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松源镇“扛阿娘”婚俗再现传统礼仪,传承千年文化韵味
梅县区松源镇,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扛阿娘”婚俗活动在松源镇举行,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让这一古老的婚俗得以再现,传承千年文化韵味。
“扛阿娘”婚俗是梅县区松源镇独有的传统婚嫁仪式,源于明朝,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这一婚俗融合了客家、潮汕、闽南等多个民族的婚嫁习俗,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在婚礼当天,新郎新娘要完成一系列繁琐的礼仪程序,包括拜堂、敬茶、迎亲等,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扛阿娘”环节。
“扛阿娘”是指新郎在婚礼当天,要亲自将新娘抱到洞房。这一环节寓意着新郎对新娘的关爱和呵护,同时也象征着家庭的和谐与幸福。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新娘往往要步行数十公里才能到达新郎家,因此“扛阿娘”婚俗便应运而生。
在活动现场,只见新郎身着传统婚服,头戴红绸,肩上扛着新娘,步履稳健。新娘则穿着鲜艳的嫁衣,头戴凤冠霞帔,手捧花球,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周围围观的群众纷纷拿出手机和相机,记录下这一美好的瞬间。
“扛阿娘”婚俗的再现,离不开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婚俗,松源镇举办了多次婚俗文化节,邀请专家学者对婚俗进行研究和整理。同时,当地政府还投入资金,修复了古老的婚嫁用品,如花轿、婚服等,为婚俗的再现提供了物质保障。
在婚俗活动中,除了“扛阿娘”环节,还有许多传统礼仪。如拜堂时,新郎新娘要向天地、父母、祖先行三鞠躬礼,寓意着对天地、父母、祖先的感恩之情。敬茶环节,新郎新娘要向长辈敬茶,感谢长辈的养育之恩。迎亲环节,新郎新娘乘坐花轿,由亲朋好友簇拥着,浩浩荡荡地前往新郎家。
这一古老的婚俗,不仅展现了梅县区松源镇丰富的历史文化,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传统美德。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许多传统婚俗逐渐消失,而“扛阿娘”婚俗的再现,无疑为传统婚俗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未来的日子里,梅县区松源镇将继续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婚俗,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希望“扛阿娘”婚俗能够与时俱进,融入现代元素,让这一传统婚俗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 • 梅州全力推进古树名木保护,打造绿色生态名片
- • 五华县全力推进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
- • 平远县积极推广“互联网+教育”云平台,助力教育现代化发展
- • 兴宁市福兴街道神光山:摩崖石刻与佛教文化的千年对话
- • 梅州盐焗乳鸽日销两千只,中央厨房保障品质,打造美食新标杆
- • 梅州“互联网+医疗”平台成功上线,远程问诊实现全覆盖
- • 梅县区客家山歌大赛:传承千年客家文化的盛宴
- • 蕉岭文福镇丘逢甲故居:重光台湾诗人文化纽带再现
- • 探寻“中国现代教育之父”温仲而后人捐赠办学原始票据的历史价值
- • 五华县全力推进“互联网+教研”协同平台建设,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 • 梅州农业大数据中心上线,实时监测万亩耕地墒情,助力智慧农业发展
- • 梅州现代物流枢纽港盛大开工,助力粤闽赣边区域经济腾飞
- • 梅州“扶贫金融超市”发放惠民贷款7.8亿元,助力脱贫攻坚战
- • 梅州职业教育城产教融合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圆满举行,共谋职业教育发展新篇章
- • “民国法学家丘汉平法学思想研讨会在华东政法大学成功举办”
- • 蕉岭县中医医院新院区盛大启用,助力粤东中医药高地建设
- • 梅州全面启动“人才强市”计划,百万补贴助力高端人才引进
- • 平远县中行镇危桥改造工程竣工,3万村民告别出行难
- • 大埔县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启动适龄妇女免费HPV疫苗接种工作
- • 梅江区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商贸,线上交易额增长35%,谱写新时代发展新篇章
- • 梅州“百企帮百村”行动成效显著,632个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首批“教育世家”评选结果揭晓,20个家庭获表彰
- • 大埔县西岩山茶园荣获国际有机认证,茶叶出口量翻倍增长,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首月交易额破亿元,打造区域经济新引擎
- • 梅州设立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基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 • 客家筝派大师罗九香诞辰120周年:全球弟子云集,共襄盛举纪念音乐会
- • 五华县安流镇“村村通”公路升级,助力农产品运输“最后一公里”
- • 梅州首个零碳示范村建成投入使用,引领绿色乡村发展新潮流
- • 梅州“千企兴千村”行动启动,民营企业深度参与乡村振兴
- • 智慧水利系统助力梅州万亩农田,科技赋能农业发展新篇章
- • 梅州智慧城市建设吸引外资目光,迈向国际化发展新篇章
- • 大埔县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实现“一键呼叫”功能,助力老年人生活无忧
- • 梅州新材料中试基地正式投入使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显著提升
- • 大埔县蜜柚深加工生产线正式投产,年消化万吨鲜果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丙村镇客家围龙屋:活化利用,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基地
- • 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圆满通过验收,成功孵化45家企业
- • 梅州倾力出台扶持政策,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群
- • 客家民俗学家张祖基后人慷慨捐赠:民国时期田野调查手稿重现世间
- • 蕉岭三圳镇“扛阿公”民俗引热议:明代社祭完整保存,传统文化魅力再现
- • 平远县“一镇一业”特色农业品牌助力全县农业转型升级
- • 梅州古窑遗址再添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佐证
- • 兴宁市合水水库:骑行露营,解锁生态旅游新玩法
- • 梅州客家文化非遗传承项目走进中小学课堂,弘扬传统文化新篇章
- • 平远县曼陀山庄:紫色花海与网红打卡地的浪漫邂逅
- • 《兴宁罗家通书入选国家档案:百年历法传承堪舆文化瑰宝》
- • 梅州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年交易额突破5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探秘兴宁市永和镇客天下景区:沉浸式客家民俗风情园之旅
- • 长布镇林下走地鸡养殖规模再创新高,年出栏量突破百万只
- • 大埔县西河镇农耕博物馆开馆,百年客家农具演变史重现眼前
- • 梅县区成功举办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 • 梅州数字政府建设提速,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98%,便民利企成效显著
- • 梅县区雁洋镇举办“叶帅诗词书法作品巡回展”传承红色文化
- • 梅州申报“东亚文化之都”,助力文旅深度融合,打造文化强市新名片
- • 丰顺县留隍镇赛龙舟竞渡韩江庆端午:传承民俗,共赏龙舟盛宴
- • 高陂镇陶瓷文化街盛大开市,百名匠人齐聚展示釉下彩技艺
- • 梅州创新举措,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扫码即可了解生产全流程
- • 清代数学家吴兰修与《方程考原》:数学史教材中的经典案例
- • 热柘镇智慧牧场创新引入机器人挤奶,日产鲜奶量增长3倍,开启现代化农业新篇章
- • 梅县区多措并举,实施特困家庭住房保障计划,助力民生福祉提升
- • 智慧农业助力梅州柑橘产业,5G技术赋能万亩柑橘种植新篇章
- • 梅州市荣获“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称号,教育现代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 • 蕉岭县创新教育模式,推出教师终身学习学分银行制度
- • 梅江区泮坑风景区:探寻城市绿肺,徒步溯溪,尽享清凉夏日
- • 大埔县茶阳镇开启“青花瓷非遗工坊”体验之旅,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梅县区松源镇王氏冬祭:千人同吃“丁酒”续宗亲情谊
- • 梅州市教育局发布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新举措,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梅州吹响“扶贫云课堂”号角,助力培育10万新型职业农民
- • 梅州客家酿豆腐荣登“中华地标美食”名录,传承与创新共绘客家美食新篇章
- • 丰顺县“扶贫小院”庭院经济模式获全国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 • 五华县水寨镇“埔寨纸花”技艺惊艳亮相非遗展,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梅县区打造“一镇一桌菜”美食旅游路线,引领乡村旅游新风尚
- • 梅州校园垃圾分类教育融入生态文明课程体系,助力绿色校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