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丙村温公祠秋祭:海外宗亲视频连线共祭祖,传承家族文化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在这收获的季节里,梅县丙村温公祠举行了一年一度的秋祭活动。今年的秋祭活动特别有意义,因为海外宗亲们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共同参与了这一庄重而神圣的祭祀仪式,共同缅怀祖先,传承家族文化。
梅县丙村温公祠,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宗祠建筑。温公祠始建于明朝,是为了纪念我国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温公而建。温公祠不仅是丙村村民的精神家园,更是海外温氏宗亲的寻根之地。
今年的秋祭活动在丙村村民的精心筹备下,于金秋十月如期举行。秋祭仪式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拉开序幕,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齐聚温公祠,共同缅怀祖先。在祭祀仪式上,村民们向祖先献上鲜花、水果、酒食等祭品,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今年的秋祭活动特别邀请了海外温氏宗亲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参与。这些海外宗亲分布在世界各地,他们虽然身处异国他乡,但心系祖国,心系家族。在视频连线环节,海外宗亲们纷纷表达了对祖先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坚定信念。
“虽然身在海外,但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今天能通过视频连线参与秋祭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传承家族文化的决心。”来自美国的温氏宗亲温先生激动地说。
在视频连线环节,海外宗亲们还向丙村村民介绍了他们在海外的生活状况,分享了他们在弘扬家族文化方面的经验和成果。这些交流互动,让在场的村民们深受感动,也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秋祭活动结束后,海外宗亲们纷纷表示,今后将继续关注和支持家乡的发展,为传承家族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们也期待着下一次能够亲自回到家乡,参与更多的家族活动。
梅县丙村温公祠秋祭活动,不仅是对祖先的缅怀,更是对家族文化的传承。通过这一活动,海外宗亲们与家乡人民的心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为家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梅县丙村温公祠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作出新的贡献。
- • 平远县林下经济种植项目助力拓宽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 • 抗日名将谢晋元故居修缮工程启动 “八百壮士”文物征集全球展开
- • 平远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成果丰硕,新增耕地千亩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荣膺“中国蜜柚之乡”,产业综合产值突破35亿元
- • 客家药膳养生村走红,梅州康养旅游再添新名片
- • 梅州蕉岭县创新扶贫模式,全省首个扶贫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正式成立
- • 大埔县倾力打造“书香校园”阅读推广计划,助力青少年成长
- • 梅州首个县域教育云平台在兴宁正式上线,开启智慧教育新篇章
- • 梅江区西郊街道“客家传统服饰快闪秀”吸睛,传承与创新交相辉映
- • 梅县区丙村镇“客家娘酒”非遗工坊荣获省级示范基地称号
- • 兴宁市深入开展校园欺凌防治专项行动,共建和谐校园
- • 梅州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成功落地,开启绿色低碳新篇章
- • 梅州丰顺县汤坑镇异地搬迁扶贫工程圆满竣工,助力乡村振兴
- • 河东镇智慧养蜂产业园落成,数字化蜂箱助力产蜜量提升50%
- • 蕉岭南磜镇“打醮”仪式:道教文化活态传承的生动写照
- • 梅江区长沙镇大密村:探寻红色交通站,重温革命故事的追忆之旅
- • 大埔县高陂镇:青花瓷工艺祭窑神祈福,传承千年文化精髓
- • 五华县“足球之乡”再创佳绩,青少年联赛斩获省级冠军
- • 兴宁石马镇古民居焕新颜,客家建筑群成为文旅新地标
- • 范汉杰将军黄埔军校文物展揭幕,重现名将军事指挥艺术
- • 梅州丰顺县教育基金会成立,募集善款逾5000万元,助力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 • 兴宁径南镇光伏农业项目成功并网,年发电量突破8000万度
- • 五华县棉洋镇客家山歌与电音节:传统与现代的奇妙碰撞
- • 梅江区千佛塔:登塔揽胜,俯瞰梅城全景
- • 蕉岭县南磜镇林下经济示范区挂牌,仿野生灵芝种植效益显著
- • 平远县农村危房改造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水口镇“红色交通线”纪念馆开放,赓续乡村振兴红色基因
- • 五华县水寨镇“埔寨纸花”技艺惊艳亮相非遗展,传统之美焕发新生
- • 南口镇智慧渔场启用,物联网技术助力水产养殖全程监控
- • 客家民俗学家张祖基后人慷慨捐赠:民国时期田野调查手稿重现世间
- • 蕉岭县“扶贫预制菜”产业链延伸,拓宽增收空间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蕉岭县试点“稻田画”旅游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千佛塔:登塔揽胜,尽收梅城全景之美
- • 大埔县加大力度,设立非遗传承人专项扶持资金,助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 • 梅州吹响“教育强镇复评”号角,强化镇级教育责任再升级
- • 大埔县洲瑞镇“客家药膳养生文化月”推出特色定制菜单,品味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 • 梅江区全面启动电动车充电桩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筑牢安全防线
- • 民国金融家陈济轩家族银票展揭幕,客家钱庄历史再现
- • 梅州首座跨江双层景观大桥合龙,开启城市交通新篇章
- • 梅县区松源镇“扛阿娘”婚俗再现传统礼仪
- • 平远县中行镇红色交通线遗址公园:情景党课,传承红色基因
- • 蕉岭县南磜镇林下经济示范区种植仿野生灵芝超千亩,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扶贫产品包装设计大赛:创新包装设计助力扶贫形象提升
- • 梅州传统技艺创新中心获文创基金注资,助力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 • 《罗香林客家学研究原始档案解密:揭秘《客家研究导论》成书历程》
- • 梅州客家传统服饰展惊艳巴黎中国文化周,展现千年客家文化魅力
- • 探寻“中国现代教育之父”温仲而后人捐赠办学原始票据的历史价值
- • 梅州首个零碳示范村建成投入使用,绿色生活新篇章开启
- • 梅州首条玻璃栈道景区日均接待游客破万,引爆旅游市场新热点
- • 梅县区松源镇“王氏家风家训馆”荣膺省级示范基地,传承优良家风再添新篇章
- • 梅江区试点老旧小区物业费政府补贴机制,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 • 梅州味酵粄香飘广深,连锁店突破50家,助力山区特色美食走出大山
- • 数字乡村试点落户梅州,区块链溯源赋能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光伏扶贫项目照亮困难家庭生活,助力乡村振兴
- • 五华县华城镇河道治理工程成效显著,防洪灌溉惠及20个自然村
- • 梅江区客家花灯艺术节盛大启幕,百组创意灯饰点亮老街巷
- • 梅州再获殊荣:获批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探索生态经济新模式
- • 平远县东石镇“八月半”月光饼制作技艺,传统美食再受热捧
- • 蕉岭县“村村通”工程助力打通扶贫“最后一公里”
- • 梅州实施“绿美扶贫”战略,发展林下经济3.8万亩助力乡村振兴
- • 最新版本逆袭:传奇系列如何用情怀与创新重塑MMORPG黄金时代
- • 平远县石斛种植基地规模再创新高,产业链拓展至大健康领域
- • 五华县棉洋镇客家山歌与电音节:传统与现代的激情碰撞
- • 兴宁石马镇万亩油茶基地丰收,深加工产业链成型,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新建特殊教育学校九月开学,为特殊儿童开启新篇章
- • 客家古法猪油拌饭:梅州街头早餐档唤醒味蕾的记忆
- • 五华县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全面启动,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 • 梅州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盛大启幕,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
- • 平远县稀土永磁材料研发中心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助力我国稀土产业腾飞
- • 院士吴恒兴捐赠肿瘤医学手稿回乡,助力故乡专科图书馆建设,惠及医学生
- • 梅江区西郊街道“客家传统服饰快闪秀”吸睛眼球,传承客家文化魅力
- • 梅州新能源产业招商取得重大突破,绿色能源发展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