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提线木偶戏荣登省级非遗名录,老艺人收徒传承绝技,古老艺术焕发新生
五华提线木偶戏,这一源自我国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的古老民间艺术,近日正式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喜讯不仅为五华提线木偶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传承这一绝技的老艺人们带来了希望。
五华提线木偶戏起源于唐宋时期,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它以精湛的技艺、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活化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古老艺术逐渐面临传承困境。为了让这一绝技得以延续,五华县的老艺人们纷纷收徒,传授技艺,为五华提线木偶戏的传承注入了新的血液。
据了解,五华提线木偶戏入选省级非遗名录,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来,五华县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加强宣传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古老艺术。此次入选省级非遗名录,无疑是对五华提线木偶戏的极大肯定。
在五华县,有一位名叫张老的艺术大师,他自幼跟随父亲学习提线木偶戏,如今已成为当地颇具影响力的木偶戏传承人。张老表示,能够将这一绝技传承下去,是他一生的追求。近年来,他先后收了数十名徒弟,致力于将五华提线木偶戏的技艺传授给他们。
在张老的指导下,徒弟们刻苦练习,从基础的提线技巧到复杂的表演动作,都一一掌握。为了让徒弟们更好地理解五华提线木偶戏的内涵,张老还特意为他们讲解戏文、音乐、道具等方面的知识。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徒弟们的技艺不断提高,逐渐展现出五华提线木偶戏的独特魅力。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五华提线木偶戏,张老和他的徒弟们积极参加各类演出活动,走进校园、社区,向观众展示这一古老艺术的魅力。他们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也为五华提线木偶戏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五华提线木偶戏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创新,融入了现代元素。例如,在道具制作上,他们运用现代材料,使木偶更加精美;在表演形式上,他们结合现代舞蹈、音乐等元素,使木偶戏更具观赏性。这些创新举措,使得五华提线木偶戏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总之,五华提线木偶戏入选省级非遗名录,为这一古老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老艺人们的努力下,五华提线木偶戏这一绝技得以传承,并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五华提线木偶戏必将在我国民间艺术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 • 梅州打造全国最大单枞茶种植基地,年产值突破20亿元
- • 龙岗镇生态漂流项目暑期大放异彩,接待量突破5万人次
- • 蕉岭县皇佑笔林场:徒步露营,探秘原始森林氧吧
- • 大埔县枫朗镇黑米种植项目成功,富硒农田亩产值突破万元大关
- • 大埔县西河镇“迎白马”民俗祈福五谷丰登,传承千年农耕文化
- • 梅州五华县艾草产业:从扶贫到亿元产业集群的华丽蜕变
- • 蕉岭县南磜镇林下经济示范区挂牌,仿野生灵芝种植效益显著
- • 蕉岭县新铺镇石窟河船工号子实景演出常态化,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梅州五所高中荣登广东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校榜单
- • 平远县差干镇盛大举办“三省边界客家山歌擂台赛”,传承客家文化魅力
- • 平远县泗水镇“南台云雾茶诗会”融合书画创作,传承文化韵味
- • 蕉岭县扶贫驿站搭建就业供需对接平台,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白渡镇宋湘故居:清代才子故里的诗书文化探源
- • 梅县区雁洋镇举办“叶帅诗词书法作品巡回展”传承红色文化
- • 梅州茶叶交易中心引资打造千亿茶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县温泉资源开发助力乡村旅游扶贫,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梅江区全面启动电动车充电桩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筑牢安全防线
- • 梅州首创“乡村振兴数字地图”,助力精准管理推动乡村发展新篇章
- • 梅县区程江镇“客家建筑榫卯工坊”亲子体验课,传承与创新共融
- • 《丰顺八乡山镇采茶戏新编剧目,演绎扶贫动人故事》
- • 兴宁市龙田镇水稻高产示范田亩产突破800公斤,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 • 梅州创新暑期托管服务:“官方带娃”新模式助力家长无忧假期
- • 蕉岭县长寿文化节盛大开幕,推广客家养生传统魅力
- • 梅州客家围屋民宿荣登全国甲级旅游民宿名单,展现客家文化魅力
- • 丰顺县埔寨火龙非遗传承人带徒授艺成果展示,传承千年技艺焕发新活力
- • 梅县区全面启动中小学教师跨学科研修计划,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 • 大埔百侯镇明清古建筑群荣获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支持
- • 平远县建成粤东北最大光伏扶贫电站,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梅江区构建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筑牢脱贫攻坚成果防线
- • 梅州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速,助力“客都稻米”品牌再升级
- • 梅县区申报“中国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通过初审,客家文化保护迈出重要一步
- • 大埔百侯镇明清古建筑群荣获省级文保专项资金,传承历史文脉焕发新活力
- • 蕉岭县试点AI智慧课堂应用项目:开启教育新篇章
- • 梅州兴宁石马镇千年古银杏树群:古树成网红打卡点,传承千年文化之美
- • 五华县华城镇河道治理工程成效显著,防洪灌溉惠及20个自然村
- • 梅州古窑遗址再添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佐证
- • 梅州20亿元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正式设立,助力龙头企业腾飞
- • 梅州设立20亿元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助力龙头企业腾飞
- • 客家民俗学家张祖基后人慷慨捐赠民国时期田野调查手稿,传承宝贵文化遗产
- • 梅州市财政投入12.6亿元,全力推进危房改造工程,保障民生福祉
- • 梅县区丙村镇“客家娘酒”非遗工坊荣膺省级示范基地,传承与创新共谱新篇
- • 蕉岭县建成全市首个县级教育主题公园,打造校园文化新地标
- • 梅县区丙村镇“扛关爷”巡游保平安:传统民俗与现代文明的和谐交融
- • 梅州现代种业创新园盛大开园,优质种苗辐射粤闽赣地区
- • 梅县区丙村温公祠举行“春秋祭”活动,传承儒家礼制文化
- • 丰顺县潭江镇茶叶产业园升级,引领“中国高山茶”品牌新标杆
- • 河东镇智慧养蜂产业园落成,数字化蜂箱助力产蜜量提升50%
- • 客家黄酒智能化酿造车间正式启用,年产能再攀高峰突破万吨大关
- • 梅县区深入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筑牢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 • 大埔县“书香校园”阅读推广计划:播撒知识的种子,点亮智慧之光
- • 大埔茶阳镇骑楼群活化,百年商埠再现“闹圩”场景
- • 蕉岭县南磜镇客家山歌新锐创作营:传承与创新共舞的乐章
- • 梅州蕉岭荣膺“世界长寿乡”,揭秘养生密码背后的神奇力量
- • 《风味人间》聚焦梅州腐竹,揭秘阳光晾晒技艺传承之美
- • 丰顺县埔寨火龙表演震撼上演,传统民俗魅力四射
- • 音乐巨匠张雁虹作品交响诗《客都赋》在国家大剧院震撼首演
- • 梅州启动“名人足迹”旅游专线,串联9县区23处历史遗迹,传承历史文化新篇章
- • 隆文镇碳汇交易试点启动,万亩竹林年创生态收益百万元
- • “村村有主播”计划启动,助力乡村振兴培育千名本土电商人才
- • 梅州试点推行中小学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助力青少年全面成长
- • 丰顺县埔寨火龙:国家级非遗的元宵狂欢盛况
- • 梅县区:打造“红色研学”特色教育品牌,传承红色基因
- • 梅州客家饮食文化论坛盛大开幕,发布《客家菜标准体系》引领饮食文化新篇章
- • 大埔县农村电商服务站全覆盖,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蕉岭县竹纤维新材料再创佳绩,成功斩获国际订单,进军欧美市场
- • 三圳镇智慧水务系统投用,24小时守护农村饮水安全
- • 平远八尺镇复原“酒瓮祭”仪式,千年酿酒文化焕新生
- • 大埔县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成,实现“一键呼叫”便捷服务
- • 梅州首个零碳示范村建成投入使用,引领绿色乡村发展新潮流
- • 全国首条南药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在丰顺投产,效率提升300%,助力中医药产业升级
- • 平远县五指石景区:丹霞地貌与高空栈道的视觉盛宴
- • 梅州精准扶贫成效显著:贫困发生率降至0.06%,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