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蕉岭县: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将乡村旅游与扶贫工作相结合,探索出一条以旅游带动扶贫、以扶贫促进旅游的发展之路。梅州市蕉岭县作为广东省乡村旅游扶贫的先行者,积极探索“乡村旅游+扶贫”模式,成功打造了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蕉岭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近年来,蕉岭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将乡村旅游与扶贫工作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品
蕉岭县充分挖掘当地特色资源,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如:以客家文化为主题的客家围屋、以山水风光为背景的乡村旅游景点、以生态农业为特色的农家乐等。这些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二、创新模式,实现乡村旅游与扶贫的有机结合
蕉岭县在乡村旅游扶贫工作中,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实现了乡村旅游与扶贫的有机结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扶贫机制。蕉岭县制定了乡村旅游扶贫规划,明确了乡村旅游扶贫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确保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有序推进。
2. 培育乡村旅游扶贫主体。蕉岭县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了一批具有经营能力的乡村旅游扶贫主体。
3. 推进乡村旅游扶贫项目。蕉岭县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了一批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如: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乡村旅游示范村等,为乡村旅游扶贫提供了有力支撑。
4. 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蕉岭县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贫困人口参与乡村旅游经营,实现增收致富。据统计,蕉岭县乡村旅游扶贫项目覆盖了全县80%的贫困人口,为贫困人口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三、成效显著,助力乡村振兴
通过实施“乡村旅游+扶贫”模式,蕉岭县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乡村旅游收入逐年增长。据统计,蕉岭县乡村旅游收入从2016年的2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5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30%。
2. 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显著提高。通过乡村旅游扶贫,蕉岭县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5000元增长到2020年的8000元。
3. 乡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了乡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如:道路、水利、电力等,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之,梅州市蕉岭县在“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在今后的发展中,蕉岭县将继续深化“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助力乡村振兴,让更多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 • 粤港澳姊妹学校交流活动在梅州圆满举行,共筑教育友谊桥梁
- • 兴宁丝苗米荣登全国十大优质稻米榜单,品牌价值再攀新高突破10亿元
- • 梅州实施“扶贫助学”计划,资助3.2万寒门学子,助力教育公平
- • 桥梁专家李国豪母校设立“结构力学奖学金”,传承卓越精神
- • 蕉岭三圳酿粄美食节盛大开幕,30种粄食展现客家智慧
- • 西阳镇AI水稻病虫害预警系统成功上线,助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 • 梅州创新“消费扶贫直通车”,助力农产品当日达湾区
- • 丰顺县工业机器人应用中心落地,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新篇章
- • 蕉岭县三圳镇九岭村:十里荷塘映客家,田园交响曲飘香
- • 梅州湾区数字孪生产业园盛大启动,助力虚拟经济新载体崛起
- • 梅州首个县域教育云平台在兴宁正式上线,开启智慧教育新篇章
- • 梅县区畲江镇“乡村复兴少年宫”开班,非遗竹编课程传承传统文化
- • 金山街道“乡村创客谷”揭幕,30个青年团队入驻孵化项目,共筑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客家阿妈厨房故事:一碗姜糖鸡蛋的温情
- • 跨县产业集群崛起,梅州打造粤闽赣边区农业枢纽新格局
- • 大埔县创新“扶贫车间+电商”双驱动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黄陂镇石屋古村:石头民居与客家山歌的活态传承
- • 平远县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云平台,打造智慧教育新生态
- • 梅县区丙村镇“扛关爷”巡游,共筑平安和谐家园
- • 梅江区客家娘酒开酿仪式盛大举行,古法工艺飘香四海
- • 五华县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全面启动,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 • 院士吴佑寿信息论手稿展揭幕:展现中国通信技术发展史
- • 梅县区省级丝苗米产业园:助力粮食产业链升级,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 • 兴宁市多措并举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
- • 梅州首个零碳示范村建成投入使用,引领绿色乡村发展新潮流
- • 梅州老城区发现民国时期饮食账本手稿:穿越时空的美食记忆
- • 梅州客家青年创业孵化基地正式启用,助力培育新经济业态
- • 丰顺县多措并举,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
- • 兴宁市新建现代化体育馆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助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 • 农田水利升级工程圆满竣工,助力10万亩农田实现高效节水灌溉
- • 梅县丙村温公祠秋祭:海外宗亲视频连线共祭祖,传承家族文化
- • 梅州金柚迎来新篇章:首次进入RCEP成员国市场,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县创新举措,全面实施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探访制度
- • 兴宁市龙田镇“舞春牛”农耕舞蹈欢庆新春佳节
- • 五华县豆腐角扬帆出海,东南亚连锁超市见证辉煌新篇章
- • 梅州蕉岭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生态康养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 • 大埔县高陂镇:青花瓷工艺祭窑神祈福,传承千年文化精髓
- • 梅州职业教育城产教融合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圆满举行,共谋职业教育发展新篇章
- • 兴宁市叶塘镇“上灯”习俗:见证宗族传承的古老仪式
- • 梅州智慧农田物联网示范基地:3000亩土地绽放科技之光
- • 兴宁市高铁南站配套工程盛大启动,未来交通枢纽焕新升级
- • 《日本国志》手稿:中国首任驻日参赞黄遵宪的珍贵文献迎来高科技修复之旅
- • 大埔县新建三所乡镇幼儿园投入使用,为乡村儿童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 • 兴宁径南镇首届山歌擂台赛盛大开幕,即兴对唱展歌手功力
- • 梅州“客家菜师傅”工程:助力万人就业,传承客家美食文化
- • 真空包装技术革新:笋粄保鲜期延长3倍,传统美食焕发新生
- • 五华县龙村镇益塘水库:湖心岛垂钓与生态渔乐全攻略
- • 大埔县湖寮镇“银发食堂”盛大开业,独居老人享一元爱心餐温暖人心
- • 兴宁油茶产业升级,迈向百亿级木本油料基地的宏伟蓝图
- • 大湾区产业转移梅州承接基地启动:新引擎助力梅州经济腾飞
- • 梅州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项目喜获央企投资,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 • 乡村青少年宫建设全覆盖,助力素质教育全面开花
- • 蕉岭县广福镇“打醮”习俗:百年传承的信仰之光
- • 梅州设立2亿元扶贫产业基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 • 兴宁市智慧农场:科技赋能现代农业扶贫新篇章
- • 梅州建成全省首个扶贫产品直播基地,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兴宁市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登高望远,禅意文化之旅的宁静启程
- • 梅州实施“扶贫成果展播工程”记录乡村振兴路
- • 兴宁市劳务协作对接拓宽省外就业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金山文创园盛大开园,文旅融合助力区域发展新篇章
- •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梅州基地引资扩容,助力区域农业发展
- • 梅州全力推进“互联网+教育”,打造50所智慧校园试点,引领教育现代化新篇章
- • 梅州家庭教育讲师团成立,百场公益讲座助力家庭教育提升
- • 丰顺县智慧农业示范区引领亩产增收新篇章
- • 梅州全力推进“新强师工程”,定向培养乡村教师助力教育振兴
- • 梅州深入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力筑牢师生安全防线
- • 梅州创新“扶贫生态银行”:绿色资产变现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设立非遗传承人专项扶持资金,助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 • 梅州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园盛大开园,非遗产业化迈向新篇章
- • 梅州平远县:打造全省最大扶贫灵芝种植示范基地,助力脱贫攻坚战
- • 梅州启动“扶贫云课堂”,助力培育10万新型职业农民
- • 五华县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盛大启动,总投资60亿元助力区域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