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客家非遗进校园活动助力200所中小学传承文化瑰宝
近年来,梅州市积极推动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其中“客家非遗进校园”活动更是成为了一项亮点工程。该活动旨在通过将客家非遗项目引入校园,让更多的中小学生了解和体验客家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目前已覆盖全市200所中小学,取得了显著成效。
梅州作为客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客家非遗资源,如客家山歌、客家木偶戏、客家剪纸、客家刺绣等。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承载着客家人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精髓,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梅州市教育部门联合文化部门,共同推出了“客家非遗进校园”活动。
该活动以“传承文化瑰宝,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通过组织专家讲座、举办非遗技艺展示、开展非遗体验课程等多种形式,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客家非遗,感受客家文化的魅力。以下是活动的一些亮点:
1. 专家讲座:邀请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走进校园,为同学们讲述客家非遗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激发同学们对客家文化的兴趣。
2. 非遗技艺展示:组织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客家山歌、客家木偶戏、客家剪纸、客家刺绣等技艺,让同学们亲眼目睹这些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
3. 非遗体验课程:开设客家山歌、客家剪纸、客家刺绣等非遗体验课程,让同学们亲手实践,感受非遗技艺的乐趣。
4. 校园文化节:结合校园文化节,举办客家非遗主题展览,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客家非遗进校园”活动自开展以来,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参与活动,他们不仅学到了客家非遗知识,还增强了文化自信,激发了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热情。
截至目前,活动已覆盖梅州市200所中小学,参与学生超过10万人。这些学校中,既有城市学校,也有农村学校,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客家非遗,为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梅州市将继续深入推进“客家非遗进校园”活动,不断扩大活动覆盖面,提高活动质量,让客家非遗在校园里生根发芽,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同时,梅州市还将积极探索非遗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更多具有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建设文化强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 • 梅州蜜柚皮糖出口日本,年创汇超五百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书香校园阅读推广计划:播撒知识的种子,培育未来的栋梁
- • 梅江区试点“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新模式:共筑孩子成长基石
- • 兴宁市磐安围:客家围龙屋里的家风文化传承
- • 梅江区客家非遗体验馆:沉浸式体验民俗技艺的活态传承
- • 梅州松口古镇荣登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单,古韵风情再焕新彩
- • 蕉岭蓝坊镇石寨土楼祭祖大典 千年族谱首度公开,传承家族文化新篇章
- • 大埔县高陂镇:青花瓷工艺祭窑神祈福,传承千年文化底蕴
- • 蕉岭县试点AI智慧课堂应用项目:创新教育模式的先行者
- • 梅江区“非遗扶贫工坊”: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双赢之道
- • 梅州积极推进“苏区+湾区”联动发展,政策赋能老区振兴
- • 桥梁专家李国豪母校设立“结构力学奖学金”,传承卓越精神
- • 丰顺县生物医药产业园与高校共建产学研基地,共谱科技创新新篇章
- • 平远县积极推进“家校共育”示范校评选活动,共育未来新篇章
- • 平远县创新举措,建立农产品滞销应急帮扶机制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现代服务业招商签约金额翻番,助力城市经济腾飞
- • 梅县区客家山歌大赛:传承千年客家文化的盛宴
- • 五华县豆腐角扬帆出海,东南亚连锁超市见证美味传奇
- • 蕉岭县携手粤港澳大湾区共建绿色建材供应基地,共绘绿色发展新蓝图
- • 《风味人间》聚焦梅州腐竹,揭秘阳光晾晒技艺传承之美
- • 梅县区与深圳名校缔结教育帮扶联盟,共育未来精英
- • 五华棉洋镇惊现民国“山歌抄本”:收录千首客家情歌,传承客家文化瑰宝
- • 大埔茶阳镇骑楼群活化,百年商埠再现“闹圩”场景
- • 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验收,成功孵化45家企业
- • 梅江区首个数字经济产业园正式开园,谱写产业升级新篇章
- • 大埔县枫朗镇黑米种植项目成功,富硒农田亩产值突破万元大关
- • 梅州五华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助力扶贫事业再上新台阶
- • 梅州鱼头煮粉荣登“广东十大乡村美食”榜单,探寻客家美食的独特魅力
- • 洲瑞镇智慧灌溉系统助力万亩茶园,节水成效显著
- • 梅州金柚太空育种实验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培育抗病新品种
- • 蕉岭县“扶贫互助金”破解资金短缺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 • 平远仁居镇中秋“月光书会”:客家文人雅集传统复兴之旅
- • 梅州“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平远县中行镇“红色交通线遗址公园”情景党课: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 • 丰顺县温泉资源开发助力乡村旅游扶贫,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梅州新能源产业招商取得历史性突破,引领绿色发展新篇章
- • 梅州与暨南大学共建华侨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共谱文化传承新篇章
- • 大埔县湖寮镇“客家民俗文化数字博物馆”上线,传承客家文化瑰宝
- • 梅州特殊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0%,谱写残障人士就业新篇章
- • 梅江区新增普惠性托育机构,助力缓解双职工家庭育儿压力
- • 兴宁龙田镇智慧物流园盛大开园,助力粤赣闽三省区域经济腾飞
- • 梅州冷链物流基地迎来京东冷链等企业,共筑冷链物流新篇章
- • 丰顺县潘田镇铁枝木偶戏创新剧目首演获好评,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 • 丰顺县“扶贫小院”庭院经济模式获全国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客家酿豆腐荣登“中华地标美食”名录,传承与创新共绘客家美食新篇章
- • 蕉岭县建成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驿站,便民服务再升级
- • 梅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启动,开启破解用地瓶颈难题新篇章
- • 梅州首创“农业管家”服务模式,托管耕地超30万亩,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百侯镇明清古建筑群荣获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支持
- • 梅州首条跨市城际铁路启动前期工作,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兴宁市光伏扶贫项目照亮困难家庭生活,助力乡村振兴
- • 平远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成果丰硕,新增耕地千亩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县全面启动“教育强镇”全域评估工作,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 • 蕉岭县蓝坊镇蜜蜂养殖合作社助力农户年均增收3万元,共筑乡村振兴梦
- • 平远县八尺镇成功举办“红色歌谣传唱大赛” 传承革命记忆
- • 五华县益塘水库:湖光山色与荔枝采摘的田园乐趣之旅
- • 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实现镇域全覆盖:构建和谐养老新格局
- • 梅县区梅西镇“华侨抗日家国情怀主题展”隆重开幕,传承爱国精神
- • 梅江区中秋烧塔习俗再现传统祈福盛景
- • 梅州客家山歌绽放央视舞台,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 • 世界客都预制菜产业园盛大投产,20家企业签约入驻,开启产业新篇章
- • 《晚清外交官梁诗五家族跨国书信集出版:百年华侨史的珍贵见证》
- • 兴宁市径南镇“十月朝”糍粑节飘香十里,传统民俗魅力独具
- • 丰顺县引领粤东教育信息化浪潮,打造首个县级教育大数据中心
- • 丰顺县跨境电商产业园迎来50家签约入驻企业,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梅县区华侨经济合作区成功引进东南亚投资超5亿元,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梅县区举办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助力农村人才振兴
- • 蕉岭县南磜镇“打糍粑”比赛传承年味记忆
- • 探寻丰顺县建桥镇明代军屯文化遗址:一场别开生面的考古研学之旅
- • 梅州全力推进“校车安全工程”,助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
- • 蕉岭县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二期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雁洋镇盛大举行“叶帅诗词书法作品巡回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