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罗岗镇“扛公王”民俗活动引万人参与,传承千年民俗魅力
位于广东省兴宁市罗岗镇的“扛公王”民俗活动,近年来已成为当地的一大盛事,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和当地居民参与。这项传承千年的民俗活动,不仅展示了罗岗镇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民俗的魅力。
“扛公王”民俗活动起源于明朝,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罗岗镇都会举行盛大的“扛公王”活动,以纪念英勇的烈士。活动当天,镇上的居民们纷纷穿上节日盛装,齐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一传统节日。
“扛公王”活动的重头戏是“扛公王”仪式。在仪式开始前,村民们会将精心制作的“公王”抬出庙宇,供众人瞻仰。这个“公王”是用竹篾、纸张等材料制作而成的,造型威武,栩栩如生。村民们相信,通过“扛公王”仪式,可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活动当天,成千上万的村民和游客聚集在罗岗镇,场面十分壮观。人们手持香烛,跟随“公王”队伍,绕镇游行。一路上,鼓乐声声,鞭炮齐鸣,热闹非凡。游行队伍中,还有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如舞龙、舞狮、高跷、旱船等,为活动增添了更多喜庆气氛。
在“扛公王”仪式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扛公王”环节。村民们将“公王”抬在肩上,沿着事先规划好的路线,绕镇游行。这一环节需要参与者具备良好的体力和协调能力,因此,每年都有许多年轻人争相报名参加。扛着“公王”的村民们,虽然汗流浃背,但脸上却洋溢着自豪和喜悦的笑容。
除了“扛公王”仪式,罗岗镇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民间艺术展览、美食节、传统手工艺展示等。这些活动让游客和当地居民在感受传统民俗魅力的同时,还能品尝到地道的美食,购买到精美的手工艺品。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罗岗镇的“扛公王”民俗活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地政府积极推动民俗活动的传承与发展,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这项传统民俗中来。
“扛公王”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罗岗镇的文化生活,更成为了当地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在新时代背景下,罗岗镇将继续传承和弘扬这一千年民俗,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 • 丰顺县畲族村“招兵节”: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族风情盛宴
- • 梅江区隆重表彰十大“最美教师”,致敬教育事业的灵魂工程师
- • 五华县安流镇“打船灯”艺术节热闹非凡,民俗文化绽放异彩
- • 梅州开展电动车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筑牢安全防线
- • 大埔县建设客家方言文化传承示范校:弘扬客家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 • 梅县区深入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筑牢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 • 梅州创新“消费扶贫直通车”助力农产品当日达湾区,共筑乡村振兴梦
- • 梅州首条跨市城际公交线路开通,助力潮汕地区交通互联互通
- • 丰顺县“扶贫鸡”养殖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滚动发展新篇章
- • 梅县区现代农业科技园培育新品种水稻,亩产创新高,助力乡村振兴
- • 数学家丘成桐祖居地迎来新地标:数学主题公园动工,几何迷宫体验区成亮点
- • 湾区腹地优势凸显,梅州引资超百亿:打造粤东经济新引擎
- • 梅州客家青年创业孵化基地正式启用,助力培育新经济业态
- • 梅州林业碳汇开发项目成功吸引国际资本签约,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 • 平远县石斛种植基地规模扩至万亩,产业链延伸至大健康领域
- • 蕉岭县试点AI智慧课堂应用项目:创新教育模式的先行者
- • 蕉岭县中医医院新院区盛大启用,助力粤东中医药高地建设
- • 梅州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全力启动防汛Ⅰ级响应应对极端天气挑战
- • 梅江区客家娘酒开坛节:飘香四溢,传承千年酒文化
- • 丰顺潭江镇荣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单丛茶产业再攀高峰
- • 蕉岭县携手粤港澳大湾区共建绿色建材供应基地,共绘绿色发展新蓝图
- • 梅州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描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 • 中国首条民营铁路缔造者陈宜禧铜像在梅州落成 铁路主题公园同步开放
- • 大东镇竹制品创意产业园盛大开园,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
- • 丰顺县韩山生态旅游区:千年茶园的云端度假攻略
- • 梅州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中心成立,授信额度超5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 梅州全面铺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 • 大埔县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启动适龄妇女免费HPV疫苗接种工作
- • 蕉岭县南磜镇竹海长廊:骑行漫步,畅享竹林清风之旅
- • 村村建起文化礼堂,文明实践浸润乡风——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 • 梅州南药产业园成功通过GAP认证,中医药产业迈向标准化新篇章
- • 智慧水利系统助力梅州万亩农田,科技赋能农业发展新篇章
- • 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项目开工,谱写绿色能源转型新篇章
- • 梅州:打造全省最大丝苗米育种基地,良种覆盖率突破95%
- • 兴宁市永和镇盛大举办“客家擂茶擂台赛”,百位擂主同台竞技,传承客家文化魅力
- • 大埔县花萼楼:非遗技艺与客家土楼的完美融合
- • 五华县劳动技能竞赛助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培育新时代技能人才
- • 丰顺埔寨烧龙:千年技艺传承,入选国家级非遗预备名录
- • 蕉岭三圳镇“重现打斗四”习俗,邻里共食传佳话
- • 客家古法猪油拌饭重现梅州街头早餐档,唤醒味蕾的乡愁记忆
- • 平远县林下经济产值突破10亿元,助力2万农户增收致富
- • 梅州客家娘酒酿制技艺:传承千年的国家级非遗瑰宝
- • 农业大数据中心正式启用,实时监测500个生产基地,助力智慧农业发展
- • 梅州客家文化非遗传承项目走进中小学课堂,弘扬传统文化新篇章
- • 大埔县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成,实现“一键呼叫”便捷服务
- • 梅州迎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
- • 梅州中医药全产业链招商签约23个项目,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大埔县西岩山茶园荣获国际有机认证,茶叶出口量翻倍再创新高
- • 梅州智慧园区项目获省级重点支持,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 • 五华县龙村镇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千亩撂荒耕地变身“玉米产业带”
- • 东石镇脐橙出口基地荣获欧盟认证,首单20吨脐橙顺利发往荷兰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荣获国家级非遗传承基地称号,传承千年客家文化
- • 兴宁石马镇万亩油茶基地丰收,深加工产业链成型,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循环经济产业园招商成果丰硕,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 湾区腹地优势凸显,梅州引资超百亿,共绘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 • 梅州航空物流枢纽签约顺丰航空项目,共筑粤东物流新篇章
- • 梅州氢能产业示范区迎来核心装备制造商签约,共筑绿色能源未来
- • 百年老店“郑记肉丸”启用透明厨房直播,传承与创新并行
- • 金山街道“乡村创客谷”揭幕,30个青年团队入驻孵化项目,共筑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州湾区产学研合作平台签约高校达15所,共筑创新高地
- • 五华县棉洋镇天柱山:道教圣地与云海佛光的灵修之旅
- • 蕉岭县蓝坊镇蜜蜂养殖合作社助力农户年均增收3万元,共筑乡村振兴梦
- • 梅州创新用地政策,出台新规助力招商引资
- • 梅州携手华南理工共建乡村振兴教育实践基地,共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 • 蕉岭县扶贫艺术团:以文化浸润激发志气,助力脱贫攻坚战
- • 梅州五华县艾草产业:从扶贫到亿元产业集群的华丽蜕变
- • 兴宁市合水水库:骑行露营,解锁生态旅游新玩法
- • 梅江区长沙镇大密村:探寻红色交通站,重温革命故事的追忆之旅
- • 梅州发布“黄金十条”招商引资政策,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五华县职业教育城开建:培育技能人才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 • 梅江区创新就业扶贫模式,助力贫困户稳岗增收
- • 城北镇防洪堤加固工程圆满竣工,筑牢3万亩农田汛期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