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农旅融合新典范,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纷纷探索农旅融合的新模式。在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一个集农业生产、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稻虾共作基地,成为了农旅融合的新典范。这个基地不仅推动了当地农业的转型升级,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年接待游客量已超过10万人次。
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位于该县三圳镇,占地面积约1000亩。基地以稻虾共作为核心,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生态化、高效化。在这里,游客可以亲眼见证稻虾共作的奇妙过程,体验农耕文化的魅力。
稻虾共作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将水稻种植与虾类养殖相结合,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在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游客可以了解到稻虾共作的技术要点,如稻田的耕作、虾苗的投放、水稻的收割等。此外,基地还设有科普教育区,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稻虾共作的知识。
走进基地,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映入眼帘,稻田里的小虾在水中自由游弋。游客们可以穿上雨靴,走进稻田,亲手捕捉虾苗,感受农耕的乐趣。此外,基地还提供了丰富的农事体验项目,如插秧、割稻、打谷等,让游客在体验农耕文化的同时,也能锻炼身体。
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端午节期间,基地会举办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让游客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此外,基地还定期举办农耕文化节,邀请当地农民展示传统农耕技艺,让游客在欣赏表演的同时,了解农耕文化的传承。
随着游客量的不断增加,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也不断完善自身设施。基地内设有餐饮区、休闲区、亲子游乐区等,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同时,基地还与周边的农家乐、民宿等旅游企业合作,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据统计,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自成立以来,年接待游客量已超过10万人次。这个数字的背后,是基地在农旅融合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基地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推动了我国农旅融合的发展。
总之,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作为农旅融合的新典范,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为当地农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相信越来越多的农旅融合项目将涌现,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 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项目盛大开工,共筑绿色能源转型新篇章
- • 梅州隆重举办黄遵宪诞辰175周年纪念活动,弘扬“诗界革命”先驱精神
- • 抗日名将谢晋元故居修缮工程启动 “八百壮士”文物征集全球展开
- • 大埔县“客家娘酒”产业助力妇女创业,绽放巾帼风采
- • 梅江区创新举措,率先试行“家长学校”联动育人新模式
- • 兴宁市叶塘镇“共享菜园”成热门,城市居民纷纷认领农田体验农耕生活
- • 梅州古驿道焕新颜,千年盐茶古道重现风华
- • 曾宪梓教育基金成立30周年庆典:梅州学子受助案例入选北师大教材,传承爱心教育
- • 蓝坊镇废弃矿区焕发生机:生态修复完成,新增耕地800亩种旱稻
- • 梅州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规划获批,侨资引进创新高:助力梅州经济腾飞新篇章
- • 平远县扶贫主题体育赛事助力文旅消费新增长
- • 丰顺县潭江镇畲族文化节盛大开幕,展现畲族独特民族风情
- • 客家娘酒飘香世界,梅州传统酿造业迈向工业化新篇章
- • 中国首任驻日参赞黄遵宪《日本国志》手稿完成高科技修复,珍贵文献重现光彩
- • 平远县五指石景区:丹霞地貌与高空栈道的视觉盛宴
- • 梅州客家围屋群荣登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客家文化再获国际认可
- • 全国首个柚子主题院士工作站落户梅县,助力柚子产业腾飞
- • 梅江区长沙镇大密村:探寻红色交通站,重温革命故事的追忆之旅
- • 蕉岭县试点“双减”政策下特色课程,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梅州乡村振兴再迈新步:千村示范工程成效显著,20个省级美丽乡村挂牌
- • 大埔县韩江生态经济带规划获批,投资规模超20亿,绿色发展战略再上新台阶
- • 平远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成效显著,新增耕地千亩助力乡村振兴
- • 五华县教育局发布教师轮岗交流方案,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平远县差干镇七夕“接仙女”习俗温情延续:千年古韵,情意绵长
- • 海外客属社团组团返乡品尝地道酿豆腐,共叙乡情
- • 兴宁市首届客家非遗文化节盛大开幕,万名游客共赴文化盛宴
- • 丰顺县汤南镇“跳火堆”元宵祈福驱邪纳吉:传统民俗的魅力传承
- • 蕉岭新铺镇全域光伏项目启动,引领绿色低碳发展新风尚
- • 梅县区松口古镇移民文化节:重温下南洋记忆,传承客家文化底蕴
- • 梅县区松口镇移民纪念广场落成:下南洋文化再聚焦
- • 兴宁刁坊镇泥塑技艺传习所揭牌:百年手艺有传人,文化传承焕新颜
- • 蕉岭南磜镇竹海公园盛大开建,百里观光步道规划引期待
- • 兴宁合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圆满完成,为30万居民用水安全保驾护航
- • 梅县区实施特困家庭住房保障计划,温暖民生工程助力幸福生活
- • 梅州吹响“扶贫新农人培育计划”号角,助力万名带头人成长
- • 客家药膳食材种植基地荣获GAP认证,绿色健康引领行业发展
- • 梅州市人民医院新院区盛大启用,梅州医疗事业迈向新高峰
- • 全国富硒功能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梅州成立,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 • 梅县松口古镇侨批档案重现,下南洋记忆焕发新生
- • 梅州传统技艺创新中心喜获文创基金注资,传承与创新共谱新篇
- • 金山街道“乡村创客谷”揭幕,30个青年团队入驻孵化项目,共筑创新创业新天地
- • “客家女诗人范荑香作品国际研讨会达成多语种翻译计划:传承客家文化,促进世界文学交流”
- • 梅州侨贤慷慨捐建10所乡村学校科技实验室,助力教育现代化
- • 丰顺县“光伏+农业”立体扶贫模式获全国推广
- • 大埔县新建特殊教育学校九月迎来新生,开启特殊教育新篇章
- • 大埔县客家围屋活化利用项目成功吸引文旅投资8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县埔寨镇火龙文化主题民宿集群建成,年接待游客超10万,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高考本科上线率再创新高,谱写教育新篇章
- • 梅州首条跨市城际公交线路开通,助力潮汕地区互联互通
- • 复古传奇的永恒魅力
- • 梅州蕉岭荣膺“世界长寿乡”,揭秘养生密码背后的神奇力量
- • 梅州林修明烈士故居荣膺全国红色教育基地,重现黄花岗起义壮烈篇章
- • 梅州高端装备制造园牵手德国“隐形冠军”,共筑智能制造新篇章
- • 蕉岭县启动乡村医生能力提升三年培训计划,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客家古村落焕发生机: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五华县安流镇“村村通”公路升级,助力农产品运输“最后一公里”
- • 梅江区长沙镇滨江湿地公园盛大开放,新增绿地50公顷,为市民打造绿色休闲新去处
- • 梅州兴宁石壁客家原生态山歌队亮相央视展演,传承千年客家文化
- • 梅州首座抽水蓄能电站正式并网发电,绿色能源助力粤东地区可持续发展
- • 平远县“扶贫特派员”制度创新助力帮扶实效显著提升
- • 梅江区总部经济大厦强势崛起,成功吸引30家企业区域总部入驻
- • 梅州红色交通线遗址荣登革命文物保护名录,传承红色基因
- • 梅州跨境电商直播基地再创佳绩,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
- • 平远县东石镇七夕香火龙:非遗文化瑰宝申报国家级,传承千年民俗魅力
- • 大埔县古村落保护开发:激活旅游扶贫潜力,传承文化瑰宝
- • 梅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优化城乡发展格局,助力乡村振兴
- • 客家特色菌菇工厂化栽培项目成功投产,年产值突破3亿元
- • 平远县林下经济种植项目助力拓宽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县新铺镇石窟河船工号子实景演出常态化:传承民俗文化的生动实践
- • 梅县区智慧农贸市场迈入AI新时代,首个AI价格监测系统正式启用
- • 平远县生态补偿机制:守护绿水青山,惠及民生福祉
- • 五华县水寨镇“埔寨纸花”技艺惊艳亮相非遗展,传统工艺绽放时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