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罗岗镇“扛公王”民俗活动引万人参与,传承民间文化盛宴
位于广东省兴宁市罗岗镇的“扛公王”民俗活动,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参与。今年的活动更是盛况空前,吸引了近万人参与,成为了一场民间文化的盛宴。
“扛公王”是罗岗镇一项古老的民间传统节日,源于明朝,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据传,这一习俗是为了纪念当地一位英勇的农民领袖,他在抗击外敌入侵时英勇牺牲,成为了当地的英雄。为了纪念他,当地居民便设立了“扛公王”这一节日,以此来传承这位英雄的精神。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罗岗镇都会举行盛大的“扛公王”民俗活动。今年的活动于近日在罗岗镇中心广场举行,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和当地居民。
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上午9点,随着一声锣鼓响起,扛公王的队伍正式出发。队伍中,有身穿传统服饰的舞狮、舞龙表演,有身着古装的戏曲表演,还有各种民间艺术表演。这些表演不仅展示了罗岗镇丰富的民间文化,也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
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扛公王”这一环节。在罗岗镇,人们将“公王”视为神圣的存在,每年的“扛公王”活动中,都会将一尊巨大的“公王”雕像抬出,供人们瞻仰。今年的“公王”雕像高达3米,重达500公斤,由数十名壮汉共同扛起,场面震撼人心。
在扛公王的队伍中,还有一支特殊的队伍——少年先锋队。这些少年们身着统一的服装,精神抖擞,他们肩负着传承民间文化的重任,用行动诠释着对英雄的敬仰。在队伍行进过程中,他们高唱着英雄赞歌,为活动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活动现场,除了精彩的表演外,还有各种民间美食供游客品尝。罗岗镇的特色小吃如豆腐花、糖葫芦、油茶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此外,还有各种手工艺品、土特产等展销,让游客在感受民间文化的同时,也能购买到心仪的纪念品。
“扛公王”民俗活动不仅展示了罗岗镇的民间文化,更是对历史的传承。通过这一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罗岗镇的历史文化,也让民间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随着活动的圆满结束,人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对未来的期待,纷纷离去。而罗岗镇的“扛公王”民俗活动,也将继续传承下去,成为当地民间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 • 城北镇防洪堤加固工程圆满竣工,筑牢3万亩农田汛期安全防线
- • 梅州特殊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0%,谱写残障人士就业新篇章
- • 梅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突破20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县丙村温氏宗祠春祭:海外游子跨国连线祭先祖,传承家国情怀
- • 梅州诞生首位“客家菜女厨神”:95后姑娘摘得桂冠,传承客家美食文化
- • 大埔县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红色旅游胜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 • 兴宁市积极推进乡镇敬老院适老化改造,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 • 丰顺县建桥镇围龙屋群:解码客家建筑防御智慧的瑰宝
- • 梅州打造全省最大南药种植基地,产值突破15亿,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县智慧农业示范区引领亩产增收新篇章
- • 梅州客家非遗进校园活动助力200所中小学传承文化瑰宝
- • 乡村儿童“第二课堂”全覆盖,教育帮扶成效显著
- • 蕉岭县打造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驿站,便民服务再升级
- • 抗日名将谢晋元故居修缮工程启动 “八百壮士”文物征集全球展开
- • 五华县教育局发布教师轮岗交流方案,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 • 百年传承梅菜扣肉:客家宴席的“压桌菜”
- • 梅州五所中小学荣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称号
- • 丰顺县埔寨镇国家级非遗火龙VR体验馆落成,传承与创新共舞
- • 平远县积极推进山区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工程,保障师生饮食安全
- • 梅州与粤港澳高校共建产学研基地,共谋科技成果转化新篇章
- • 五华县中考成绩连续三年领跑全市,教育质量再创新高
- • 梅州设立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基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 • 梅州“百企帮百村”行动硕果累累,632个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田教授田间课堂:让农业技术落地生根
- • 梅州获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客家文旅新名片
- • 客商典范张弼士故居完成数字化升级,全景展现“中国葡萄酒之父”传奇人生
- • 港澳青年教师在梅州开展文化支教活动,传承中华文化新篇章
- •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再升级,梅州生产基地增至120个
- • 梅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启动,开启破解用地瓶颈难题新篇章
- • 蕉岭县丘逢甲故居:追寻爱国诗人的历史足迹
- • 蕉岭县长寿文化节盛大开幕,推广客家养生传统
- • 兴宁版画走进中央美院,民间艺术绽放时代光彩
- • 梅州吹响“教育强镇复评”号角,强化镇级教育责任再升级
- • 梅江区西郊街道“客家传统服饰快闪秀”吸睛眼球,传承客家文化魅力
- • 梅州生态补偿机制创新助力环保企业落户,绿色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 • 梅州平远县脐橙节签约扶贫项目金额突破3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广福镇“打船灯”习俗焕新颜,非遗歌舞焕发新生
- • 梅州乡村振兴再迈新步:千村示范工程成效显著,20个省级美丽乡村挂牌
- • 兴宁油茶产业升级,迈向百亿级木本油料基地的宏伟蓝图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线路全新发布,涵盖21项非遗体验,邀您共赴文化盛宴
- • 梅县区:打造“红色研学”特色教育品牌,传承红色基因
- • 梅州首条智轨电车线路启动试运行,智慧交通新篇章正式开启
- • 平远县差干镇河畔露营基地爆红,生态旅游助力农家乐产业蓬勃发展
- •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成功投产,年处理畜禽粪污20万吨,助力绿色农业发展
- • 大埔茶阳镇骑楼老街重现“打银谣”非遗技艺展演,传承千年技艺魅力
- • 兴宁市黄槐镇“古法榨油技艺体验基地”喜迎首批游客,传承千年技艺焕发新活力
- • 梅江区“扶贫爱心驿站”:用爱心温暖特殊群体,助力脱贫攻坚战
- • 梅州蜜柚皮糖出口日本,年创汇超五百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高陂镇青花瓷技艺荣登省级非遗生产目录,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梅州客家黄酒酿制技艺:千年传承,荣登农业非遗名录
- • 梅州新能源产业招商迎来历史性突破,引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 • 梅州废弃校舍华丽变身创业园,盘活乡村闲置资产出新招
- • 梅州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项目成功吸引央企投资,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 • 蕉岭县长寿文化节盛大启幕,传承客家养生传统魅力
- • 梅州全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新增学位5000个,助力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 • 梅州兴宁石壁客家原生态山歌队惊艳亮相央视展演,传承客家文化魅力
- • 蕉岭县全面启动“教育强镇”全域评估工作,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 • 蕉岭县多措并举,全力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 • 梅州传统技艺创新中心获文创基金注资,助力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 • 永和镇湿地公园建成开放,生态修复助力周边民宿集群蓬勃发展
- • 梅州金柚华丽绽放,首次进入RCEP成员国市场
- • 梅州跨境电商直播基地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梅州蕉岭县创新教育管理模式,试点推行“县管校聘”教师管理制度
- • 丰顺潘田镇铁矿石绿色开采项目顺利通过环评审批,绿色转型再迈坚实一步
- • 梅州打造“客都硅谷”:培育数字经济新引擎,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世界客都预制菜产业园盛大投产,20家企业签约入驻,引领行业发展新篇章
- • 五华县安流镇东礼大桥通车,破解10万群众出行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强化“扶贫法律援助” 保障群众权益,助力脱贫攻坚战
- • 梅县区消费扶贫专柜助力城乡商超,共筑扶贫新篇章
- • 丰顺县扶贫创客空间助力青年创业,点亮乡村振兴梦想
- • 大埔百侯镇明清古建筑群荣获省级文保专项资金,传承历史文脉焕发新活力
- • 蕉岭县竹产业深加工项目投产,年产值预计翻番,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