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罗岗镇“扛公王”民俗活动引万人参与,传承千年民俗文化
位于广东省兴宁市罗岗镇的“扛公王”民俗活动,近年来已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罗岗镇都会举行盛大的“扛公王”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和当地居民参与,共同感受这一千年民俗文化的魅力。
“扛公王”活动起源于唐朝,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据传,当年罗岗镇遭遇了一场严重的瘟疫,村民们祈求神灵庇佑,最终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一位名叫“公王”的神灵降临人间,驱散了瘟疫。为了纪念这一事件,村民们便在每年的这一天举行“扛公王”活动,祈求平安和丰收。
活动当天,罗岗镇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清晨,村民们便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祭祀用品和活动道具。上午,随着一声声鞭炮响起,活动正式拉开序幕。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手持香烛,齐聚在公王庙前,向神灵表达敬意。
最引人注目的是“扛公王”仪式。村民们将一尊巨大的公王雕像抬出庙门,由壮汉们轮流扛起,寓意着将神灵的力量传递给每一个村民。一路上,村民们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场面热闹非凡。公王雕像所到之处,都受到了村民们的热烈欢迎。
“扛公王”活动不仅是一种祭祀仪式,更是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在活动过程中,村民们还会表演各种传统节目,如舞龙、舞狮、杂技等,为活动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气氛。这些节目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示了罗岗镇人民的智慧和才华。
随着活动的深入,公王雕像被抬到了镇中心广场。此时,广场上早已人山人海,万人空巷。村民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难得的瞬间。在广场中央,公王雕像被安置在一个高台上,周围摆放着各种祭祀用品。村民们围绕着公王雕像,虔诚地祈祷。
活动的高潮部分是“烧火龙”。村民们点燃火龙,将火龙舞动起来,寓意着驱除邪恶、迎接吉祥。火龙在广场上翻腾跳跃,犹如一条活龙,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随着火龙的舞动,活动现场气氛愈发热烈。
“扛公王”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罗岗镇的文化生活,也成为了当地一张亮丽的名片。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感受这一独特的民俗魅力。许多游客表示,参加“扛公王”活动,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新时代背景下,罗岗镇将继续传承和发扬“扛公王”民俗文化,让这一千年民俗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也将以此为契机,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独特的民俗活动。
- • 梅江区三角镇客家擂茶争霸赛:三代传人同台竞技,传承与创新共舞
- • 丰顺捆粄成为高铁新宠,日均销售千份,传承地方美食魅力
- • 五华县全民健身中心落成:足球之乡再添运动新地标
- • 大埔蜜柚深加工生产线投产,果肉利用率突破98%,引领果业发展新篇章
- • 大埔西岩山茶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品牌价值突破10亿,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县蓝坊镇蜜蜂养殖合作社助力农户增收,年均增收3万元
- • 梅州蕉岭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生态康养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 • 平远县积极推进山区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工程,保障师生饮食安全
- • 梅州大埔县启动“非遗扶贫”计划,振兴客家竹编产业
- • 蕉岭县文福镇白鹭湖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工程圆满通过验收
- • 梅州陶瓷产业绿色化改造成效显著,单位能耗下降35%
- • 梅州客家非遗进校园活动助力200所中小学传承文化瑰宝
- • 平远县中行镇“红色交通线遗址公园”情景党课:重温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 • 梅州创新举措,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扫码即可了解生产全流程
- • 蕉岭县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传承文化薪火
- • 兴宁市水口镇“红色交通线”纪念馆开放,赓续乡村振兴红色基因
- • 大埔百侯镇明清古建筑群荣获省级文保专项资金,传承历史文脉焕发新活力
- • 智慧水利系统助力梅州万亩农田,科技赋能农业发展新篇章
- • 平远县深入推进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扩面工程,守护女性健康防线
- • 梅州首创“乡村振兴保险”,为特色产业保驾护航
- • 梅州首条液晶面板生产线成功落地,电子信息产业迈向补链强链新阶段
- • 兴宁市“扶贫车间”进驻易地搬迁安置点,助力脱贫攻坚战
- • 五华县棉洋镇客家山歌与电音节:传统与现代的激情碰撞
- • 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文化节盛大开幕,海外乡亲捐资千万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多措并举,扶贫法律援助保障群众权益
- • 梅州五华县荣膺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助力中国足球崛起
- • 大埔县茶阳镇“父子进士”牌坊祭祖仪式启幕,传承百年家风
- • 梅州低空物流枢纽项目签约航空龙头企业,共筑航空物流新篇章
- • 丰顺县黄金镇生姜深加工产业链延伸,东南亚市场迎来“姜”香四溢
- • 五华县棉洋镇“木偶戏进校园”活动传承非遗文化,点亮学子文化自信之光
- • 丰顺县开启心理健康服务公益热线,守护居民心灵健康
- • 梅州村级物流全覆盖,助力农产品上行“最后一公里”
- • 梅州市荣获“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称号,教育现代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 • 梅州客家黄酒荣登纽约时报“全球发酵饮品”榜单,传统佳酿走向世界舞台
- • 梅州“双碳”产业示范园盛大启动,布局氢能等未来产业引领绿色发展新潮流
- • 大埔县茶阳镇倾力打造“青花瓷非遗工坊”体验项目,传承与创新共舞
- • 梅州实施“扶贫助学”计划,助力3.2万寒门学子圆梦未来
- • 八尺镇古驿道修复工程竣工,千年商路焕发新生,徒步旅游经济蓬勃发展
- • 大埔县韩江生态经济带规划获批,投资规模超20亿,助力区域绿色发展
- • 华侨教育家熊长卿创办的南洋中学史料首次公开展出,见证百年教育传奇
- • 客家药膳食材种植基地荣获GAP认证,绿色健康引领行业发展
- • 梅州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中心成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迈入新阶段
- • 梅江区隆重表彰十大“最美教师”,致敬教育界的光辉楷模
- • 梅州古窑遗址再添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佐证
- • 平远县创新举措,建立农产品滞销应急帮扶机制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罗浮镇首届客家山歌文化节盛大开幕,传承非遗助力乡村旅游
- • 梅州智慧水务系统成功上线,全域监测助力水资源管理升级
- • 梅州客家预制菜产业联盟成立,抢抓万亿市场新机遇
- • 梅州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覆盖率显著提升,达80%
- • 梅州丰顺县倾力打造“扶贫温泉康养”特色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 • 南洋侨领伍佐南家族档案归国:揭秘民国海外客商网络的神秘面纱
- • 大埔湖寮镇万川古城端午诗会:百名诗人共诵乡愁,传承传统文化
- • 广福镇智慧大棚助力“四季哈密瓜”,亩产增收2万元,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大埔县西岩山茶园荣获国际有机认证,茶叶出口量翻倍再创新高
- • 平远县东石镇“七夕香火龙”非遗活动申报国家级:传承千年民俗,弘扬传统文化
- • 梅江区社区商业综合体盛大开业,日均客流突破万人次,引领区域商业新潮流
- • 客家家训馆群建设启动,梅州深耕文化振兴之路
- • 五华棉洋镇惊现民国“山歌抄本”:收录千首客家情歌,传承客家文化瑰宝
- • 兴宁径南镇复建清代文峰塔,科举文化景观再现
- • 梅江区东山书院:岭南书院文化与状元故事的深度解读
- • 蕉岭县新铺镇石窟河画廊:碧水丹霞与客家水乡的写意画卷
- • 蕉岭广福镇焕新“打船灯”非遗歌舞,传统习俗焕发新生
- • 梅州蕉岭县扶贫石斛种植基地助力整镇脱贫,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兴宁市叶塘镇“百年骑楼光影艺术展”持续升温,成为文化新地标
- • 梅州智慧农业装备产业园盛大开工,年产值预计突破30亿
- • 梅州设立20亿元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助力龙头企业腾飞
- • 兴宁市永和镇盛大举办“客家擂茶擂台赛”,百位擂主同台竞技,传承客家文化魅力
- • 梅州试点推行中小学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助力青少年全面成长
- • 客家传统稻鱼共生系统:千年智慧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 兴宁市龙田镇“千年古墟复兴计划”首期工程竣工,古墟焕发新活力
- • 热血传奇:职业攻略解析,助你成为玛法大陆的强者
- • 梅县区水车镇隆重举行“窑文化遗址公园”建设仪式,传承千年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