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首条液晶面板生产线落地,电子信息产业迈向新高峰
近日,梅州市迎来了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梅州首条液晶面板生产线正式落地。这一举措标志着梅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在补链强链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液晶面板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部件,广泛应用于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中。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液晶面板需求量持续增长。然而,我国液晶面板产业在产业链上游的关键技术、高端产品等方面仍存在短板。梅州市作为广东省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此次液晶面板生产线的落地,无疑将助力梅州乃至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升级。
据了解,梅州首条液晶面板生产线由我国知名企业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占地面积约1000亩。该生产线采用国际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具备年产600万片液晶面板的生产能力。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液晶面板600万片,产值约30亿元,为梅州市创造约5000个就业岗位。
梅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次液晶面板生产线的落地。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市领导多次深入现场调研,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梅州市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项目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该项目得以顺利落地。
液晶面板生产线的落地,对梅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具有多重意义。首先,它将有助于梅州市完善电子信息产业链,提高产业竞争力。此前,梅州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下游的组装、销售环节,上游的关键技术、高端产品等方面依赖进口。如今,随着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建成,梅州市将实现产业链的完整布局,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其次,液晶面板生产线的落地将带动梅州市相关产业的发展。随着生产线的建成,将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这将有助于推动梅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最后,液晶面板生产线的落地将为梅州市创造大量就业岗位。项目建成后,预计将提供约5000个就业岗位,有助于缓解当地就业压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总之,梅州首条液晶面板生产线的落地,是梅州市电子信息产业迈向新高峰的重要标志。在未来的发展中,梅州市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 • 蕉岭徐溪镇黄氏家庙重光:两岸宗亲共续族谱,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 • 梅江区金山文创园盛大开园,文旅融合注入新活力
- • 《蕉岭县扶贫主题微电影:用光影传递脱贫故事,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废弃校舍华丽转身,变身创业园,盘活乡村闲置资产新举措显成效
- • 丰顺县扶贫创客空间助力青年创业,点亮乡村振兴梦想
- • 梅县区畲江镇“乡村复兴少年宫”开班,非遗竹编课程传承传统文化
- • 林下经济蓬勃发展,年产值突破15亿元,绿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 • 客家古法猪油拌饭重现梅州街头早餐档,唤醒味蕾的乡愁记忆
- • 传奇世界复古中变服震撼开启:重温比奇城热血,首充特惠助力征途
- • 梅州首家预制菜产业园投产,三十道客家菜速冻出口,引领产业发展新潮流
- • 梅县区南口镇“社”祭祀活动祈愿风调雨顺,传承民间信仰与文化
- • 梅州大埔县荣膺“中国蜜柚之乡”:甜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 • 《客家阿妈私房菜谱数字化,扫码即可学百道传统美味》
- •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荣获国家环保大奖,绿色农业发展迈出新步伐
- • 平远县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 • 梅州筹建全球客家名人数据库,已收录127位历史人物数字档案
- • 梅州苏区政策红利释放,吸引企业纷纷入驻,共谋发展新篇章
- • 五华县光伏扶贫项目助力3万农户,年发电收益突破5000万元
- • 探寻丰顺县建桥镇明代军屯文化遗址:一场别开生面的考古研学之旅
- • 梅州吹响“教育强镇复评”号角,强化镇级教育责任再升级
- • 丰顺县跨境电商产业园迎来50家签约入驻企业,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梅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绿水青山如何转化金山银山
- • 五华县转水镇温泉度假村盛大开业,引领县域高端文旅新篇章
- • 五华县“扶贫车间”:让留守妇女实现就业增收的温暖港湾
- • 兴宁市高铁南站配套工程正式启动,未来交通枢纽焕新升级
- • 梅州鱼头煮粉荣登“广东十大乡村美食”,传承与创新共谱美食新篇章
- • 梅州大埔县蜜柚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实现贫困户全覆盖分红
- • 大埔县:打造客家方言文化传承示范校,弘扬民族文化瑰宝
- • 五华县华阳镇“古邑城墙光影秀”再现千年风华,点亮历史记忆
- • 梅州智慧农机共享中心正式启用,引领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丰顺留隍镇“九皇斋”文化节:素食文化引领养生热潮
- • 梅州全力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筑牢师生安全防线
- • 梅州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规划获批,侨资引进创新高,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大埔县洲瑞镇“客家药膳养生文化月”推出特色定制菜单,品味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 • 蕉岭南磜镇“打醮”仪式:道教文化活态传承的生动展现
- • 梅州“客家菜师傅”工程助力培育千名专业厨师,传承与创新客家美食文化
- • 梅州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覆盖率达80%,绿色生活新风尚
- • 梅州经济发展新篇章:50个新闻标题见证辉煌成就
- • 梅江区全力推进特殊教育“送教上门”服务,助力残疾儿童成长
- • 梅州脐橙出口量再攀高峰,首次进军欧盟市场展现中国果品魅力
- • 梅县区多措并举,深入开展民办幼儿园办学质量专项评估
- • 长潭镇林业碳汇交易签约仪式圆满举行,首笔交易额突破1200万元
- • 三角镇数字人民币试点进农村,200家商户支持无感支付,开启智慧生活新篇章
- • 《"中国儿科之父"钟世藩医学笔记影印本在梅首发,传承医学瑰宝》
- • “乡村医生定向培养计划:缓解基层医疗压力的新举措”
- • 五华安流镇木偶剧团绽放异彩,将赴东南亚巡演展示中华传统文化
- • 梅县区白渡镇宋湘故居:清代才子故里的诗书文化探源
- • 梅州老城区惊现民国时期饮食账本手稿,揭秘百年前饮食文化
- • 大埔县茶阳镇“父子进士”牌坊祭祖仪式启幕,传承文化记忆
- • 梅州“书香校园”建设再升级,新增图书馆藏书30万册助力青少年成长
- • 兴宁市永和镇村级合作社联盟崛起,特色农产品电商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叶塘镇“上灯”习俗荣登省级非遗名录,添丁文化传承焕发新光彩
- • 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项目盛大开工,共筑绿色能源转型新篇章
- • 梅州“味酵粄”走出山区,广深连锁店突破50家,传承美食文化迈向新篇章
- • 跨省劳务协作机制助力破解季节性用工难题
- • 兴宁市“暖心驿站”:为户外劳动者打造温馨的避风港
- • 梅州与广州中医药大学携手共建南药研究院,共谋中医药产业发展新篇章
- • 大埔茶阳镇历史文化街区焕发新生:千万级保护修缮资金助力古韵传承
- • 丰顺县试点“智慧校园”人脸识别管理系统,开启校园安全管理新篇章
- • 梅州深入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力筑牢师生安全防线
- • 梅县区申报“中国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通过初审,客家文化保护迈出重要一步
- • 客家药膳养生村走红,梅州康养旅游再添新名片
- • 梅江区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助力生态扶贫,共建绿色家园
- • 梅江区试点“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新模式:携手共育,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梅州五华县创新“扶贫田间学校”助力培育技术能手,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再创新高,成功提升至75%
- • 梅州客家酿豆腐荣登“中华地标美食”名录,客家文化传承再添新篇章
- • 蕉岭县长潭旅游区:秋日红叶与湖光山色的诗意画卷
- • 丘逢甲抗日保台事迹荣登梅州中小学必修课程,爱国教育再添本土素材
- • 梅州蕉岭县创新试点“稻田画”旅游新模式,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
- • 梅州生态补偿权交易平台正式启动运营,助力绿色经济发展
- • 梅县区全力助力困难家庭学子,启动大学生学费全额补助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