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罗岗镇“扛公王”民俗活动引万人参与,传承千年民俗文化
位于广东省兴宁市罗岗镇的“扛公王”民俗活动,近年来已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罗岗镇都会举行盛大的“扛公王”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和当地居民参与,共同感受这一千年民俗文化的魅力。
“扛公王”活动起源于唐朝,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据传,当年罗岗镇遭遇了一场严重的瘟疫,村民们祈求神灵庇佑,最终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一位名叫“公王”的神灵降临人间,驱散了瘟疫。为了纪念这一事件,村民们便在每年的这一天举行“扛公王”活动,祈求平安和丰收。
活动当天,罗岗镇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清晨,村民们便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祭祀用品和活动道具。上午,随着一声声鞭炮响起,活动正式拉开序幕。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手持香烛,齐聚在公王庙前,向神灵表达敬意。
最引人注目的是“扛公王”仪式。村民们将一尊巨大的公王雕像抬出庙门,由壮汉们轮流扛起,寓意着将神灵的力量传递给每一个村民。一路上,村民们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场面热闹非凡。公王雕像所到之处,都受到了村民们的热烈欢迎。
“扛公王”活动不仅是一种祭祀仪式,更是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在活动过程中,村民们还会表演各种传统节目,如舞龙、舞狮、杂技等,为活动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气氛。这些节目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示了罗岗镇人民的智慧和才华。
随着活动的深入,公王雕像被抬到了镇中心广场。此时,广场上早已人山人海,万人空巷。村民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难得的瞬间。在广场中央,公王雕像被安置在一个高台上,周围摆放着各种祭祀用品。村民们围绕着公王雕像,虔诚地祈祷。
活动的高潮部分是“烧火龙”。村民们点燃火龙,将火龙舞动起来,寓意着驱除邪恶、迎接吉祥。火龙在广场上翻腾跳跃,犹如一条活龙,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随着火龙的舞动,活动现场气氛愈发热烈。
“扛公王”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罗岗镇的文化生活,也成为了当地一张亮丽的名片。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感受这一独特的民俗魅力。许多游客表示,参加“扛公王”活动,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新时代背景下,罗岗镇将继续传承和发扬“扛公王”民俗文化,让这一千年民俗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也将以此为契机,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独特的民俗活动。
- • 西阳镇AI水稻病虫害预警系统上线,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 • 丰顺县砂田镇“高山茶文化节”:演绎采茶戏非遗魅力
- • 探秘兴宁市永和镇客天下景区:沉浸式客家民俗风情园之旅
- • 梅州启动“名人足迹”旅游专线,串联9县区23处历史遗迹,传承文化魅力
- • 梅州“防溺水安全教育进百校”系列活动全面启动,筑牢学生生命安全防线
- • 抗日儒将赵公武军事日记捐赠仪式举行,填补粤军抗战研究空白
- • 梅州客家特色预制菜火爆湾区,订单量翻三倍,传承美味新篇章
- • 大埔县茶阳镇“父子进士”牌坊祭祖仪式启幕,传承百年家风
- • 梅州工业园区“标准地”改革试点成效显著,项目落地周期缩短40%
- • 客家建筑宗师梁伯聪营造技艺入选国家非遗推荐名录,传承千年建筑文化
- • 梅州循环经济产业园招商成果丰硕,助力区域绿色发展
- • 梅县区新建实验中学项目正式动工,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 • 梅江区智慧医疗平台助力破解因病返贫难题
- • 梅州试点推行中小学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助力青少年全面成长
- • 平远县南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探寻佛文化与丹霞地貌的双重奇观
- • 农村电商物流体系全覆盖,村村通快递: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 • 全国富硒功能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梅州正式成立,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 • 丰顺县温泉资源开发助力乡村旅游扶贫,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梅江区三角镇“客家谚语智慧长廊”建成开放,传承客家文化魅力
- • 大埔枫朗镇黄酒产业园盛大投产,年产能突破万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 • 梅州打造全国最大单枞茶种植基地,年产值突破2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平远县东石镇“八月半”月光饼制作技艺受热捧,传统美食焕发新活力
- • 梅江区西郊街道“客家传统服饰快闪秀”吸睛眼球,传统文化魅力绽放
- • 平远石正镇稀土新材料产业园签约3家上市公司,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华侨实业家徐统雄故居变身侨史馆,沉浸式体验南洋岁月
- • 农村电商物流体系全覆盖,村村通快递:助力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
- • 梅州沙田柚宴荣膺“中国地标美食宴”,传承与创新共绘美食新篇章
- • 梅江区三角镇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程助力居民生活品质提升
- • 梅州籍科学家团队在半导体材料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 • 大埔蜜柚深加工生产线投产,果肉利用率再创新高,达98%
- •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落户梅州,打造乡村振兴新典范
- • 梅州首条液晶面板生产线落地,电子信息产业迈向新高峰
- • 丰顺县智慧农业示范区引领亩产增收新篇章
- • 丰顺捆粄成为高铁新宠,日均销售千份,传承地方美食魅力
- • 丰顺八乡山镇采茶戏新编剧目演绎扶贫动人故事
- • 梅州低空经济产业园签约无人机龙头企业,共筑未来航空梦想
- • 平远县“扶贫特派员”制度创新助力帮扶实效显著提升
- • 梅江区东山书院:岭南书院文化与状元故事的深度解读
- • 蕉岭三圳镇“扛阿公”民俗引热议:明代社祭文化完整保存的珍贵见证
- • 丰顺县“扶贫鸡”养殖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滚动发展新篇章
- • 平远泗水镇“打糍粑”大赛 百斤木槌唤醒童年记忆
- • 蕉岭新铺镇发现清代“石窟河船工号子”手稿,揭秘古船工文化传承
- • 梅县区乡村文化振兴助力扶贫,激活内生动力
- • 五华提线木偶戏荣登省级非遗名录,老艺人收徒传承绝技,古老艺术焕发新生
- • 梅州首条跨市城际公交线路开通,助力潮汕地区交通互联互通
- • 蕉岭三圳镇“打斗四”习俗:邻里共食传佳话
- • 梅州设立文化遗产保护基金,首批募集资金8000万,助力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
- • 梅州全力推进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规范治理专项行动
- • 平远县“一镇一业”特色农业品牌助力全县农业转型升级
- • 五华水寨镇发现清代龙狮图谱 民间武艺研究获重大突破
- • 大埔县西河镇农耕博物馆开馆,百年客家农具演变史重现眼前
- • 兴宁市新圩镇智慧果园建成,无人机管理效率提升40%
- • 梅州与暨南大学携手共建华侨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弘扬中华文化
- • 《民国报人陈此生新闻著作集出版:揭秘报业黄金时代评论风采》
- • 梅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突破20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州:科技创新企业迎来专项扶持政策,助力产业升级
- • 梅州市荣获“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称号,教育现代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 • 梅州籍航天专家荣获表彰,助力中国空间站建设
- • 梅州积极开展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提升专项行动,助力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
- • 梅州启动“院士故里行”活动,百名学子对话科学大家
- • 梅州启动“乡村振兴特派员”制度 助推脱贫成果巩固
- • 蕉岭县积极推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助力退役军人再就业
- • 大埔县加大力度,设立非遗传承人专项扶持资金,助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 • 梅州柚产业升级:年产值突破百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打造全省首个扶贫产品溯源认证平台,助力脱贫攻坚战
- • 兴宁市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促增收,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 • 梅州创新扶贫资产管理模式,经验全省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与粤港澳高校共建产学研基地,助力科技成果转化新篇章
- • 五华县水寨镇“埔寨纸花”技艺惊艳亮相非遗展,传统艺术绽放时代光彩
- • 梅州跨境数据存储中心项目引资超15亿,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 • 蕉岭县“村村通”工程助力打通扶贫“最后一公里”
- • 平远县林下经济产值突破10亿元,助力2万农户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