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农旅融合新典范,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纷纷探索农旅融合的新模式。在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一个集农业生产、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稻虾共作基地,成为了农旅融合的新典范。这个基地不仅推动了当地农业的转型升级,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年接待游客量已超过10万人次。
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位于该县三圳镇,占地面积约1000亩。基地以稻虾共作为核心,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生态化、高效化。在这里,游客可以亲眼见证稻虾共作的奇妙过程,体验农耕文化的魅力。
稻虾共作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将水稻种植与虾类养殖相结合,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在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游客可以了解到稻虾共作的技术要点,如稻田的耕作、虾苗的投放、水稻的收割等。此外,基地还设有科普教育区,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稻虾共作的知识。
走进基地,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映入眼帘,稻田里的小虾在水中自由游弋。游客们可以穿上雨靴,走进稻田,亲手捕捉虾苗,感受农耕的乐趣。此外,基地还提供了丰富的农事体验项目,如插秧、割稻、打谷等,让游客在体验农耕文化的同时,也能锻炼身体。
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端午节期间,基地会举办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让游客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此外,基地还定期举办农耕文化节,邀请当地农民展示传统农耕技艺,让游客在欣赏表演的同时,了解农耕文化的传承。
随着游客量的不断增加,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也不断完善自身设施。基地内设有餐饮区、休闲区、亲子游乐区等,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同时,基地还与周边的农家乐、民宿等旅游企业合作,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据统计,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自成立以来,年接待游客量已超过10万人次。这个数字的背后,是基地在农旅融合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基地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推动了我国农旅融合的发展。
总之,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作为农旅融合的新典范,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为当地农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相信越来越多的农旅融合项目将涌现,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 蕉岭县创新举措,全面实施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探访制度
- • 梅州创新扶贫小额信贷模式,发放贷款超5亿元助力脱贫攻坚
- • 梅县区倾力打造“一镇一桌菜”美食旅游路线,美食之旅启程在即
- • 华侨教育家熊长卿创办的南洋中学史料首次公开展出,历史记忆焕发新光彩
- • 大埔百侯古镇复办“龙珠灯会”,三十六盏灯阵耀夜空,重现古韵风情
- • 五华县光伏扶贫项目助力3万农户,年发电收益突破5000万元
- • 梅州智慧农田物联网示范基地:3000亩土地开启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国际汉学研讨会聚焦胡曦《湛此心斋诗话》海外传播影响
- • 兴宁市径南镇“十月朝”糍粑节:飘香十里,传承千年民俗风情
- • 平远热柘镇地热资源勘探取得突破,温泉开发在即,助力乡村振兴
- • 留守妇女巧手制艾粄,年入二十万元成为致富新榜样
- • 梅州现代服务业招商签约金额翻番,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 梅州客家围龙屋申遗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传承千年客家文化迈向世界舞台
- • 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实现镇域全覆盖:构建和谐养老新格局
- • “客家女诗人范荑香作品国际研讨会达成多语种翻译计划,推动客家文化全球传播”
- • 梅州农村电商直播基地孵化百名“农民网红”,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州现代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基地投产,良种覆盖率超95%,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 • 梅州生物科技园迎来诺贝尔奖团队,共筑科技创新新篇章
- • 梅县仙人粄:夏日热销的古法熬制解暑良品
- • 梅州积极推进“苏区+湾区”联动发展,政策赋能老区振兴
- • 丰顺县埔寨火龙非遗传承人带徒授艺成果展示:薪火相传,传承千年非遗文化
- • 梅州三及第汤:传统美食登上央视《家乡至味》纪录片,传承家乡味道
- • 五华县教育局发布教师轮岗交流方案,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 • 新型职业农民证书持证人数突破两万,农业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 • 梅州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正式动工,助力梅州文化旅游产业升级
- • 梅菜扣肉馅包子:传统美食新吃法,风靡早餐界
- • 梅州机器人产业园:入驻企业达行业领先,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新潮流
- • 兴宁市黄槐镇“古法榨油技艺体验基地”喜迎首批游客,传承千年技艺焕发新活力
- • 梅州蕉岭县扶贫富硒大米荣膺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中考体育考试改革方案正式公布,全面升级体育教育质量
- • 平远县南药种植基地扩产,农户人均增收5000元,共筑乡村振兴梦
- • 梅州创新“智慧扶贫”平台,助力实现精准帮扶全覆盖
- • 大埔县茶阳镇开启“青花瓷非遗工坊”体验之旅,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兴宁市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线路优化,提升市民出行体验
- • 大埔县建设客家方言文化传承示范校:弘扬客家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 • 蕉岭新铺镇发现清代“石窟河船工号子”手稿,揭秘古船工文化传承
- • 梅州柚香马拉松:一场国内外万名跑者的狂欢盛宴
- • 梅州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三年攀升,创历史新高,展现教育新篇章
- • 蕉岭县蓝坊镇龙潭瀑布:隐世秘境中的清凉避暑胜地
- • 梅州古墓群惊现明代遗迹,百余件珍贵文物见证客家历史
- • 梅州蕉岭荣膺“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绿色生态魅力绽放
- • 梅州大埔县开启“扶贫艺术乡建”活化古村落新篇章
- • 梅州大埔县荣获“中国茶叶扶贫示范县”称号,助力乡村振兴
- • 《民国报人陈此生新闻著作集出版:揭秘报业黄金时代评论的珍贵记录》
- • 梅州预制菜产业园吸引龙头企业入驻,助力产业升级
- • 梅江区江南新城商业综合体封顶,年底即将盛大启幕
- • 兴宁市全面推进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助力素质教育新篇章
- • 梅州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 • 抗日名将谢晋元故居修缮工程启动,“八百壮士”文物征集全球展开
- • 梅州创新“消费扶贫直通车”,农产品当日达湾区,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全面开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三年行动计划助力教育腾飞
- • 高陂镇陶瓷文化街盛大开市,百名匠人现场展示釉下彩技艺
- • 梅州梅江区创新举措,打造“扶贫夜市”助力农产品月销千万
- • 梅县区现代农业科技园培育新品种水稻,亩产创新高,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高新区引资50亿打造智造高地,助力广东产业升级
- • 蕉岭蓝坊镇石斛种植基地扩产,深加工产品远销东南亚,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五华县:客家娘酒扶贫产业链助力万户增收
- • 梅州客家娘酒酿制技艺:千年传承,荣登国家级非遗名录
- • 梅州客家特色预制菜火爆湾区,订单量翻三倍,传承美味新篇章
- • 大埔县“稻渔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助力农民增收
- • 平远县八尺镇举办“红色歌谣传唱大赛” 传承革命记忆
- • 平远县上举镇红豆杉林下种植基地挂牌,林农年增收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园盛大开园,非遗产业化迈向新篇章
- • 客家传统稻鱼共生系统:千年智慧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 梅县区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助力创业,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
- • 丰顺县畲族村“招兵节”:一场民族风情的盛宴
- • 梅州金柚迈入RCEP新纪元:首次进入RCEP成员国市场,开启国际贸易新篇章
- • 梅州客家童谣数字化保护项目荣获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传承客家文化新篇章
- • 兴宁石马镇万亩油茶基地丰收,深加工产业链成型,助力乡村振兴
- • 金山街道“乡村创客谷”揭幕仪式盛大举行,30个青年团队入驻孵化项目
- • 大埔县古村落保护开发:激活旅游扶贫潜力,传承历史文脉
- • 梅州积极开展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提升专项行动,助力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