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百侯古镇再现明清婚俗,“六礼”引游客驻足
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的大埔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日,百侯古镇以其独特的明清婚俗——“六礼”,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驻足观赏,体验传统婚嫁文化的魅力。
百侯古镇,原名“百侯村”,因村中有一座名为“百侯”的古城而得名。古镇历史悠久,始建于南宋,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这里不仅风景秀丽,而且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被誉为“岭南文化瑰宝”。
在百侯古镇,明清时期的婚俗“六礼”得以完整地传承下来。所谓“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一系列的婚礼仪式,不仅体现了古代婚嫁的严谨和庄重,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首先,纳采是古代婚礼的第一步,男方家向女方家求婚,送上一份礼物,以示诚意。接着,问名,男方家向女方家询问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以确定婚期。纳吉则是男方家将女方的名字和八字请道士进行占卜,以确定婚姻是否吉利。
随后,纳征是男方家向女方家送彩礼,表示正式订婚。请期则是男方家选定婚期,并通知女方家。最后,亲迎是婚礼的高潮,男方家派娶亲队伍,带上彩礼和嫁妆,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
在百侯古镇,游客们可以亲眼目睹这一系列的婚礼仪式,感受古代婚嫁的庄重与喜庆。古镇内,古老的街道两旁,古色古香的建筑错落有致,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明清时代。
在纳采环节,男方家送上的礼物,既有寓意吉祥的物品,如金猪、金鸡等,也有寓意美满的物品,如红枣、花生、桂圆、莲子等。问名时,男方家会请来一位媒婆,负责与女方家沟通,询问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
纳吉环节,古镇内的一位道士会根据女方的生辰八字,进行占卜,以确定婚姻是否吉利。这一环节,既体现了古代婚嫁的神秘色彩,也展示了道士的精湛技艺。
在纳征环节,男方家会派出一支盛大的娶亲队伍,带上彩礼和嫁妆,前往女方家。彩礼和嫁妆中,既有金银珠宝,也有各种寓意吉祥的物品,如绣花鞋、红绸缎等。
请期环节,男方家会选定一个吉日,通知女方家。最后,在亲迎环节,男方家会举行一场盛大的迎亲仪式,新娘乘坐花轿,由娶亲队伍护送,来到男方家。
百侯古镇的明清婚俗“六礼”,不仅展示了古代婚嫁的庄重与喜庆,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这一独特的婚俗得以传承,成为了古镇的一大亮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驻足观赏。在这里,游客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婚嫁的风采,还可以感受到古镇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 • 梅州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幸福之城魅力绽放
- • 客家黄酒智能化酿造车间正式启用,年产能再攀高峰突破万吨大关
- • 梅江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助力消费市场增长15%
- • 丰顺县留隍镇赛龙舟竞渡韩江庆端午:传承民俗,共赏龙舟盛宴
- • 蕉岭县“零碳乡村”试点项目获国家发改委点赞,绿色转型再添新动力
- • 梅州铜箔新材料基地成功引进行业龙头,助力产业升级
- • 数字乡村试点落户梅州,区块链溯源赋能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 • 曾宪梓教育基金成立30周年:梅州学子受助案例入选北师大教材,谱写爱心传承新篇章
- • 梅州古窑遗址揭示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景象
- • 梅州丰顺县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全面竣工,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 • 梅州蕉岭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生态康养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 • 梅州丰顺县单丛茶产业助力扶贫,年产值突破3亿元
- • 蕉岭县文福镇丘成桐祖居:探寻数学大师故里的文化寻根之旅
- • 蕉岭县打造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驿站,便民服务再升级
- • 程江镇红色研学基地揭牌,古驿道变身沉浸式党史课堂
- • 蕉岭县文福镇白鹭湖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工程圆满通过验收
- • 梅州发布乡村非遗活化利用十大典型案例,传承与创新共舞
- • 蕉岭县智慧农业技术助力精准脱贫,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州携手广铁集团,打造“客家文化专列”传承地域特色
- • 农田水利升级工程竣工,助力10万亩农田实现高效节水灌溉
- • “客家女诗人范荑香作品国际研讨会达成多语种翻译计划:传承客家文化,促进世界文学交流”
- • 兴宁市多所学校荣获省级绿色校园称号,绿色教育成果显著
- • 梅州老城区发现民国时期饮食账本手稿:穿越时空的美食记忆
- • 梅州松口古镇荣登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单,文化底蕴与旅游魅力齐飞
- • 梅州“客商回归”工程签约项目总投资达300亿元,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 • 梅州“扶贫车间2.0”升级计划助力智能生产线培育,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石马镇万亩油茶基地硕果累累,深加工产业链成型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与深圳名校缔结教育帮扶联盟,共育未来精英
- • 五华长乐学宫再现传统开笔礼,百名学童朱砂启智,传承文化新篇章
- • 梅州发布招商引资“黄金十条”政策,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平远县“家校共育”示范校评选活动圆满落幕,共育未来美好明天
- • 大埔县花萼楼:非遗技艺与客家土楼的完美融合
- • 大埔县加大力度,设立非遗传承人专项扶持资金,助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 • 梅州抽水蓄能电站并网发电,助力我国绿色能源发展,年减碳量达百万吨级
- • 梅州农商行创新金融服务,推出“柚农贷”专项产品助力柚农发展
- • 梅江区三角镇客家娘酒酿造技艺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传承千年酒文化
- • 平远县创新举措,山区教师享受交通补贴政策
- • 蕉岭县扶贫艺术团:以文化浸润激发群众志气,助力脱贫攻坚战
- • 大埔县西河镇“迎白马”民俗祈福五谷丰登,传承千年农耕文化
- • 院士吴恒兴捐赠肿瘤医学手稿回乡,助力故乡专科图书馆建设,惠及医学生
- • 预制菜产业园落户梅州,助力农产品加工链延伸发展
- • 平远县深入推进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扩面工程,守护女性健康防线
- • 梅县区:打造“红色研学”特色教育品牌,传承红色基因
- • 梅州教育再上新台阶,“书香校园”建设助力阅读风潮,图书馆藏书量突破30万册
- • 农村危桥改造三年行动圆满完成,78个偏远村受益匪浅
- • 大埔枫朗镇黄酒产业园盛大投产,年产能突破万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 • 丰顺县“光伏+农业”立体扶贫模式获全国推广
- • 兴宁石马镇万亩油茶基地丰收,深加工产业链成型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首条液晶面板生产线成功落地,电子信息产业迈向补链强链新阶段
- • 梅江区东山书院:岭南书院文化与状元故事的深度解读
- • 梅州客家特色民宿集群: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展现乡村旅游新风采
- • 广东梅州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助力15万农村学子圆梦未来
- • 丰顺县智慧园区管理平台上线,企业服务效率实现倍增
- • 抗日华侨领袖李桂和南洋抗战文物返乡——见证客侨家国情怀
- • 平远县泗水镇“南台云雾茶诗会”融合书画创作,传承文化韵味
- • 梅州兴宁市石马镇扶贫车间:家门口的就业新引擎
- • 梅州客家娘酒产业年产值突破10亿,助力万人就业
- • 梅州乡村振兴再添新力:院士领衔,专家顾问团献策助力
- • 兴宁石马镇万亩油茶基地丰收,深加工产业链成型,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文福镇丘逢甲故居:重光台湾诗人文化纽带再现
- • 梅州市2025年城市更新与土地征收政策解读:补偿标准、区域动态与实操建议
- • 梅州盐焗乳鸽日销两千只,中央厨房保障品质,传承美味新篇章
- • 丰顺龙岗镇清代“马图茶”文献揭示茶道文化之源远流长
- • 梅州兴宁纺织业迈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助力生产效率翻倍
- • 梅州建成粤东最大扶贫产品展销中心,助力脱贫攻坚战
- • 丰顺县温泉资源开发助力乡村旅游扶贫,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平远县仁居古镇:红色记忆与明清老街的时光漫步
- • 梅江区隆重表彰十大“最美教师”,致敬教育界的光辉楷模
- • 兴宁市全面推进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助力素质教育新篇章
- • 大埔县光德镇九社村:古窑遗址与青花瓷片的历史拾遗
- • 梅州与深圳携手打造超万亩“飞地农业”示范区,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 • 千村光伏计划启动,农房屋顶变身绿色电站,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