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源镇“稻鱼共生”生态种养示范基地助力农民亩均增收超3000元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生态农业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浙江省丽水市松源镇,一个以“稻鱼共生”为特色的生态种养示范基地应运而生,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松源镇位于丽水市西南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该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其中“稻鱼共生”模式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亮点。该模式将水稻种植与鱼类养殖相结合,实现了水田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了土地产出率。
在松源镇“稻鱼共生”生态种养示范基地,记者看到一片片绿油油的水稻田里,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弋,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基地负责人介绍,这种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稻鱼共生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鱼儿可以吸收稻田中的养分,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同时,鱼儿排泄的粪便又可作为肥料,促进水稻生长。
其次,稻鱼共生可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在相同面积的土地上,稻鱼共生模式相比传统水稻种植,产量可提高20%以上。此外,鱼产品的销售也为农民带来了额外的收入。
据了解,松源镇“稻鱼共生”生态种养示范基地占地1000余亩,辐射带动周边农户200余户。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由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销售,农户负责种植和养殖。
“自从加入了这个基地,我的收入逐年提高,亩均增收超过3000元。”基地周边的农户李大哥高兴地说。李大哥以前种植水稻,收入并不稳定。加入基地后,他学会了稻鱼共生的养殖技术,不仅水稻产量提高了,还养殖了鱼,收入自然水涨船高。
松源镇“稻鱼共生”生态种养示范基地的成功,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不仅提供政策扶持,还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此外,基地还与科研院所合作,不断优化稻鱼共生技术,提高产品品质。
未来,松源镇将继续扩大“稻鱼共生”生态种养示范基地规模,辐射带动更多农户参与。同时,基地还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打造区域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总之,松源镇“稻鱼共生”生态种养示范基地的成功,为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在政策扶持、技术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生态农业必将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 兴宁丝苗米荣登全国十大优质稻米榜单,品牌价值突破10亿元大关
- • 梅州教育再升级,“书香校园”建设助力阅读氛围浓厚,图书馆藏书量激增30万册
- • 兴宁市径南镇“十月朝”糍粑节:飘香十里,民俗文化传承千年
- • 平远县泗水镇“南台云雾茶诗会”:融合书画创作,共赏茶香诗意
- • 梅州跨境电商直播基地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新引擎
- • 平远县差干镇七夕“接仙女”习俗温情延续:千年古韵,情意绵长
- • 梅州五华县艾草产业:从扶贫到亿元产业集群的华丽蜕变
- • 平远县山区小学通校公路升级完成,助力教育发展新篇章
- • 蕉岭新铺镇全域光伏项目启动,引领绿色低碳新风尚
- • 五华县棉洋镇客家山歌与电音节:传统与现代的奇妙碰撞
- • 梅州传统技艺创新中心喜获文创基金注资,传承与创新共谱新篇
- • 梅州与厦门大学携手共建客家文化研究院,传承与创新客家文化
- • 梅州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规划获批,侨资引进创新高,助力粤东地区发展新篇章
- • 千村光伏计划启动,农房屋顶变身“绿色电站”
- • 梅州盐焗乳鸽日销两千只,中央厨房保障品质,打造美食新标杆
- • 平远县积极推进“家校共育”示范校评选活动,共育未来栋梁
- • 客家黄酒智能化酿造车间正式启用,年产能再攀高峰突破万吨大关
- • 梅江区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商贸,线上交易额实现35%的显著增长
- • 梅州全面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2.0全员培训,助力教育现代化
- • 丰顺县心理健康服务公益热线正式开通,守护居民心灵健康
- • 梅州垃圾分类示范片区成效显著,覆盖率达80%
- • 五华县水寨镇“埔寨纸花”技艺惊艳亮相非遗展,传统之美绽放新时代光彩
- • 客家建筑宗师梁伯聪营造技艺荣登国家非遗推荐名录,传承千年古建智慧
- • 平远县脐橙丰收季盛大开幕,电商直播助力农产品畅销全国
- • 蕉岭广福镇跨省协作产业园落地,闽粤合作再深化:共筑区域发展新篇章
- • 梅江区首个数字经济产业园正式开园,谱写产业升级新篇章
- • 梅州创新“消费扶贫直通车”助力农产品当日达湾区,共筑乡村振兴梦
- • 平远县仁居镇“扎故事”巡游庆丰收:传统民俗与现代农业的和谐交响
- • 梅县区深化教育改革,中小学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正式实施
- • 梅州打造全省首个扶贫产品溯源认证平台,助力脱贫攻坚战
- • 平远县仁居镇端午龙舟竞渡:百年传统延续客家精神
- • 《热血传奇》2025新服震撼开启:四端互通、千人攻沙、真元宝福利来袭
- • 梅县丙村镇新规划院士工作站,引领现代农业研发新篇章
- • 非遗美食走进校园:千名学生同做老鼠粄,传承文化味蕾共舞
- • 蕉岭县实施困难群众医疗费用兜底保障,助力健康扶贫
- • 梅州首条双向六车道高速通车,闽粤两省交通动脉再升级
- • 蕉岭县广福镇创新“光伏+农业”模式,实现农光互补效益翻倍
- • 梅州“人才新政20条”助力高层次人才引进,成效显著
- • 梅州非遗+旅游模式荣获文旅部典型案例,传承与创新共谱发展新篇
- • 客家传统医药融入乡村康养旅游体系:传承与创新的双赢之路
- • 梅县区乡村文化振兴助力扶贫,激活内生动力
- • 丰顺县留隍镇潮客文化融合示范村建设获省级资金支持,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蕉岭县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精彩纷呈,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五华县横陂镇足球文化节盛大启幕,客家狮舞表演添彩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 • 平远县数字乡村建设助力扶贫,推动信息透明化
- • 梅县区松口镇移民纪念广场落成:下南洋文化再聚焦
- • 大埔百侯古镇复办“龙珠灯会”,三十六盏灯阵耀夜空,重现古韵风情
- • 梅江区创新举措,推出“教育地图”系统,实现学位动态监测
- • 客家刺绣大师杨雪友作品惊艳巴黎时装周,非遗技艺闪耀国际舞台
- • 五华县横陂镇宗祠祭典:传承千年,凝聚家族情感
- • 梅州荣膺全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示范基地,传承农耕文明新篇章
- • 梅州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至75%,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 • 兴宁市坭陂镇智慧养鸡场投产,自动化率高达80%,产能翻番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与深圳携手共建产业转移园,共迎大湾区智能制造新时代
- • 五华县智能家居产业园年产值突破25亿元,引领产业新潮流
- • 梅州特色农产品电商直播基地盛大启用,年销售目标突破十亿!
- • 客家传统米程成年轻人口袋零食新宠
- • 五华县棉洋镇天柱山:探寻道教圣地,领略云海佛光灵修之旅
- • 梅州平远县:打造全国最大南药种植基地,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
- • 梅州智慧农田物联网示范基地3000亩建成,农业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 • 梅州吹响扶贫云课堂号角,助力培育10万新型职业农民
- • 梅州首条全自动陶瓷生产线投产,开启传统产业升级新篇章
- • 民国飞行先驱杨官璘航空史料馆奠基,VR空战体验区即将亮相
- • 梅州五华县艾草产业崛起:亿元产业集群助力扶贫攻坚
- • 梅州大埔青花瓷荣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传承与创新共绘陶瓷艺术新篇章
- • 大埔县枫朗镇黑米种植项目成功,富硒农田亩产值突破万元大关
- • 五华县教育局发布教师轮岗交流方案,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 • 梅州职业技术学校荣获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称号,助力职业教育发展
- • 平远县扶贫志愿者队伍:常态化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客家娘酒荣登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录,传承千年酒文化焕发新光彩
- • 梅州首条智慧物流专线开通,助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 • 梅州平远县:打造全国最大南药种植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