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农旅融合新典范,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纷纷探索农旅融合的新模式。在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一个集农业生产、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稻虾共作基地,成为了农旅融合的新典范。这个基地不仅推动了当地农业的转型升级,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年接待游客量已超过10万人次。
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位于该县三圳镇,占地面积约1000亩。基地以稻虾共作为核心,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生态化、高效化。在这里,游客可以亲眼见证稻虾共作的奇妙过程,体验农耕文化的魅力。
稻虾共作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将水稻种植与虾类养殖相结合,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在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游客可以了解到稻虾共作的技术要点,如稻田的耕作、虾苗的投放、水稻的收割等。此外,基地还设有科普教育区,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稻虾共作的知识。
走进基地,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映入眼帘,稻田里的小虾在水中自由游弋。游客们可以穿上雨靴,走进稻田,亲手捕捉虾苗,感受农耕的乐趣。此外,基地还提供了丰富的农事体验项目,如插秧、割稻、打谷等,让游客在体验农耕文化的同时,也能锻炼身体。
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端午节期间,基地会举办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让游客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此外,基地还定期举办农耕文化节,邀请当地农民展示传统农耕技艺,让游客在欣赏表演的同时,了解农耕文化的传承。
随着游客量的不断增加,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也不断完善自身设施。基地内设有餐饮区、休闲区、亲子游乐区等,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同时,基地还与周边的农家乐、民宿等旅游企业合作,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据统计,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自成立以来,年接待游客量已超过10万人次。这个数字的背后,是基地在农旅融合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基地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推动了我国农旅融合的发展。
总之,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作为农旅融合的新典范,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为当地农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相信越来越多的农旅融合项目将涌现,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 梅州首创“光伏扶贫+农业”模式助力千户家庭脱贫致富
- • 梅州全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新增学位5000个,助力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 • 平远县中行镇危桥改造工程竣工,3万村民告别出行难
- • 兴宁市开展“暖心驿站”关爱户外劳动者,传递城市温情
- • 梅江区试点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创新之路上的新探索
- • 梅州与深圳共建产业转移园,共谋大湾区智能制造新篇章
- • 梅州客家糯米糍空降直播间,五分钟售罄三万盒,传统美食新零售模式再掀热潮
- • 平远仁居镇端午药市开市,百草飘香承袭千年医俗
- • 梅州打造“客都硅谷”:培育数字经济新引擎,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梅县区倾力打造“红色研学”特色教育品牌,传承红色基因
- • 梅州丰顺县扶贫单丛茶产业年产值突破3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千佛塔:登塔揽胜,俯瞰梅城全景
- • 梅州五所中小学荣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称号
- • 梅州诞生首位“客家菜女厨神”:95后姑娘摘桂冠,传承与创新交相辉映
- • 蕉岭县多措并举,全力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 • 大埔县茶阳镇“父子进士”牌坊祭祖仪式启幕,传承历史文化
- • 梅州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幸福生活指数再创新高
- • 梅州平远县:打造全省最大扶贫灵芝种植示范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首家预制菜产业园投产,三十道客家菜速冻出口,引领产业发展新潮流
- • 梅州数字政府建设提速,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98%,便民利企成效显著
- • 梅州客家围屋群: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荣登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 • 梅县区成功举办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 • 丰顺县温泉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十条精品养生路线引领健康生活新潮流
- • 平远县数字乡村建设助力扶贫信息透明化,共筑美好未来
- • 梅江区新增普惠性托育机构,助力缓解双职工家庭育儿压力
- • 梅州创新扶贫模式,全省首个扶贫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网络建成
- • 梅州市重拳出击,设立20亿元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助力龙头企业腾飞
- • 梅州中考体育改革方案揭晓:游泳成为新增选考项目
- • 梅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突破20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州五华县农村学校迈向“智慧课堂”新时代,教育均衡发展再上新台阶
- • 梅州与粤港澳高校共建产学研基地,助力科技成果转化新篇章
- • 梅江区全面启动中小学教室照明改造专项行动,助力学生视力健康
- • 梅县区松口古镇移民文化节:重现下南洋记忆,传承侨乡文化
- • 梅州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启用,千亩茶园实现精准管理,开启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丰顺县高山茶产业助力贫困户稳定脱贫,共筑乡村振兴梦
- • 五华县“扶贫车间”:让留守妇女实现就业增收的新路径
- • 梅州携手华南理工共建乡村振兴教育实践基地,共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 • 梅州稀土新材料研发基地签约中科院团队,共筑科技创新新篇章
- • 梅州与深圳携手打造超万亩“飞地农业”示范区,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 • 梅县区松口古镇荣登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旅游热度持续攀升
- • 蕉岭县绿色矿业升级改造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绿色矿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 • 嘉应学院附属小学教育集团成立,开启辐射三所成员校的全新教育篇章
- • 梅江区“直播电商+产业集群”模式助力销售额突破5亿元
- • 梅州全力推进传统村落消防安全改造,守护百年古建筑群
- • 梅州高端装备制造园牵手德国“隐形冠军”,共筑智能制造新篇章
- • 梅州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召开,共庆辉煌成就
- • 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招商成果丰硕,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梅州实施“扶贫金融超市”发放惠民贷款7.8亿元 助力脱贫攻坚战
- • 数字乡村试点落户梅州,区块链溯源赋能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 • 平远县吹响中小学图书馆标准化建设号角,助力书香校园建设
- • 梅州丰顺县单丛茶产业助力扶贫,年产值突破3亿元
- • 梅州创新“消费扶贫直通车”,助力农产品当日达湾区
- • 梅州大埔县启动“非遗扶贫”计划,振兴客家竹编产业
- • 梅州丰顺县地热资源开发助力乡村旅游扶贫,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平远县倾力推出山区教师交通补贴政策,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 • 梅州医保新政策出台:门诊报销比例提高至65%,患者就医负担减轻
- • 梅州客家童谣数字化保护项目荣获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梅州大埔县乡村学校“一校一游泳池”目标圆满实现,助力乡村孩子健康成长
- • 钟鲁斋比较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再获认可,列入华南师大研究生课程
- • 丰顺县埔寨镇“烧火龙”荣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蕉岭县长寿文化节盛大开幕,推广客家养生传统魅力
- • 梅江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产业协作示范区:共谋发展新篇章
- • 梅州苏区政策红利释放,吸引企业纷纷入驻,共谋发展新篇章
- • 梅江区中秋烧塔习俗再现传统祈福盛景
- • 梅州发布乡村非遗活化利用十大典型案例,传承与创新共舞
- • 梅州客家预制菜产业联盟成立,抢抓万亿市场新机遇
- • 梅州打造全省首个扶贫主题乡村振兴示范带,助力全面小康
- • 梅州兴宁市全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努力缩小校际差距
- • 大埔百侯镇明清古建筑群荣获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支持
- • 平远县南药种植基地扩产,助力农户人均增收5000元,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大埔县古村落保护开发:激活旅游扶贫潜力,传承文化瑰宝
- • 梅州蜜柚皮糖出口日本,年创汇超五百万元,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