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百侯古镇再现明清婚俗,“六礼”引游客驻足
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的大埔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日,百侯古镇以其独特的明清婚俗——“六礼”,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驻足观赏,体验传统婚嫁文化的魅力。
百侯古镇,原名“百侯村”,因村中有一座名为“百侯”的古城而得名。古镇历史悠久,始建于南宋,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这里不仅风景秀丽,而且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被誉为“岭南文化瑰宝”。
在百侯古镇,明清时期的婚俗“六礼”得以完整地传承下来。所谓“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一系列的婚礼仪式,不仅体现了古代婚嫁的严谨和庄重,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首先,纳采是古代婚礼的第一步,男方家向女方家求婚,送上一份礼物,以示诚意。接着,问名,男方家向女方家询问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以确定婚期。纳吉则是男方家将女方的名字和八字请道士进行占卜,以确定婚姻是否吉利。
随后,纳征是男方家向女方家送彩礼,表示正式订婚。请期则是男方家选定婚期,并通知女方家。最后,亲迎是婚礼的高潮,男方家派娶亲队伍,带上彩礼和嫁妆,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
在百侯古镇,游客们可以亲眼目睹这一系列的婚礼仪式,感受古代婚嫁的庄重与喜庆。古镇内,古老的街道两旁,古色古香的建筑错落有致,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明清时代。
在纳采环节,男方家送上的礼物,既有寓意吉祥的物品,如金猪、金鸡等,也有寓意美满的物品,如红枣、花生、桂圆、莲子等。问名时,男方家会请来一位媒婆,负责与女方家沟通,询问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
纳吉环节,古镇内的一位道士会根据女方的生辰八字,进行占卜,以确定婚姻是否吉利。这一环节,既体现了古代婚嫁的神秘色彩,也展示了道士的精湛技艺。
在纳征环节,男方家会派出一支盛大的娶亲队伍,带上彩礼和嫁妆,前往女方家。彩礼和嫁妆中,既有金银珠宝,也有各种寓意吉祥的物品,如绣花鞋、红绸缎等。
请期环节,男方家会选定一个吉日,通知女方家。最后,在亲迎环节,男方家会举行一场盛大的迎亲仪式,新娘乘坐花轿,由娶亲队伍护送,来到男方家。
百侯古镇的明清婚俗“六礼”,不仅展示了古代婚嫁的庄重与喜庆,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这一独特的婚俗得以传承,成为了古镇的一大亮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驻足观赏。在这里,游客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婚嫁的风采,还可以感受到古镇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 • 梅江区江南新城商业综合体封顶,年底即将华丽绽放
- • 梅县区全面启动中小学教师跨学科研修计划,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 • 丰顺县潭江镇首届“畲族风情文化体验日”盛大开幕
- • 梅江区创新就业扶贫模式助力贫困户稳岗增收
- • 港澳台侨胞热心捐资,助力梅州山区学校改造升级
- • 梅州客家预制菜产业联盟成立,携手共进抢抓万亿市场新机遇
- • 丰顺埔寨烧龙:千年技艺传承,入选国家级非遗预备名录
- • 客家传统烫皮技艺:申报联合国教科文非遗项目的文化瑰宝
- • 梅州首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盛大开幕,展现教育新风采
- • 梅州梅江区创新举措,打造“扶贫夜市”助力农产品月销千万
- • 平远县山区小学通校公路升级完成,助力教育发展新篇章
- • 金山街道“乡村创客谷”揭幕,30个青年团队入驻孵化项目,共筑乡村振兴新篇章
- • 蕉岭县积极推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助力退役军人再就业
- • 丰顺县“扶贫科技特派员”下乡送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生物科技园盛大引进诺贝尔奖团队,助力区域创新发展
- • 梅州首届客家非遗艺术节盛大启幕,百项传统技艺集中亮相
- • 平远县差干镇河岭嶂:登高望远,邂逅云海观日出的绝美画卷
- • 平远县生态工业园成功引进12家环保科技企业,助力绿色转型
- • 梅州客家非遗进校园活动助力200所中小学传承文化瑰宝
- • 梅州职业技术学校与珠三角企业签订人才输送协议,共育高素质技术人才
- • 蕉岭县积极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满意度调查,提升教育服务质量
- • 平远仁居镇端午药市开市,百草飘香承袭千年医俗
- • 丰顺县扶贫农产品品牌认证助力提升附加值,助力乡村振兴
- • 华侨教育家熊长卿创办的南洋中学史料首次公开展出,见证百年教育传奇
- • 探寻大埔县光德镇九社村:古窑遗址与青花瓷片的历史拾遗
- • 客家药膳养生村走红,梅州康养旅游再添新名片
- • 《客家山歌宗师周天和:艺术人生纪录片荣膺金鸡奖提名,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五华安流镇木偶剧团绽放异彩,将赴东南亚巡演展示中华传统文化
- • 兴宁市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
- • 大埔县加大力度,设立非遗传承人专项扶持资金,助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 • 蕉岭县南磜镇林下经济示范区:仿野生灵芝种植超千亩,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村荣膺省级非遗体验基地,传承与创新共绘文化新篇章
- • 三圳镇智慧水务系统投用,24小时守护农村饮水安全
- • 世界客家文化大使郑小瑛回乡指挥《客家魂》交响音乐会,传承客家文化瑰宝
- • 梅江区千佛塔:登塔揽胜,俯瞰梅城全景
- • “民国法学家丘汉平法学思想研讨会在华东政法大学成功举办”
- • 梅县区客家山歌大赛:千年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 • 兴宁石马镇万亩油茶基地丰收,深加工产业链成型,助力乡村振兴
- • 粤闽赣苏区对接会梅州签约23项目,共谋区域协调发展新篇章
- • 五华县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盛大启动,总投资60亿元助力能源转型
- • 梅州“粤菜师傅”工程升级,客家美食产业规模突破80亿,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与华南师范大学携手共建教育实践基地,共育未来教育精英
- • 百年榕树下的美食市集:三十种粄食现场教学,品味传统美食的魅力
- • 梅江区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商贸,线上交易额实现35%的显著增长
- • 梅州客家擂茶文化节盛大开幕,万名游客共赴茶香盛宴
- • 梅州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启用,助力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完善
- • 梅州20亿元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正式设立,助力龙头企业腾飞
- • 梅县区松源镇“王氏家风家训馆”荣膺省级示范基地,传承优良家风再添新篇章
- • 大埔县湖寮镇客家民俗文化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传承客家文化新篇章
- • 梅江区深入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助力教育生态优化
- • 《岭南水经》数字活化:明代地理学家张天赋手绘地图的传承与创新
- • 梅州生态补偿试验区:创新碳汇交易机制,助力绿色发展
- • 农村电商直播基地孵化百名“乡野网红”,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蕉岭县荣获“全国扶贫资产管理创新示范基地”称号,谱写扶贫新篇章
- • 梅州平远县:打造全国最大南药种植基地,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
- • 大埔县蜜柚深加工生产线投产,年消化万吨鲜果,助力乡村振兴
- • 五华县双华镇天堂山:高山草甸与风电群的视觉震撼之旅
- • 梅江区“扶贫爱心驿站”:用爱心温暖特殊群体,助力脱贫攻坚战
- • 《湛此心斋诗集》——晚清诗人胡晓岑的诗篇重焕生机
- • 平远仁居镇中秋“月光书会”:客家文人雅集传统复兴之旅
- • 梅州腌面产业链崛起:万人就业,乡村振兴新引擎
- • 客家围龙屋营造技艺传习所开讲,梁伯聪曾孙现场授课传承非遗文化
- • 梅州全力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新增图书馆藏书30万册,助力青少年阅读成长
- • 梅州新材料中试基地正式投入使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显著提升
- • 梅州苏区政策红利释放,企业入驻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
- • 《日本国志》手稿:中国首任驻日参赞黄遵宪的珍贵文献迎来高科技修复之旅
- • 梅州平远县打通扶贫产品跨境电商出口通道,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三角镇“客家谚语智慧长廊”建成开放,传承客家文化魅力
- • 梅州举办黄遵宪诞辰175周年纪念活动,弘扬“诗界革命”先驱精神
- • 蕉岭县竹纤维新材料大放异彩,成功斩获国际订单,进军欧美市场
- • 废弃校舍变身创业园,梅州盘活乡村闲置资产出新招
- • 平远县“碳汇交易”试点启动,林业经济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