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黄槐镇“古法榨油技艺体验基地”喜迎首批游客,传承千年技艺焕发新活力
近日,位于广东省兴宁市黄槐镇的“古法榨油技艺体验基地”迎来了首批游客。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黄槐镇,作为兴宁市的一个历史古镇,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古法榨油技艺便是黄槐镇的一大特色。这项技艺源于宋代,历经千年传承,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榨油工艺。如今,随着“古法榨油技艺体验基地”的建成,这一传统技艺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走进体验基地,游客们首先被古朴的榨油场景所吸引。在这里,他们可以亲眼目睹古法榨油的整个过程。从选材、晾晒、蒸煮、压榨到过滤,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游客们纷纷表示,这种亲身体验让他们对古法榨油技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体验基地内,还设有专门的讲解员,为游客详细讲解古法榨油的历史、工艺和营养价值。讲解员介绍,古法榨油采用纯物理压榨,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因此榨出的油品质优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此外,古法榨油还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化学污染。
为了让游客更好地感受古法榨油技艺的魅力,体验基地还设置了互动环节。游客们可以亲手操作榨油机,体验古法榨油的乐趣。在讲解员的指导下,游客们纷纷动手实践,现场气氛热烈。一位来自广州的游客表示:“这次体验让我感受到了古法榨油的独特魅力,也让我对传统技艺有了更深的敬意。”
除了古法榨油技艺,体验基地还展示了黄槐镇的其他特色文化。如古老的石磨、木制榨油机、石板路等,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千年前的黄槐镇。
据了解,兴宁市黄槐镇“古法榨油技艺体验基地”的建成,旨在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技艺,同时为当地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基地负责人表示,未来,他们将继续努力,将基地打造成一个集旅游、文化、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体验基地。
此次体验基地迎来首批游客,标志着古法榨油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黄槐镇的这一传统技艺将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 • 梅州青年返乡创业热情高涨,人数同比增长45%
- • 城北镇防洪堤加固工程圆满竣工,筑牢3万亩农田汛期安全防线
- • 梅江区三角镇“客家谚语智慧长廊”建成开放,传承客家文化魅力
- • 梅州新材料中试基地投入使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显著提升
- • 梅州传统技艺创新中心获文创基金注资,传承与创新共谱新篇章
- • 转水镇冷链物流中心竣工,助力农产品损耗率大幅降低
- • 兴宁市全面启动初中生体质健康提升工程,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 • 大埔县洲瑞镇瑞山生态园:星空露营与山地越野的野趣体验之旅
- • 梅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20%,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梅县区与深圳名校缔结教育帮扶联盟,共育未来精英
- • 梅州首创“乡村振兴数字地图”,助力精准管理推动乡村发展新篇章
- • 梅州智慧税务服务平台上线,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 • 梅县松口古镇荣登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焕发新活力
- • 梅江区冬至祭祖大典:传承孝道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 • 梅州全力推进“校车安全工程”,确保农村校车全覆盖
- • 中国首条民营铁路缔造者陈宜禧铜像在梅州落成 铁路主题公园同步开放
- • 梅州五华县荣获“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称号,教育改革成果显著
- • 华南师大与梅州携手共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 • 梅州五所高中荣登广东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校榜单,彰显教育实力
- • 蕉岭广福镇跨省协作产业园落地,闽粤合作再深化谱写新篇章
- • 梅州鱼头煮粉荣登“广东十大乡村美食”,传承与创新共谱美食新篇章
- • 梅州“飞地经济”税收分成机制创新,推动跨区域合作深化发展
- • 梅州兴宁市石马镇扶贫车间:家门口的就业“引擎”
- • 梅州工业园区“标准地”改革试点成效显著,项目落地周期缩短40%
- • 兴宁叶塘镇“上灯”习俗荣登省级非遗名录,添丁文化传承焕发新光彩
- • 蕉岭县南磜镇林下经济示范区种植仿野生灵芝超千亩,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客家非遗进校园”活动全面启动,覆盖200所中小学传承客家文化
- • 梅州启动“院士故里行”活动,百名学子对话科学大家
- • 梅州首条玻璃栈道景区日均接待游客破万,成为旅游新宠
- • 蕉岭县试点“双减”政策下特色课程,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梅州客家山歌绽放央视舞台,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 • 平远县差干镇河岭嶂:登高望远,邂逅云海观日出的绝美画卷
- • 粤闽赣苏区对接会梅州签约23项目,共谋区域协调发展新篇章
- • 钟鲁斋比较教育理论入选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助力培养国际化教育人才
- • 客家围龙屋营造技艺传习所开讲,梁伯聪曾孙现场授课传承非遗文化
- • 梅州现代种业创新园盛大开园,优质种苗辐射粤闽赣地区
- • 平远县中行镇危桥改造工程竣工,3万村民告别出行难
- • 兴宁市开通“就医直通车”服务偏远乡镇群众,助力健康扶贫
- • 梅江区举办中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 • 蕉岭县积极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满意度调查,提升教育服务质量
- • 华阳镇红色农旅综合体盛大开业,VR技术助力革命历史场景重现
- • 蕉岭县蓝坊镇生态茶园荣获国际认证,有机茶出口量同比增长35%
- • 兴宁市慈恩庐:民国风情建筑里的侨乡故事
- • 探寻大埔县光德镇九社村:古窑遗址与青花瓷片的历史拾遗
- • 梅州百亿级产业投资基金成立,撬动社会资本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文化节盛大开幕,海外乡亲捐资千万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职业技术学校荣获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称号,助力职业教育发展
- • 千年古窑实景剧本杀,大埔县桃源镇邀您共赴青春探险之旅
- • 兴宁市首届“围屋光影秀”盛大启幕,点亮百年客家古建筑
- • 梅江区总部经济大厦:打造区域经济新引擎,吸引30家企业区域总部入驻
- • 大埔湖寮镇万川古城端午诗会:百名诗人共诵乡愁,传承传统文化
- • 梅江区“扶贫夜校”:点亮脱贫致富的希望之光
- • 平远县泗水镇“南台云雾茶诗会”:融合书画创作,共赏茶香诗意
- • 梅州产教融合基地引资建设提速,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 • 大东镇竹制品创意产业园盛大开园,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
- • 梅县区丙村镇“客家娘酒”非遗工坊荣膺省级示范基地,传承与创新共谱新篇
- • 大埔县“光明行动”助力白内障患者重获光明
- • 梅江区长沙镇大密村:探寻红色交通站,重温革命故事的追忆之旅
- • 梅州数字政府建设提速,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98%,便民利企成效显著
- • 兴宁径南镇光伏农业项目成功并网,年发电量突破8000万度
- • 梅州设立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基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 • 梅州茶园:生物防治技术推广助力有机种植新篇章
- • 农村危桥改造三年行动圆满完成,78个偏远村受益匪浅
- • 五华县提线木偶戏非遗展演走进乡村,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蕉岭县水泥行业低碳改造项目荣获国家级绿色认证,绿色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 • 蕉岭县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二期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西河镇农耕博物馆盛大开馆,百年客家农具演变史生动再现
- • 梅州梅江区创新扶贫模式,打造“扶贫夜市”助力农产品月销千万
- • 梅州丰顺县倾力打造国家级南药扶贫产业示范园,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客都草鱼”养殖标准发布,助力构建绿色生态产业链
- • 梅州院士团队助力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示范园建设成果显著
- • 百年祠堂里的美食课:孩童体验打糍粑技艺,传承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