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县南磜镇林下经济示范区:仿野生灵芝种植超千亩,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纷纷探索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南磜镇的林下经济示范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仿野生灵芝种植技术,已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亮点,种植面积已超过千亩。
南磜镇地处蕉岭县东南部,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发展林下经济。仿野生灵芝作为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因此,南磜镇将仿野生灵芝种植作为林下经济示范区的重点发展项目,旨在通过科技赋能,推动乡村振兴。
在林下经济示范区,记者看到,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下,灵芝菌棒整齐排列,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这里的仿野生灵芝种植采用仿野生技术,从菌种选育、菌棒制作到种植管理,都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确保了灵芝的品质。
“我们的仿野生灵芝种植技术,主要模拟了野生灵芝的生长环境,包括菌种选育、菌棒制作、接种、发菌、出芝等环节,都力求还原野生灵芝的生长状态。”南磜镇林下经济示范区负责人介绍道。
据了解,南磜镇林下经济示范区种植的仿野生灵芝,品种丰富,包括灵芝、竹荪、香菇等。其中,仿野生灵芝的种植面积已超过千亩,年产量达到数十万斤。这些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还远销海外,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
“以前,我们这里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收入不高。自从开始种植仿野生灵芝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南磜镇一位种植户兴奋地说。
南磜镇林下经济示范区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科技力量的支持。当地政府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还引进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了仿野生灵芝的产量和品质。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仿野生灵芝种植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让更多农民受益。”南磜镇林下经济示范区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
可以说,南磜镇林下经济示范区仿野生灵芝种植的成功,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政策扶持、科技引领和农民共同努力下,相信会有更多像南磜镇这样的示范区涌现,为我国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 大埔县新建特殊教育学校九月开学,为特殊儿童开启新篇章
- • 梅江区城北镇“一村一品”成果展硕果累累,花卉苗木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 • 兴宁径南镇光伏农业项目并网,年发电量达8000万度,助力绿色能源发展
- • 梅州农村电商示范县全覆盖,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翻番,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跨境电商B2B出口单月破亿元,外贸新业态快速增长
- • 梅州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年交易额突破3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开展“暖心驿站”关爱户外劳动者,传递温情与关怀
- • 梅州大埔县启动“扶贫艺术乡建”活化古村落,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新圩镇“鲤鱼灯舞非遗传承基地”揭牌仪式圆满举行
- • 梅州首家客家美食博物馆盛大开馆,沉浸式体验客家饮食文化之旅
- • 五华县全民健身中心落成:足球之乡再添运动新地标
- • 蕉岭县长寿文化节盛大开幕,推广客家养生传统魅力
- • 东石镇脐橙出口基地成功通过欧盟认证,首单20吨脐橙发往荷兰开启国际市场新篇章
- • 梅县区乡村文化振兴激活扶贫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 平远县全力推进山区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工程,保障师生饮食安全
- • 梅县区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助力创业,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
- • 丰顺县勇立潮头,打造粤东首个县级教育大数据中心
- • 丰顺县建桥镇围龙屋群:客家建筑防御智慧的实地解码
- • 梅县区隆文镇李花节:一场融合赏花与民俗体验的盛宴
- • 蕉岭县绿色矿业升级改造项目成功通过省级验收,绿色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 • 梅江区全面启动中小学教室照明改造专项行动,提升教育环境质量
- • 梅州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外商投资全程代办”服务机制
- • 大埔县扶贫移民新村: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兴宁市多措并举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努力缩小校际差距
- • 梅州客家武术在国际传统武术锦标赛上大放异彩,荣获八金壮我国武术风采
- • 梅县区全力助力困难家庭学子,启动大学生学费全额补助计划
- • 五华县水寨镇“埔寨纸花”技艺惊艳亮相非遗展,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五华采石场遗址公园开放,千年石文化焕发新生
- • 平远县扶贫公益基金募集社会力量,共筑美好未来
- • 梅州教师发展中心盛大揭牌,共筑专业化培训新平台
- • 五华县新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正式启用,为特殊儿童提供温馨学习环境
- • 梅州发布首部乡村振兴蓝皮书,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范式
- • 五华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禽蛋保供基地,日供鲜蛋200吨,助力区域食品安全
- • 梅江区西阳镇“仙人粄节”开幕,四十种凉粉创意比拼引众人瞩目
- • 蕉岭县试点AI智慧课堂应用项目:开启教育新篇章
- • 丰顺县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 • 平远县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全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 • 全国首条南药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在丰顺投产,效率提升300%,助力中医药产业升级
- • 大埔县茶阳镇“父子进士”牌坊祭祖仪式启幕,传承千年文化底蕴
- • 梅江区总部经济大厦:打造区域经济新引擎,吸引30家企业区域总部入驻
- • 兴宁市叶塘镇“上灯”习俗:见证宗族传承的古老仪式
- • 梅州全力推进“新强师工程”,定向培养乡村教师,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成功上线,首笔碳汇交易圆满完成
- • 梅州首条智轨电车线路启动试运行,智慧交通新篇章正式开启
- • 智慧农业落地梅州:5G技术助力传统种植业转型升级
- • 梅州蕉岭县荣获“全国扶贫资产管理创新示范基地”称号,谱写扶贫新篇章
- • 梅州青年返乡创业热潮兴起,人数同比增长45%
- • 梅县区消费扶贫专柜助力城乡商超,共筑脱贫攻坚新篇章
- • 梅州设立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基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 • 五华安流镇东江纵队旧址修复完成,红色旅游迎来新热潮
- • 梅州现代服务业招商签约金额翻番,助力城市经济腾飞
- • 五华县全力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新建特殊教育学校九月盛大开学,为特殊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 • 大埔县古村落保护开发:激活旅游扶贫潜力,传承历史韵味
- • 蕉岭县蓝坊镇“擂茶宴”:传承客家待客之道的独特风情
- • 建桥镇“乡村云诊所”上线,三甲医院专家远程问诊常态化,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隆重举办黄遵宪诞辰175周年纪念活动,弘扬“诗界革命”先驱精神
- • 丰顺县“扶贫鸡”养殖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滚动发展新篇章
- • 梅州湾区产业共建成果显著,园区新增落地项目28个,共谋区域发展新篇章
- • 梅州智慧口岸助力外贸企业,通关效率提升40%,成本大幅降低
- • 平远县差干镇河岭嶂:登高望远,邂逅云海观日出的绝美画卷
- • 梅州创新举措:全省首个农业碳中和实验室成立,探索生态补偿新机制
- • 梅州客家娘酒鸡荣登“广东十大养生膳”,传统美食与健康养生完美融合
- • 五华县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农村出行体验
- • 五华县新建足球小镇圆满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助力体育产业发展
- • 梅州老字号炖品店登陆广深高铁站,汤品日售千盅,传承美味新篇章
- • 梅州梅江区创新举措打造“扶贫夜市”,助力农产品月销千万
- • 梅州兴宁市石马镇扶贫车间:家门口的就业引擎
- • 梅州大埔县扶贫茶产业助力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 • 永和镇湿地公园建成开放,生态修复助力民宿集群蓬勃发展
- • 梅州客家童谣数字化保护项目荣获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传承客家文化新篇章
- • 梅州南药产业再攀高峰:全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中国南药之乡荣耀复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