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首个零碳示范村建成投入使用,引领绿色乡村发展新潮流
近日,梅州市首个零碳示范村在梅县区石坑镇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该示范村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科技创新和资源整合,实现了能源利用的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梅州市乃至全国的绿色乡村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石坑镇零碳示范村位于梅州市梅县区,占地面积约100亩,总投资约5000万元。该项目自2018年启动以来,历经两年多的建设,现已完成全部建设任务。示范村以“低碳、环保、生态、宜居”为设计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保排放。
在能源利用方面,示范村采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覆盖了村内的公共设施、居民住宅等,风力发电则利用了当地的风能资源。此外,示范村还采用了生物质能技术,将农村秸秆、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清洁能源,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建筑节能方面,示范村采用了节能建筑材料和设计,降低了建筑能耗。例如,住宅采用了节能门窗、外墙保温材料等,提高了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同时,示范村还注重室内外环境设计,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绿化,提高了居住舒适度。
在生态环境方面,示范村注重生态保护和修复。村内的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0%,种植了多种本地植物,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此外,示范村还开展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通过建设生态厕所、污水处理设施等,实现了农村环境的清洁和可持续发展。
石坑镇零碳示范村的建成投入使用,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宜居的生活环境,也为梅州市的绿色乡村建设树立了典范。梅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绿色乡村建设,将零碳示范村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据悉,梅州市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建设一批类似的零碳示范村,逐步实现全市乡村的绿色转型。
零碳示范村的成功建设,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梅州市积极引进了一批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如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等,为示范村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梅州市还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绿色乡村建设相关的研究,为示范村的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
石坑镇零碳示范村的建成,标志着梅州市绿色乡村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梅州市将继续加大投入,推动绿色乡村建设,让更多村民享受到绿色发展带来的福祉。同时,梅州市也将以此为契机,加强与全国各地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绿色乡村建设,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总之,梅州首个零碳示范村的建成投入使用,不仅为当地居民带来了绿色、环保、宜居的生活环境,也为全国绿色乡村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梅州市的绿色乡村建设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 • 嘉应学院与梅州企业携手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共促区域经济发展
- • 五华县横陂镇足球文化节盛大开幕,客家狮舞表演精彩纷呈
- • 客家传统稻鱼共生系统:千年智慧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 梅州珍稀濒危植物桫椤群落发现,生态保护区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 • 五华县“扶贫车间联盟”助力产业集群效应显著提升
- • 梅州铜箔之都产业配套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圆满成功,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梅州首条跨市城际公交线路开通,潮汕地区交通网络再升级
- • 丰顺县汤坑镇万佛园:千尊佛像与城市绿心的禅意漫步
- • 梅县区麓湖山文化产业园:融合高尔夫度假与艺术展览的跨界盛宴
- • 桥梁专家李国平手稿中发现未公开悬索桥设计方案,揭秘建筑史上的新篇章
- • 丰顺县智慧园区管理平台上线,企业服务效率实现倍增
- • 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荣获国家三级博物馆称号
- • 梅州打造全省最大南药种植基地,产值突破15亿,助力乡村振兴
- • 五华县木偶戏传承中心积极开展“非遗下乡”百场巡演,弘扬传统文化
- • 梅州市全面启动“人才强市”计划,百万补贴助力高端人才引进
- • 梅州“防溺水安全教育进百校”系列活动正式启动,筑牢学生安全防线
- • 梅江区隆重表彰十大“最美教师”,致敬教育事业的灵魂工程师
- • 梅州医疗新篇章:梅州市人民医院新院区盛大启用,成为首家三甲医院
- • 梅州客家围龙屋修缮工程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关注
- • 兴宁市坭陂镇“吊线戏”:演绎民间传奇故事的独特艺术
- • 蕉岭县新铺镇“乡村工匠”评选揭晓,手艺人引领就业创业新风尚
- • 乡村青少年宫建设全覆盖,助力素质教育全面开花
- • 五华安流镇“三宫出巡”民俗活动,水陆巡游盛况空前,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传统小吃萝卜丸,逆袭成为健身代餐新宠
- • 兴宁市磐安围:客家围龙屋里的家风文化传承
- • 蕉岭县南磜镇“打糍粑”比赛传承年味记忆
- • 梅州大埔笋粄制作技艺走进高校非遗课堂,传承与创新共舞
- • 废弃矿山变景区,梅州生态修复催生旅游经济新亮点
- • 丰顺县教育基金会成立,助力贫困学子圆梦未来
- • 梅县区丙村温公祠举行“春秋祭”活动,传承儒家礼制文化
- • 梅江区创新就业扶贫模式,助力贫困户稳岗增收
- • 丰顺县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 • 蕉岭县徐溪镇百年黄酒开窖仪式:打造沉浸式体验,传承千年酒文化
- • 梅州老城区惊现民国时期饮食账本手稿,揭开百年饮食文化之谜
- • "客都渔歌"品牌全新发布,引领特色水产产业链发展新潮流
- • 蕉岭县打造全球最大仙人草种植基地,年产量占据全国七成
- • 《客家山歌宗师周天和:艺术人生纪录片荣膺金鸡奖提名,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平远县石正镇“南台山文化摄影大赛”征稿启动,捕捉文化之美,共筑美好家园
- • 蕉岭蓝坊镇石斛种植基地扩产,深加工产品远销东南亚,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客家山歌大赛:传承千年客家文化的盛宴
- • 平远县东石镇“八月半”月光饼制作技艺受热捧,传统美食魅力不减
- • 西阳镇AI水稻病虫害预警系统成功上线,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 • 五华提线木偶戏荣登省级非遗名录,老艺人悉心收徒传承绝技
- • 客家建筑宗师梁伯聪营造技艺入选国家非遗推荐名录,传承千年建筑文化
- • 梅县区与华南师范大学携手共建教育实践基地,共育未来教育精英
- • 梅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圆满完成,盘活资产超5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市人民医院新院区盛大启用,梅州医疗事业迈上新台阶
- • 梅县区松口镇移民纪念广场落成:下南洋文化再聚焦
- • 大埔县新建三所乡镇幼儿园投入使用,助力乡村振兴教育发展
- • 丰顺县韩山生态旅游区:千年茶园的云端度假攻略
- • 蕉岭县广福镇豪岭古村:古道驿站的历史印记与明清建筑的沧桑之美
- • 平远县建成粤东北最大光伏扶贫电站,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县畲族村“招兵节”:展现独特民族风情的传统庆典
- • 大埔县茶叶出口额同比增长45%,创历史新高,助力乡村振兴
- • 平远县东石镇“七夕香火龙”非遗活动申报国家级:传承千年民俗,弘扬传统文化
- • 教育家古直手批《昭明文选》以680万人民币拍出,创文献拍卖纪录
- • 兴宁市启动“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助力青少年科技创新
- • 五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荣获“省级示范园区”称号,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新篇章
- • 《丰顺八乡山镇采茶戏新编剧目:扶贫动人故事传颂新时代风采》
- • 蕉岭三圳镇“扛阿公”民俗引热议:明代社祭文化完整保存的珍贵见证
- • 大埔县加大力度,设立非遗传承人专项扶持资金,助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 • 蕉岭县试点AI智慧课堂应用项目:创新教育模式的先行者
- • “客家女诗人范荑香作品国际研讨会达成多语种翻译计划:传承文化,共筑世界文学之桥”
- • 五华县郭田镇龙狮峡:探寻原始森林的生态奇观与溯溪漂流的刺激之旅
- • 蕉岭县携手粤港澳大湾区共建绿色建材供应基地,共绘绿色发展新蓝图
- • 梅州兴宁市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努力缩小校际差距
- • 兴宁市龙田镇“千年古墟复兴计划”首期工程竣工,古墟焕发新活力
- • 平远县南药种植基地扩产,助力农户人均增收5000元,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丰顺县“扶贫小院”庭院经济模式获全国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客家文化非遗传承项目走进中小学课堂,弘扬传统文化新篇章
- • 智慧农业落地梅州:5G技术助力传统种植业转型升级
- • 梅州客家文化非遗传承项目走进中小学课堂,传承千年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