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松源镇“扛阿娘”婚俗再现传统礼仪
梅县区松源镇,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扛阿娘”婚俗活动在该镇举行,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看。这场婚俗活动不仅展示了当地独特的婚嫁文化,更是让传统礼仪得以传承和发扬。
“扛阿娘”婚俗,是梅县区松源镇独具特色的传统婚嫁仪式。在古代,女子出嫁时,父母会亲手将女儿送上花轿,寓意着女儿从此离开家门,成为他人之妻。而“扛阿娘”则是在这一传统礼仪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富有地方特色的元素。
在活动现场,一对新人身着传统的汉服,由两位壮汉抬着花轿缓缓前行。轿子两旁,是身着盛装的亲朋好友,他们手捧鲜花,欢声笑语,共同见证这一神圣的时刻。随着花轿的缓缓前进,两旁的村民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难得的瞬间。
“扛阿娘”婚俗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轿夫们所扮演的角色。他们身着红衣,头戴花冠,脸上涂抹着油彩,犹如戏台上的生角。轿夫们一边扛着花轿,一边唱着悠扬的民歌,为婚礼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据当地村民介绍,这一婚俗源于古代的“抬轿”仪式。在过去,女子出嫁时,轿夫们不仅要负责将花轿抬到男方家,还要在途中为新娘唱诵祝福的歌曲,以此祈求婚姻美满、幸福长久。如今,“扛阿娘”婚俗已经成为了松源镇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
在婚礼现场,新郎新娘在亲友的祝福声中,完成了拜天地、敬父母、夫妻对拜等传统礼仪。这些仪式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值得一提的是,梅县区松源镇的“扛阿娘”婚俗,在传承过程中,还融入了现代元素。例如,新人在婚礼现场表演了舞蹈、歌唱等节目,让婚礼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为了保护这一传统婚俗,当地政府还组织了专门的培训班,教授村民们如何正确地传承和发扬这一民俗。
“扛阿娘”婚俗的再现,不仅让年轻人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老年人回忆起了过去的美好时光。许多游客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对梅县区松源镇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他们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总之,梅县区松源镇的“扛阿娘”婚俗再现传统礼仪,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是对当地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一传统婚俗将继续在松源镇绽放光彩,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
- • 全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中心落户梅州,助力乡村振兴
- • 民国建筑大师林克明手绘广州中山纪念堂原稿回乡:一段跨越时空的建筑传奇
- • 丰顺县畲族村“招兵节”:展现独特民族风情的传统庆典
- • 梅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启动,开启破解用地瓶颈难题新篇章
- • 兴宁市积极开展民办培训机构星级评定工作,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 • 蕉岭广福镇“打船灯”习俗焕新颜,非遗歌舞焕发新生
- • 大埔高陂镇堤防达标加固完工,防洪标准提升至50年一遇,筑牢安全防线
- • 丰顺县工业机器人应用中心落地,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向新高峰
- • 热血传奇职业指南:战士、法师、道士的深度解析与实战策略
- • 兴宁市叶塘镇“百年骑楼光影艺术展”持续升温,成为文化新地标
- • 梅州发现珍稀濒危植物桫椤群落,生态保护区建设迈出关键步伐
- • 梅州“粤菜师傅”工程升级,客家美食产业规模突破80亿,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城北镇客家山歌擂台赛:传承非遗文化,受央视关注
- • 《梅州客家方言保护条例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共筑方言保护新篇章》
- • 梅州脐橙种植产业助力2.3万贫困户脱贫增收,共筑乡村振兴梦
- • 梅州首条智轨电车线路启动试运行,智慧交通新篇章正式开启
- • 丰顺县温泉资源开发助力乡村旅游扶贫,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兴宁市永和镇客天下景区:探寻客家民俗风情的沉浸式体验之旅
- • 客家武术非遗传承人李俊轩创编“状元拳”校本教材,弘扬传统文化
- • 梅州与RCEP成员国签订10项农业合作协议,共谋区域农业发展新篇章
- • 梅江区举办中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 • 蕉岭县扶贫艺术团:以文化浸润激发群众志气,助力脱贫攻坚战
- • 梅县区申报“中国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通过初审,客家文化保护迈出重要一步
- • 梅州大埔县启动“扶贫艺术乡建”活化古村落,助力乡村振兴
- • 《岭南水经》数字活化:明代地理学家张天赋手绘地图的传承与创新
- • 丰顺县埔寨镇“烧火龙”荣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千年民俗文化
- • 大埔县洲瑞镇“客家药膳养生文化月”推出特色定制菜单,品味客家传统与健康生活
- • 梅州创新“互联网+消费扶贫”模式助力农民增收,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五华县横陂镇宗祠祭典:传承家族情感,弘扬传统文化
- • 梅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引资超预期,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平远县“扶贫特派员”制度创新助力帮扶实效显著提升
- • 丰顺县留隍镇鹿湖禅寺:禅意山水与温泉养生的完美融合之旅
- • 抗日儒将赵公武军事日记捐赠仪式举行,填补粤军抗战研究空白
- • 梅州携手厦门大学共建客家文化研究院,共筑客家文化传承与发展新篇章
- • 留守妇女巧手制艾粄,年入二十万元成为致富新榜样
- • 五华县全面启动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三年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金柚宴创新菜式惊艳亮相粤港澳美食博览会,传统美食焕发新活力
- • 教育家古直手批《昭明文选》以680万人民币拍出,创文献拍卖纪录
- • 梅州学前教育迈向普及普惠新里程,新增学位5000个助力教育公平
- • 梅州兴宁市石马镇扶贫车间:家门口的就业引擎
- • 梅江区客家博物馆:探寻千年客家文化的璀璨瑰宝
- • 梅州实施“交通扶贫”,完成村道硬化1800公里,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扶贫爱心驿站”:用爱心温暖特殊群体,助力脱贫攻坚战
- •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跃居全省前列:绿色转型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返乡创业孵化园: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蕉岭县: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程进展顺利,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 • 五华县棉洋镇客家山歌与电音节:传统与现代的奇妙碰撞
- • 兴宁市高铁南站配套工程破土动工,助力2025年通车梦想成真
- • 蕉岭县“零碳乡村”试点项目获国家发改委点赞,绿色转型再添新动力
- • 梅州客家童谣数字化保护项目荣获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传承客家文化瑰宝
- • 梅县区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助力创业,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
- • 梅州创新“扶贫联合体”模式助力37个贫困村实现华丽转身
- • 梅州“客商回归”工程签约项目总投资达300亿元,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客家围龙屋营造技艺传习所开讲,梁伯聪曾孙现场授课传承非遗文化
- • 梅州实施“扶贫车间星级评定”激发发展活力
- • 平远县旅游扶贫齐头并进,激活乡村经济新动能
- • 梅州市重拳出击,设立20亿元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助力龙头企业腾飞
- • 梅州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穿山甲踪迹,保护工作再添新篇章
- • 丰顺县潭江镇茶叶产业园升级,助力“中国高山茶”品牌新标杆崛起
- • 梅江区总部经济大厦强势崛起,成功吸引30家企业区域总部入驻
- • “客家女诗人范荑香作品国际研讨会达成多语种翻译计划:传承与创新的文化交流新篇章”
- • 大埔县西岩山万亩茶园:云雾缭绕中的茶香之旅
- • 梅州市财政投入12.6亿元,全力推进危房改造工程,保障民生福祉
- • 梅州“工业上楼”试点启动,破解山区土地制约难题,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 • 平远县创新举措,全面推广“互联网+教育”云平台,助力教育现代化
- • 兴宁市慈恩庐:民国风情建筑里的侨乡故事
- • 梅州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创新企业专项扶持政策助力产业升级
- • 梅江区金山文创园盛大开园,文旅融合再添新引擎
- • 梅州客家娘酒荣登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录,传承千年酒文化
- • 梅州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正式上线,首笔碳汇交易圆满完成
- • 梅州丰顺县教育基金会成立,募集善款逾5000万元,助力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