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西河镇农耕博物馆盛大开馆,百年客家农具演变史生动再现
近日,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的农耕博物馆正式开馆,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这座博物馆以“再现百年客家农具演变史”为主题,通过丰富的展品和详实的史料,生动展示了客家农耕文化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
西河镇农耕博物馆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分为室内展馆和室外展示区两部分。室内展馆分为四个展区,分别是“客家农耕文化起源”、“客家农具演变”、“客家农耕生活”和“客家农耕技艺”等。室外展示区则展示了各种传统的农耕工具,如犁、耙、锄、镰等。
在博物馆的开馆仪式上,大埔县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建设农耕博物馆是为了保护和传承客家农耕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客家农耕的历史和现状,激发人们对农耕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走进室内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客家农耕文化起源的画卷。画卷上,勤劳的客家人民在田野里劳作的生动场景跃然纸上,展示了客家农耕文化的源远流长。接下来,观众可以沿着历史的长河,逐步了解客家农具的演变过程。
在“客家农具演变”展区,展出了从明清时期到近现代的各种农具。这些农具既有传统的木制、竹制农具,也有铁制、铜制等材质的农具。其中,一些罕见的古农具更是引起了参观者的极大兴趣。例如,一件清代时期的犁铧,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纹,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在“客家农耕生活”展区,通过一幅幅生动的生活场景图和实物展品,展示了客家人民在农耕生活中的智慧。如石磨、水车、竹编等生活用品,都反映了客家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此外,博物馆还设立了“客家农耕技艺”展区,展示了客家农耕技艺的丰富多样。如客家剪纸、泥塑、木雕等传统手工艺,都让人叹为观止。这些技艺不仅展示了客家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据悉,大埔县西河镇农耕博物馆的开馆,对于研究客家农耕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客家农耕文化的窗口,也为专家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
参观者们纷纷表示,通过参观农耕博物馆,他们对客家农耕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未来,他们将继续关注和支持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农耕文化。
总之,大埔县西河镇农耕博物馆的开馆,为人们呈现了一场客家农具演变史的视觉盛宴。这座博物馆不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是客家农耕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我们期待着更多像这样具有文化底蕴的博物馆能够涌现,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 • 乡村青少年足球联赛火热开赛,助力培养体育新生代
- • 村村建起文化礼堂,文明实践浸润乡风——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 • 梅县区扶贫公益广告点亮城乡宣传阵地,助力脱贫攻坚战
- • 梅州蜜柚皮糖出口日本,年创汇超五百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国际汉学研讨会聚焦胡曦《湛此心斋诗话》海外传播影响
- • 梅江区恢复“转火”习俗,百年祖屋重燃灶火续香火
- • 蕉岭广福镇“打船灯”习俗焕新颜,非遗歌舞焕发新生
- • 蕉岭县扶贫创业大赛:挖掘创新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 • 五华县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全面启动,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 • 客家建筑宗师梁伯聪营造技艺入选国家非遗推荐名录,传承千年建筑文化
- • 梅州吹响“客都森林城市”建设号角,新增绿地500公顷助力生态宜居
- • 蕉岭蓝坊镇石斛种植基地扩产,深加工产品出口东南亚,助力乡村振兴
- • 晚清诗人温训《登云山房集》入选中华古籍再造工程:传承经典,弘扬文化
- • 粤港澳台青年乡村振兴创意大赛在梅州盛大启幕,共筑美好乡村未来
- • 梅州全面铺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 • “村村有主播”计划启动,助力乡村振兴培育千名本土电商人才
- • 客家武术非遗传承人李俊轩创编“状元拳”校本教材,传承千年武术精髓
- • 梅县区丙村镇“扛关爷”巡游保平安:传统民俗与现代文明的和谐交融
- • 梅州首座跨江双层景观大桥合龙,开启城市新篇章
- • 五华县中考成绩连续三年居全市前列,教育质量再创新高
- • 大埔县高考录取率再创新高,教育成果硕果累累
- • 蕉岭县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传承传统文化活力四射
- • 五华县双华镇天堂山:高山草甸与风电群的视觉震撼之旅
- • 梅县区丙村镇“扛关爷”巡游保平安:传统民俗与现代文明的和谐交响
- • 梅州数字政府建设提速,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98%,便民利企成效显著
- • 兴宁市全面启动初中生体质健康提升工程,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 • 五华横陂镇惊现清代“狮王争霸”图册,为武术文化添新证
- • 梅江区创新教育管理,推出“教育地图”系统助力学位动态监测
- • 东石镇脐橙出口基地荣获欧盟认证,首单20吨脐橙顺利发往荷兰
- • 丰顺县埔寨镇“烧火龙”荣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千年民俗文化
- • 全省首个无人机植保培训基地落户梅县,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 • 梅州创新“合作社+农户”模式,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新篇章
- • 梅江区全面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质增效行动,守护居民健康
- • 平远县扶贫主题体育赛事助力文旅消费新风尚
- • 梅县区松口镇移民纪念广场落成:下南洋文化再聚焦
- • 梅州发布首部乡村振兴蓝皮书,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范式
- • 梅州与深圳共建产业转移园,共谋大湾区智能制造新篇章
- • 丰顺县黄金镇竹编工艺非遗工坊助力农民增收,传承与创新共舞
- • 梅州携手厦门大学共建客家文化研究院,共绘客家文化传承新篇章
- • 梅州打造“客都硅谷”:培育数字经济新引擎,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大埔县非遗文化传承与扶贫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 • 梅江区深入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助力教育生态优化
- • 梅州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验收,年接待游客量再创新高
- • 梅州平远县:打造全省最大扶贫灵芝种植示范基地,助力脱贫攻坚战
- • 平远县创新举措,建立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动态调整机制
- • 梅州老城区惊现民国时期饮食账本手稿,揭开百年饮食文化之谜
- • 三圳镇智慧水务系统投用,24小时守护农村饮水安全
- • 五华县新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正式启用,为特殊儿童提供优质教育环境
- • 梅州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产业飞地,协同发展再深化
- • 大东镇竹制品创意产业园盛大开园,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
- • 丰顺县留隍镇赛龙舟竞渡韩江庆端午:传承民俗,共赏龙舟盛宴
- • 梅江区中秋烧塔习俗再现传统祈福盛景
- • 梅州新能源产业招商取得重大突破,绿色经济蓬勃发展
- • 梅州老城区发现民国时期饮食账本手稿:穿越时空的美食记忆
- • 兴宁径南镇光伏农业项目并网,年发电量达8000万度,助力绿色能源发展
- • 梅州客家文化非遗传承项目走进中小学课堂,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蕉岭县教育扶贫工程:为贫困学子铺就成才路
- • 梅州生态补偿试验区创新引入碳汇交易机制,助力绿色发展
- • 梅州金柚丰收季盛大启动,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升级
- • 梅县区松口镇智慧农业大棚试点,数字化种植引领果蔬产量新高峰
- • 蕉岭县“扶贫预制菜”产业链延伸,拓宽增收空间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成效显著,经济腾飞势头强劲
- • 梅州“客商回归”工程签约项目总投资达300亿元,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高陂镇陶瓷文化街盛大开市,百名匠人齐聚展示釉下彩技艺
- • 梅州梅县区金柚产业助力万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 • 华侨实业家徐统雄故居变身侨史馆,沉浸式体验南洋岁月
- • 平远县生态补偿机制:守护绿水青山,惠及民生福祉
- • 民国飞行先驱杨官璘航空史料馆奠基,VR空战体验区即将亮相
- • 林风眠《仕女图》拍出2.3亿,创梅州籍艺术家拍卖新纪录
- • 平远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成效显著,新增耕地千亩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茶阳镇“父子进士”牌坊祭祖仪式启幕,传承历史文化
- • 梅县区倾力打造“一镇一桌菜”美食旅游路线,美食之旅启程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