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径南镇“十月朝”糍粑节:飘香十里,民俗文化传承千年
位于广东省兴宁市径南镇的“十月朝”糍粑节,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这个小镇便会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中,糍粑的香气飘散十里,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共襄盛举。
“十月朝”糍粑节源于宋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相传,当时兴宁市一带瘟疫肆虐,人们为了祈求神灵保佑,便在十月初一这一天举行祭祀活动。后来,这一习俗逐渐演变成了如今的糍粑节。
糍粑,作为糍粑节的标志性食品,是用糯米磨成粉,加入适量的水揉成团,再经过蒸煮、捣打等工序制成。糍粑不仅口感软糯,而且寓意着团圆、丰收和幸福。在糍粑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糍粑,互相赠送,以此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祝福。
径南镇的糍粑节,不仅有着丰富的民俗活动,还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在节日当天,镇上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人们身着节日盛装,手持香烛,来到庙宇前,向神灵祈福。此外,还有舞龙、舞狮、踩高跷等传统表演,让人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糍粑节的早晨,径南镇的大街小巷弥漫着糯米香气。家家户户的厨房里,蒸煮糍粑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将糯米粉揉成团,放入蒸笼中蒸熟,再取出捣打,直至糍粑变得软糯可口。制作糍粑的过程虽然繁琐,但却是当地居民们一年一度的欢乐时光。
糍粑节当天,镇上的街头巷尾摆满了各种小吃摊位,售卖着各种特色美食。其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糖水糍粑和糯米糍粑。糖水糍粑是将糍粑切成小块,放入糖水中浸泡,口感香甜可口;糯米糍粑则是将糍粑切成片,裹上芝麻、花生等配料,外酥里嫩,令人回味无穷。
除了品尝美食,游客们还可以参加各种民俗活动。在径南镇,游客可以观看精彩的民间艺术表演,如舞龙、舞狮、踩高跷等,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此外,游客还可以参观当地的传统手工艺作坊,了解糍粑的制作过程,亲手体验制作糍粑的乐趣。
“十月朝”糍粑节不仅为径南镇带来了欢乐,更是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共同祈求平安、幸福,传递着美好的祝愿。如今,糍粑节已经成为兴宁市乃至广东省的一张文化名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感受这一独特的民俗风情。
在未来的日子里,兴宁市径南镇的“十月朝”糍粑节将继续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节日。而我们也期待,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糍粑的香气能够飘得更远,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份来自千年前的温暖与祝福。
- • 梅州客家菜预制菜产业园崛起,年产值突破30亿!
- • 平远县南台山森林公园荣膺国家级自然教育基地,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 • 丰顺县积极推进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培育新时代劳动精神
- • 东石镇脐橙出口基地荣获欧盟认证,首单20吨脐橙顺利发往荷兰
- • 梅州客家娘酒酿制技艺:传承千年的国家级非遗瑰宝
- • 梅州抽水蓄能电站再创辉煌,年发电量突破新高,减排二氧化碳超百万吨
- • 五华县足球特色体育产业年产值突破3亿元,助力县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 • 梅州光伏扶贫产业园二期引资规模翻番,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丰顺县试点“智慧校园”人脸识别管理系统,打造安全、便捷的教育环境
- • 梅州客家预制菜产业联盟成立,携手共进抢抓万亿市场新机遇
- • 梅州金柚荣登欧盟地理标志认证宝座,出口量翻倍增长,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青年返乡创业热潮兴起,人数同比增长45%
- • 南口镇智慧渔场正式启用,物联网技术助力水产养殖全程监控
- • 梅州荣登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谱写新时代农村发展新篇章
- • 梅州筹建客家华侨博物馆,征集海外文物史料,传承客家文化
- • 蕉岭蓝坊镇石寨土楼祭祖大典盛大举行,千年族谱首度公开传承文化
- • 梅州“客商回归”工程签约项目总投资达300亿元,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 • 大埔县“扶贫车间+电商”双驱动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 • 平远县八尺镇红色研学路线发布,串联三省革命遗址,传承红色基因
- • 梅州生态补偿权交易平台正式启动运营,助力绿色经济发展
- • 丰顺县潘田镇铁枝木偶戏创新剧目首演获好评,传统艺术焕发新生
- • 梅州与暨南大学携手共建华侨文化教育实践基地,传承与创新并行
- • 梅州“客家菜师傅”工程:助力万人就业,传承客家美食文化
- • 蕉岭县长寿文化嘉年华盛大启幕,百岁老人书画创作展亮相引关注
- • 梅县区特色农业产业助力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新篇章
- • 梅州创新“消费扶贫直通车”,农产品当日达湾区,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百侯镇明清古建筑群荣获省级文保专项资金,传承历史文脉焕发新活力
- • 丰顺县心理健康服务公益热线正式开通,守护市民心灵健康
- • 全国油茶产业三产融合论坛在梅州成功举办,共谋产业发展新篇章
- • 蕉岭县绿色建材产业集群荣获国家特色产业基地称号
- • “丰顺县北斗镇埔寨剪纸AR数字藏品全球首发,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 • 梅州全力推进“新强师工程”,定向培养乡村教师,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兴宁市多措并举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努力缩小校际差距
- • 梅州客家围龙屋保护条例实施,首批50座获修缮,传承客家文化瑰宝
- • 大埔县百侯镇客家民俗博物馆盛大开馆,千件传统器物展映客家文化魅力
- • 梅州金柚荣耀获欧盟地理标志认证,出口量翻倍增长,助力乡村振兴
- • “农村养老‘互助公社’模式在全省推广:构建和谐养老新格局”
- • 粤港澳姊妹学校交流活动在梅州圆满举行,共筑教育友谊桥梁
- • 梅州全面铺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呵护学生心灵成长
- • 梅州客家山歌剧《等郎妹》荣获全国文艺展演金奖,传承客家文化魅力
- • 梅州循环经济产业园招商成果发布:绿色转型引领区域发展新篇章
- • 梅州黑蒜炖汤荣获国际养生膳食金奖:传统美食的新篇章
- • 五华县“智慧水利”项目荣登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榜单
- • 梅州农业科技贡献率突破65%,领跑全省山区市
- • 梅江区残疾人技能培训助力自主脱贫,提升生活品质
- • 真空包装技术革新:笋粄保鲜期延长3倍,传统美食焕发新活力
- • 蕉岭县南磜镇“打糍粑”比赛传承年味记忆
- • 平远县首届客家山歌文化节盛大开幕,客家文化焕发新活力
- • 兴宁市校企合作,创新电商扶贫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携手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产业协作示范区,共绘区域发展新蓝图
- • 洲瑞镇智慧灌溉系统助力万亩茶园节水30%,引领绿色农业发展新潮流
- •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再发力,梅州生产基地增至120个
- • 八尺镇古驿道修复工程竣工,千年商路焕发新生,徒步旅游经济蓬勃发展
- • 平远县东石镇丰泰堂:探寻客家民居与红色革命旧址的双重魅力
- • 兴宁市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促增收,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 • 大埔县新建三所乡镇幼儿园投入使用,为乡村儿童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 • 梅州籍科学家团队在半导体材料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 • 兴宁市开展“暖心驿站”关爱户外劳动者,传递温情与关怀
- • 梅江区客家围龙屋“转火”仪式再现古礼,传承千年客家文化
- • 平远县差干镇河畔露营基地爆红,生态旅游助力农家乐产业蓬勃发展
- • 梅州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扶贫产品直供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全力推进“扶贫产品进粤港澳”专项行动 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兴宁市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成功获省级立项,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 • 梅州客家擂茶文化节盛大开幕,万名游客共赴茶香盛宴
- • 丰顺县鹿湖温泉度假村:冬日养生休闲的理想胜地
- • 梅江区隆重表彰十大“最美教师”:致敬教育事业的守护者
- • 梅县区深化教育改革,中小学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全面实施
- • 梅州抽水蓄能电站并网发电,助力我国减碳目标实现
- • 兴宁水口镇刘氏总祠盛大举行冬祭 千人盆菜宴连宗亲,共叙血脉情谊
- • 梅县区程江镇“客家建筑榫卯工坊”亲子体验课,传承与创新共融
- • 梅州市多措并举,全面开展“僵尸企业”清理行动,盘活工业用地千亩
- • 梅县区畲江镇“乡村复兴少年宫”开班,非遗竹编课程传承传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