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创新“扶贫联合体”模式,成功带动37个贫困村实现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我国各地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梅州市的创新“扶贫联合体”模式更是为贫困村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这一模式不仅有效带动了37个贫困村的经济增长,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市。过去,由于地理环境、基础设施等因素的限制,梅州市的许多贫困村经济发展滞后,群众生活水平较低。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梅州市积极探索创新扶贫模式,提出了“扶贫联合体”这一创新举措。
“扶贫联合体”模式的核心是将贫困村与周边非贫困村、企业、社会组织等联合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推动贫困村的发展。具体来说,这一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资源共享。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如将贫困村的土地、劳动力、农产品等资源与周边非贫困村、企业的资金、技术、市场等资源相结合,实现互利共赢。
二是产业带动。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带动贫困村经济发展。梅州市根据各村的资源禀赋,引导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如种植茶叶、水果、蔬菜等,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宽村民收入渠道。
三是人才支撑。通过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等方式,为贫困村提供智力支持。梅州市鼓励大学生、科技人员等人才到贫困村任职、创业,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四是政策扶持。加大对贫困村的政策扶持力度,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确保贫困村发展有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扶贫联合体”模式的带动下,梅州市37个贫困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以下是几个典型案例:
1. 梅县区南口镇南口村:通过“扶贫联合体”模式,引进企业投资建设茶叶加工厂,带动村民种植茶叶,实现人均收入翻番。
2. 五华县华城镇华城村:依托当地丰富的水资源,发展水产养殖,通过“扶贫联合体”模式,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3. 丰顺县汤坑镇汤坑村: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通过“扶贫联合体”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村民增收。
总之,“扶贫联合体”模式在梅州市的成功实践,为我国其他贫困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未来,梅州市将继续深化“扶贫联合体”模式,助力更多贫困村实现脱贫致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 • 梅州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速,助力“客都稻米”品牌再升级
- • 梅县区打造全国首个柚子全自动分拣中心,日处理能力突破千吨大关
- • 梅江区东山书院:岭南书院文化与状元故事的深度解读
- • 院士工作站落户梅州,科技助力沙田柚产业升级
- • 蕉岭县创新扶贫互助金模式,破解资金短缺难题
- • 平远县吹响教育信息化2.0提升工程号角,共筑智慧教育新篇章
- • 客商银行创新金融模式,助力梅州小微企业蓬勃发展
- • 梅州全面启动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提升专项行动,助力教育质量飞跃
- • 港澳台侨胞慷慨捐资,助力梅州山区学校改造升级,谱写教育新篇章
- • 西郊街道社区食堂助农新举措:每周采购滞销农产品超2吨,温暖民心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县扶贫农产品品牌认证助力提升附加值,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新能源产业招商迎来历史性突破,引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 • 智慧水利系统助力梅州万亩农田实现高效灌溉
- • 平远县金穗谷:农耕体验与亲子研学游的理想目的地
- • “梅江区金山街道客家祖训家规主题展引发热议:传承文化,弘扬家风”
- • 粤港澳大湾区名师工作室落户梅州中学,教育资源共享再升级
- • 梅州湾区政务通办专窗开通,200项事项实现跨域办理,便民服务再升级
- • 梅州蕉岭长寿乡荣膺全国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打造健康旅游新名片
- • 五华县中考成绩连续三年领跑全市,教育质量再创新高
- • 梅州设立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基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 • 梅州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前置仓,助力6小时直达,共筑美好生活
- • 非遗传承人复原清代客家八宝葫芦鸭: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新的完美结合
- • 梅州光伏+农业示范基地并网发电,开启生态经济新模式
- • 梅江区智慧农业示范区实现农产品溯源全覆盖,保障食品安全新篇章
- • 蕉岭县皇佑笔林场:徒步露营,探秘原始森林氧吧
- • 大埔县百侯镇“鲤鱼灯舞”闹元宵引围观,传统民俗魅力四溢
- • 梅江区中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 • 丰顺县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网络覆盖全县乡镇,绿色出行新时代来临
- • 梅县区松口镇智慧农业大棚试点,数字化种植助力果蔬产量提升
- • 华阳镇红色农旅综合体盛大开业,VR技术助力革命历史场景再现
- • 丰顺县温泉旅游季盛大启动,粤东康养度假目的地再添新彩
- • 丰顺县汤南镇“跳火堆”元宵祈福驱邪纳吉:一场独特的民俗盛宴
- • 梅州首创“美食+光伏”生态农场,种养烹一体化引领绿色农业新潮流
- • 梅州蕉岭县谱写扶贫新篇章:全省首个扶贫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
- • 大埔县积极开展适龄妇女免费HPV疫苗接种工作,守护女性健康防线
- • 客家武术非遗传承人李俊轩创编“状元拳”校本教材,弘扬传统文化新篇章
- • 丰顺县留隍镇乡村医生培训计划正式启动,助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再提升
- • 教育家古直手批《昭明文选》以680万高价成交,创文献拍卖纪录
- • 平远县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助力乡村振兴
- • 客家阿伯坚守六十年,手工制作竹编饭甑传承匠心
- • 梅州产教融合基地引资建设提速,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 • 梅县区田教授田间课堂:传授实用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大埔县扶贫茶产业助力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 • 梅州启动中小学课后服务“提质增效”行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兴宁坭陂镇智慧渔场启用,工厂化养虾产能提升3倍,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县砂田镇黄花村:梯田花海与农耕文化的诗意碰撞
- • 农村金融服务站实现镇镇通,助力破解融资难题
- • 梅州深化粤闽赣边区合作,共筑省际交界经济新高地
- • 五华县华阳镇古邑城墙光影秀:再现千年风华,点亮历史长河
- • 兴宁市叶塘镇“上灯”习俗:见证宗族传承的璀璨明珠
- • 梅江区三角镇客家娘酒酿造技艺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传承千年酒文化
- • 全省首单政策性茶叶气象指数保险在梅州成功落地,为茶农保驾护航
- • 梅江区金山文创园盛大开园,文旅融合注入新活力
- • 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荣获国家三级博物馆称号,传承农耕文明新篇章
- • 平远县扶贫公益基金募集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战
- • 大埔县湖寮镇客家民俗文化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传承客家文化瑰宝
- • 兴宁市龙田镇水稻高产示范田亩产突破800公斤,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 • 大埔高陂镇青花瓷新品发布: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的完美融合
- • “客家古法榨油技艺数字化复原项目圆满通过验收,传承与创新共谱新篇”
- • 蕉岭县积极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满意度调查,提升教育服务质量
- • 梅州“双碳”产业示范园盛大启动,氢能等未来产业布局加速推进
- • 梅县区省级丝苗米产业园:助力粮食产业链升级,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 • 丰顺汤南镇惊现清末龙窑遗址,古法制陶工艺将重现辉煌
- • 客属侨胞返乡投资农业项目签约额达8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积极开展推广客家文化进校园活动,传承千年客家精神
- • 梅州红色交通线遗址荣登革命文物保护名录,传承红色基因
- • 大埔县西岩山茶园荣获国际有机认证,茶叶出口量翻倍增长,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百侯古镇重现明清婚俗,“六礼”仪式引游客驻足
- • 梅州全面推进“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专题培训计划,助力乡村发展新篇章
- • 梅县区实施特困家庭住房保障计划,温暖民生工程助力幸福生活
- • 梅州平远县:打造全国最大南药种植基地,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
- • 梅州积极开展古树名木保护行动,建立电子身份档案助力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