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区中秋烧塔习俗再现传统祈福盛景,传承千年文化底蕴
中秋佳节,月圆人团圆,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特色的节日之一。在这个充满诗意的夜晚,梅江区的一项古老习俗——“中秋烧塔”再次上演,将传统祈福的盛景呈现得淋漓尽致,传承了千年的文化底蕴。
中秋烧塔,又称“烧塔灯”,是梅江区民间流传已久的传统习俗。据传,这一习俗起源于唐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在梅江区,每逢中秋佳节,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点燃一座塔形纸塔,以祈求家人平安、五谷丰登。
今年的中秋,梅江区的街头巷尾弥漫着浓郁的节日氛围。人们早早地准备好了各种祭祀用品,等待着这一传统习俗的重现。在梅江区某居民小区,记者目睹了这一盛况。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小区内,一座座塔形纸塔在夜色中显得格外醒目。纸塔由竹篾和彩纸制成,塔身绘有精美的图案,塔顶插着一盏明亮的灯笼。居民们手持香烛,围在纸塔周围,虔诚地祈祷。
随着一声声爆竹声,纸塔点燃了。火焰在夜色中跳跃,照亮了每个人的脸庞。居民们纷纷跪拜,双手合十,默默许下心愿。孩子们则兴奋地在纸塔周围追逐嬉戏,欢声笑语回荡在夜空。
“中秋烧塔,是我们梅江区的传统习俗,寓意着祈福、团圆和希望。”一位年长的居民向记者介绍道,“每年中秋,我们都会在这里烧塔,代代相传,从未间断。”
据了解,中秋烧塔的习俗不仅体现了梅江区人民的信仰,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古代,人们认为火可以驱邪避灾,因此在中秋之夜点燃纸塔,寓意着祈求平安、驱除邪气。同时,纸塔的形状也象征着团圆,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习俗逐渐被人们淡忘。然而,在梅江区,中秋烧塔这一传统习俗却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当地政府也高度重视这一文化瑰宝,将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积极推广。
“中秋烧塔这一传统习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要好好传承下去。”梅江区文化局局长表示,“我们将通过举办各类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这一传统习俗中来,让中秋烧塔成为梅江区的文化名片。”
中秋烧塔,这一传承千年的传统习俗,在梅江区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在这美好的夜晚,人们共同祈福,祈愿家人平安、国家繁荣昌盛。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一传统习俗将会继续传承下去,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 非遗传承人复原清代客家八宝葫芦鸭:传统美食的传承与创新
- • 丰顺县全面推行“5+2”模式课后服务,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梅州生物科技园盛大引进诺贝尔奖团队,助力区域科技创新发展
- • 兴宁新陂镇春牛舞非遗展演,二十四节气农耕秀展现农耕文化魅力
- • 蕉岭县全面推进,自然村卫生站全覆盖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智慧物流园盛大投入运营,助力粤闽赣三省物流发展
- • 梅州智慧农业示范区建成,水稻亩产提升20%,助力乡村振兴
- • 平远县“碳汇交易”试点启动,林业经济焕发新活力
- • 梅江区中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 • 大埔县西岩山茶园荣获国际有机认证,茶叶出口量翻倍增长,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油茶产业升级,迈向百亿级木本油料基地的宏伟蓝图
- • 梅州创新“互联网+消费扶贫”模式助力农民增收,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平远县扶贫公益基金募集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战
- • 五华县汉光超顺农旅园:引领现代农业与田园综合体发展的新标杆
- • 梅州蕉岭县创新教育管理模式,试点推行“县管校聘”教师管理制度
- • 梅州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速,助力“客都稻米”品牌再升级
- • 兴宁市创新教育模式,义务教育阶段“弹性作业”制度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梅州光伏+农业示范基地并网发电,开启生态经济新模式
- • 梅江区创新就业扶贫模式,助力贫困户稳岗增收
- • 梅县区中考体育考试改革方案正式公布,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数学家丘成桐祖居地迎来新地标:数学主题公园动工,几何迷宫体验区成亮点
- • 梅州创新实践:光伏板下种金柚,探索农光互补新路径
- • 梅县区消费扶贫专柜助力城乡商超,共筑扶贫新篇章
- • 红军无线电专家刘澄清文物展揭幕:中央苏区通信秘史展现在世人面前
- • 梅县区多措并举,扶贫法律援助保障群众权益
- • 平远县东石镇“八月半”月光饼制作技艺受热捧,传统美食焕发新活力
- • 梅州全力推进“新强师工程”,定向培养乡村教师,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启动老城改造项目,焕发历史文化街区活力
- • 梅江区“客家童谣进校园”系列活动精彩纷呈,覆盖30所小学
- • 梅县区丙村镇“客家娘酒”非遗工坊荣膺省级示范基地,传承与创新共谱新篇
- • 梅州设立文化遗产保护基金,首批募集资金达8000万
- • 梅州医保新政策出炉:门诊报销比例大幅提升至65%
- • 丰顺县多措并举,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
- • 丰顺县全面推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守护宝宝“心”健康
- • 梅州: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半年签约项目投资额超300亿,经济腾飞正当时
- • 梅江区积极推进垃圾分类示范街道建设,打造美丽家园新风尚
- • 大埔百侯镇复刻明清“翰林宴” 三十六道进士菜重现古韵风华
- • 梅州客家预制菜产业联盟成立,共谋万亿市场新机遇
- • 梅州与厦门大学携手共建客家文化研究院,传承与创新客家文化
- • 五华县棉洋镇天柱山:道教圣地与云海佛光的灵修之旅
- • 梅州全力推进“校车安全工程”,助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
- • 梅州南药产业再攀高峰:全产业链产值破百亿,中国南药之乡通过复审
- • 废弃矿山变景区,梅州生态修复催生旅游经济新亮点
- • 蕉岭县实施困难群众医疗费用兜底保障,助力健康扶贫
- • 梅州智能家居产业园入驻企业数量超预期,产业升级加速进行时
- • 蕉岭县新铺镇“赛柚灯”中秋民俗:中秋佳节别样风情
- • 梅县区启动困难家庭大学生学费全额补助计划,助力学子圆梦校园
- • 梅州客家菜师傅工程成效显著,助力就业超2万人,推动乡村振兴
- • 梅州与深圳南山教育集团签订跨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共筑教育发展新篇章
- • 梅县区智慧农贸市场启用AI价格监测系统,引领市场管理新篇章
- • 梅州筹建客家华侨博物馆,助力海外文物史料征集之旅
- • 梅县区松源镇“王氏家风家训馆”荣获省级示范基地荣誉
- • 梅州蕉岭县试点“稻田画”旅游新模式,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
- • 全国首个柚子主题院士工作站落户梅县,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红色旅游线路助力老区群众脱贫致富
- • 蕉岭县南磜镇林下经济示范区:仿野生灵芝种植超千亩,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金柚首次进军RCEP成员国市场,开启国际贸易新篇章
- • 大埔百侯镇明清古建筑群获省级文保专项资金支持,传承历史文脉焕发新光彩
- • 梅州学前教育迈向普及普惠新里程,新增学位5000个助力教育公平
- • 梅州籍科学家团队返乡开设“院士科普课堂”:科技之光洒满家乡大地
- • 梅江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产业协作示范区:共谋发展新篇章
- • “客家女诗人范荑香作品国际研讨会达成多语种翻译计划,推动客家文化全球传播”
- • 丰顺县温泉资源开发助力乡村旅游扶贫,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大埔县蜜柚品牌荣获国家级地理标志认证,出口订单激增60%
- • 梅州南药产业再攀高峰:全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中国南药之乡荣耀复审
- • 客家传统黄酒炖鸡:孕妇营养食谱中的滋补佳品
- • 穗梅产业共建园区签约15家企业,共谋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 • 大埔县非遗传承校园示范基地正式设立,弘扬传统文化再添新篇章
- • "客都渔歌"品牌全新发布,引领特色水产产业链发展新潮流
- • 梅州客家方言保护工程:文化传承的坚实基石
- • 梅州成立全球首个客家菜大数据研究中心,助力客家菜文化传承与创新
- • 兴宁市坭陂镇“花灯制作大赛”涌现创意非遗作品,传承民俗文化焕发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