签约新能源电池项目,总投资超50亿元,助力绿色能源发展
- • 梅州客家非遗进校园活动助力200所中小学传承文化瑰宝
- • 梅州全力推进中小学教室照明标准化改造工程,为学生视力保驾护航
- • 梅州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正式动工,助力梅州文化旅游产业腾飞
- • 梅江区老旧工业区华丽转身,文创园内百家企业共筑新篇章
- • 梅江区城北镇“一村一品”成果展盛启,花卉苗木产值突破亿元
- • 梅州首座跨江双层景观大桥合龙,开启城市新篇章
- • 五华县横陂镇足球文化节盛大开幕,客家狮舞表演精彩纷呈
- • 梅州籍科学家领衔研发新型电池材料,获国际专利认证,引领绿色能源革命
- • 全国首条南药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在丰顺投产,效率提升300%,助力中医药产业升级
- • 梅州首条液晶面板生产线落地,电子信息产业迈向新高峰
- • 大埔县:打造客家方言文化传承示范校,弘扬民族文化瑰宝
- • 《客家山歌宗师周天和:艺术人生纪录片荣获金鸡奖提名,传承千年文化之光》
- • 丰顺县揭岭飞泉:朱熹题刻与山水诗画的交融之美
- • 梅江区智慧农业示范区引领农产品溯源新潮流
- • 梅江区城北镇“一村一品”成果展硕果累累,花卉苗木产值突破亿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