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叶塘镇“上灯”习俗荣登省级非遗名录,添丁文化传承焕发新光彩
位于广东省兴宁市叶塘镇的“上灯”习俗,源远流长,承载着当地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近日,这一独特的民俗活动被正式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不仅是对叶塘镇传统文化的肯定,更是对添丁文化传承的极大鼓舞。
“上灯”习俗,顾名思义,是在特定的日子,即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家家户户都会点亮灯火,以示庆祝和祈愿。叶塘镇的“上灯”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传起源于明朝,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在叶塘镇,上灯不仅是家庭团聚的节日,更是添丁祈福的重要时刻。
每逢上灯时节,叶塘镇街头巷尾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挂起红灯笼,摆上各种精美的灯具,营造出喜庆的节日氛围。而最具特色的,莫过于“添灯”仪式。在这一天,新出生的婴儿家庭会举行“添灯”仪式,寓意着添丁进口,家族兴旺。
“添灯”仪式有着严格的程序。首先,由家中长辈手持灯笼,带领新生儿走过家门前的“添灯路”,寓意着新生儿的到来为家庭带来光明和希望。接着,在祠堂内举行祭祖仪式,感谢祖先的庇佑。最后,将灯笼挂在家中的显眼位置,以示庆祝。
叶塘镇的“上灯”习俗,不仅是一种庆祝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一习俗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家族兴旺的祈愿,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此次“上灯”习俗入选省级非遗名录,无疑是对叶塘镇传统文化的极大肯定。这不仅是对叶塘镇人民的鼓舞,更是对整个兴宁市乃至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推动。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文化,叶塘镇政府和相关部门正积极采取措施。一方面,加大对“上灯”习俗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独特的民俗活动;另一方面,组织专家学者对“上灯”习俗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文化内涵,为传承和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有力支持。
在新的历史时期,叶塘镇的“上灯”习俗将继续焕发新的光彩。它不仅将成为叶塘镇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将成为展示我国民间文化魅力的亮丽名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这一古老的民俗活动必将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增光添彩。
- • 梅州创新暑期托管服务,官方“带娃”新模式助力家长无忧假期
- • 梅江区残疾人技能培训助力自主脱贫,提升生活品质
- • 政银保合作创新金融模式,助力柚农发展“柚农贷”发放专项贷款超5亿元
- •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成效显著,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金柚迈入RCEP新纪元:首次进入RCEP成员国市场,开启国际贸易新篇章
- • 民国报业巨子陈炯明新闻思想研究论坛盛大召开,10万字研究成果精彩发布
- •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跃居全省前列:绿色转型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现罕见“双彩虹”奇观,朋友圈瞬间被刷爆!
- • 大埔县双溪镇“明代海丝瓷路文化特展”对外开放,传承历史韵味
- • 五华县安流镇“村村通”公路升级,助力农产品运输“最后一公里”
- • 梅州籍院士心系桑梓,返乡设立奖学金助力家乡学子腾飞
- • 梅州首家客家美食博物馆开馆,沉浸式体验客家饮食文化魅力
- • 蕉岭县“数字乡村”平台全面覆盖行政村,助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
- • 梅州五华县创新“扶贫田间学校”助力培育技术能手,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县积极推进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培养新时代劳动人才
- • 梅州客家文化非遗传承项目走进中小学课堂,弘扬传统文化新篇章
- • 平远县差干镇河畔露营基地爆红,生态旅游助力农家乐产业蓬勃发展
- • 古法复刻《随园食单》记载的客家炙烤乳猪:传承千年的美味佳肴
- • 蕉岭县长潭镇库区移民新村建成,200户村民喜迁生态新房
- • 梅州建成首个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梅州盐焗乳鸽日销两千只,中央厨房保障品质,打造美食新标杆
- • 梅州医保新政策出炉:门诊报销比例大幅提升至65%
- • 平远县仁居镇“扎故事”巡游庆丰收:传承民俗文化,共庆丰收喜悦
- • 五华县横陂镇宗祠祭典:传承文化,凝聚家族情感
- • 梅州医疗新篇章:首家三甲医院成功通过评审,区域医疗水平再上新台阶
- • 大埔县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启动适龄妇女免费HPV疫苗接种工作
- • 《梅江区长沙镇客家童谣动画片》首映盛典圆满落幕,客家文化焕发新活力
- • 客商银行创新金融模式,助力梅州小微企业蓬勃发展
- • 梅州职业教育城产教融合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圆满举行,共谋职业教育发展新篇章
- • 梅州智慧养老平台正式上线,为10万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务
- • 汤西镇橄榄油冷榨生产线投产,助力山区油橄榄产业蓬勃发展
- • 平远县“家校共育”示范校评选活动正式启动,共育未来美好明天
- • 梅州新材料中试基地正式投入使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显著提升
- • 梅县区新建实验中学项目正式动工,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 • 梅州籍院士心系桑梓,返乡设立奖学金助力家乡学子成才
- • 晚清进士温仲和家族“三代五翰林”教育展引发热议
- • 五华县新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正式启用,为特殊儿童提供优质教育环境
- • 梅江区“扶贫夜校”:点亮脱贫致富的希望之光
- • 客家女杰黄小娜与妇女解放:文献展引发学界关注
- • 梅州铜箔新材料基地成功引进行业龙头,助力产业升级
- • 梅州百亿级产业投资基金成立,撬动社会资本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大埔县韩江生态经济带规划获批,投资规模超20亿,绿色发展战略再迈新台阶
- • 梅州五所中小学荣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称号
- • 兴宁石马镇古民居修缮完成,客家建筑群焕新颜成文旅新地标
- • 蕉岭县文福镇白鹭湖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工程圆满通过验收
- • 大埔县“扶贫工匠”计划:传承传统手工艺,助力脱贫攻坚
- • 大埔县枫朗镇西岩山茶会:品茗论道,传承千年茶文化
- • 梅县区“扶贫助学基金”: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坚实桥梁
- • 兴宁市罗岗镇“扛公王”民俗活动引万人参与,传承千年民俗文化
- • 兴宁市坭陂镇“花灯制作大赛”激发创意,非遗作品精彩纷呈
- • 梅江区中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赛盛大开幕,传承红色基因
- • 梅州创新举措,人才新政助力招商引智新篇章
- • 梅州非遗文化产业化项目引资成效显著,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 • 梅州籍企业家亿元捐资,助力客家文化中心建设焕新篇章
- • 梅州医保新政策:门诊报销比例提高至65%,惠及广大参保人员
- • 客家传统美食“姜糟焖鸭”荣登粤菜文化遗产名录
- • 大埔县三河镇退役军人创业园盛大开园,孵化20个农业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试点“长者食堂”:破解独居老人用餐难题,温暖夕阳红
- • 梅州松口古镇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梅州首条双向六车道高速通车,闽粤两省交通互联互通再升级
- • 兴宁市积极开展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快检,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 • 梅州兴宁再获中央财政支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全面启动
- • 客家擂茶拿铁惊艳亮相上海咖啡节,非遗跨界引发热议
- • 五华县水寨镇“埔寨纸花”技艺惊艳亮相非遗展,传统之美焕发新生
- • 梅州首条液晶面板生产线落地,电子信息产业迈向新高峰
- • 蕉岭县多措并举,全力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 • 音乐巨匠张雁虹作品交响诗《客都赋》在国家大剧院震撼首演
- • 大埔县新建特殊教育学校九月迎来新生,开启特殊教育新篇章
- • 梅州五华县艾草产业:从扶贫到亿元产业集群的华丽蜕变
- • 兴宁市新圩镇“鲤鱼灯舞非遗传承基地”揭牌仪式圆满举行
- • 松源镇稻鱼共生生态种养示范基地助力农民亩均增收超3000元
- • 梅州创新扶贫资产管理模式,成功经验全省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