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新圩镇“鲤鱼灯舞非遗传承基地”揭牌仪式圆满举行

近日,在广东省兴宁市新圩镇,一场盛大的揭牌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此次揭牌仪式标志着兴宁市新圩镇“鲤鱼灯舞非遗传承基地”正式成立,旨在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鲤鱼灯舞。
鲤鱼灯舞,作为我国民间舞蹈艺术的瑰宝,起源于广东省兴宁市新圩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以独特的舞蹈动作、优美的舞姿、丰富的道具和独特的音乐风格,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鲤鱼灯舞这一传统艺术形式面临着传承断层的危机。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兴宁市新圩镇积极行动,成立了“鲤鱼灯舞非遗传承基地”。该基地位于新圩镇中心地带,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设有专门的舞蹈排练厅、道具制作室、展览厅等功能区域。揭牌仪式上,基地负责人表示,基地将以保护和传承鲤鱼灯舞为核心任务,积极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将定期举办鲤鱼灯舞培训班,邀请技艺高超的民间艺人进行授课,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技艺水平的传承人。
二是开展学术研究。基地将组织专家学者对鲤鱼灯舞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内涵,为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三是举办各类活动。基地将定期举办鲤鱼灯舞表演、比赛、展览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四是加强交流合作。基地将积极与其他地区、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进行交流合作,共同推动鲤鱼灯舞的传承与发展。
揭牌仪式上,兴宁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负责人表示,兴宁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将大力支持“鲤鱼灯舞非遗传承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希望新圩镇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让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活动现场,来自新圩镇的鲤鱼灯舞表演者们为嘉宾们带来了精彩的舞蹈表演。他们身着精美的服饰,手持鲤鱼灯,舞姿翩翩,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表演结束后,嘉宾们纷纷上台与表演者们合影留念,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此次“鲤鱼灯舞非遗传承基地”的揭牌,不仅为鲤鱼灯舞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兴宁市新圩镇的文化建设增添了新的亮点。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鲤鱼灯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将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传承千年,走向世界。
- • 梅州经开区签约新能源电池项目,总投资超50亿元,助力绿色能源发展
- • 梅州现代服务业招商签约金额翻番,助力城市经济腾飞
- • 蕉岭县全面启动乡村医生能力提升三年培训计划,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乡村振兴项目迎来百亿央企投资,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平远县东石镇“八月半”月光饼制作技艺,传统美食再受热捧
- • 客家炒绿茶叶出口创新高,梅州茶产业走出国际新路径
- • 五华县龙村镇木雕艺术双年展:传统技艺绽放异彩,吸引海外藏家瞩目
- • 蕉岭三圳镇智慧农业园投产,无人农机引领万亩良田迈向现代化
- • 梅江区积极推进垃圾分类示范街道建设,打造美丽家园新风尚
- • 梅州鱼头煮粉荣登“广东十大乡村美食”,传承与创新共谱美食新篇章
- • 大埔县高陂镇青花瓷创意设计大赛盛大启幕,百名艺术家共绘瓷艺新篇章
- • 兴宁版画绽放时代光彩:走进中央美院,民间艺术焕发新生
- • 政银保合作创新举措,推出“柚农贷”助力柚农发展,发放专项贷款超5亿元
- • 梅县区程江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盛大启用,智慧化康养服务引领新时代养老潮流
- • 大埔县西岩山茶园荣获国际有机认证,茶叶出口量翻倍再创新高
- • 丰顺龙岗镇揭秘清代“马图茶”文献:茶道文化溯源之旅
- • 梅州三及第汤:传统美食登上央视《家乡至味》纪录片,传承千年风味
- • 钟鲁斋比较教育理论走进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堂:传承与创新
- • 五华横陂镇惊现清代“狮王争霸”图册,为武术文化添新证
- • 五华采石场遗址公园开放,千年石文化焕发新生
- • 华侨摄影家李玉阶抗战影像展开幕:200幅作品首度公开,重现历史瞬间
- • 梅县区“扶贫果园”打造特色水果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全面启动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筛查项目,守护青少年光明未来
- • 梅县区与华南师范大学携手共建教育实践基地,共育未来教育精英
- • 梅州出台重磅政策,最高补贴80万元吸引高层次教育人才
- • 龙岗镇生态漂流项目暑期大放异彩,接待量突破5万人次
- • 抗日儒将赵公武军事日记捐赠仪式举行,填补粤军抗战研究空白
- • 梅州启动“客都绿道”千里徒步计划,畅游绿色生态,感受客家风情
- • 梅州丰顺县教育基金会成立,募集善款逾5000万元,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 • 梅州客家古村落焕发生机: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州“工业上楼”试点启动,破解山区土地制约难题,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 • 五华高山红薯荣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县扶贫创客空间助力青年创业,点亮乡村振兴梦想
- • 梅州全面启动校园食品安全“明厨亮灶”行动,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 • 百年传承梅菜扣肉:客家宴席的“压桌菜”
- • 五华县华城镇河道治理工程成效显著,防洪灌溉惠及20个自然村
- • 大埔县茶阳镇“父子进士”牌坊祭祖仪式启幕,传承历史文化
- • 梅县区丝苗米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正式运营,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 • 客家童谣数字化工程启动,百首古调将永久保存
- • 嘉应学院与梅州企业携手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共谋发展新篇章
- • 平远县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 • 五华县棉洋镇“木偶戏进校园”活动传承非遗文化,点亮学子文化自信之光
- • 梅州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成功落地,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 • 探寻丰顺县建桥镇明代军屯文化遗址:一场穿越时空的考古研学之旅
- • 晚清诗人温训《登云山房集》入选中华古籍再造工程:传承经典,弘扬文化
- • 平远县仁居镇“扎故事”巡游庆丰收:民俗文化绽放新时代光彩
- • 梅州平远县创新举措,山区教师关爱基金助力教育发展
- • 兴宁新陂镇春牛舞非遗展演暨二十四节气农耕秀: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 • 梅州市荣获“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称号,再创教育发展新辉煌
- • 五华县红色文旅综合体盛大开园,首月营收突破千万大关
- • 大埔县积极开展适龄妇女免费HPV疫苗接种工作,守护女性健康防线
- • 大埔县光德镇“陶瓷柴烧文化季”再现龙窑千年窑火
- • 梅县区麓湖山文化产业园:融合高尔夫度假与艺术展览的独特跨界体验
- • 探寻大埔县光德镇九社村:古窑遗址与青花瓷片的历史拾遗
- • 梅县区深入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筑牢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 • 大埔县光德镇九社村:古窑遗址与青花瓷片的历史拾遗
- • 梅州农业科技贡献率突破65%,领跑全省山区市
- • 蕉岭县“光伏+农业”模式创新推广,年发电量突破1亿千瓦时
- • 梅州建成粤东最大冷链物流中心,助力农产品新鲜外运
- • 梅州建成全省首个扶贫产品溯源认证平台,助力脱贫攻坚战
- • 兴宁市径南镇“十月朝”糍粑节:飘香十里,民俗文化传承千年
- • 梅州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引资创新模式:绿色发展的新引擎
- • 客家预制菜中央厨房投产,日加工农产品超百吨,助力乡村振兴
- • 赣闽粤交通枢纽助力梅州招商引资,开启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 • 梅州创新“互联网+消费扶贫”模式助力农民增收,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南洋侨领伍佐南家族档案归国:揭秘民国海外客商网络的辉煌篇章
- • 蕉岭县蓝坊镇米酒作坊:探寻古法酿酒技艺,感受客家酒文化的独特魅力
- • 梅州松口古镇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大埔县红色旅游线路荣登全国精品榜单,接待游客突破百万大关
- • 梅州预制菜产业园吸引龙头企业入驻,助力产业升级
- • 梅州青少年宫新馆盛大启用,开启青少年兴趣培养新篇章
- • 梅江区长沙镇乡村少年宫启用,留守儿童享受免费艺术教育,点亮梦想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