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黄陂镇石屋古村:石头民居与客家山歌的活态传承
位于广东省兴宁市黄陂镇的石屋古村,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客家村落。这里不仅有着独特的石头民居建筑,更是客家山歌的活态传承地。石屋古村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了客家文化的重要代表。
石屋古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这里的民居建筑以石头为主要材料,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材资源,形成了独特的石头民居风格。这些石头民居错落有致,布局合理,不仅体现了客家人民的智慧,更是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瑰宝。
走进石屋古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年代。在这里,石头民居与客家山歌相互交织,共同演绎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
石头民居是石屋古村的特色之一。这些民居建筑大多采用青石、红砂石等天然石材,经过工匠们的巧妙加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石头民居的墙体厚实,窗户较小,既保证了居住的舒适性,又具有很好的保温隔热效果。此外,石头民居的屋顶多为斜坡,便于排水,同时也增添了建筑的美感。
在石屋古村,除了石头民居,客家山歌更是这里的文化瑰宝。客家山歌起源于南宋时期,是客家人在长期迁徙过程中形成的民间音乐。客家山歌以口头传唱为主,歌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抒情、叙事,又有劳动号子和山歌对唱。在石屋古村,客家山歌已经成为村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逢佳节、庆典,村民们都会聚在一起,用客家山歌表达喜悦之情。在石屋古村,游客们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客家山歌表演。那些悠扬的歌声,仿佛将人们带回了那个充满欢乐的年代。
为了传承和发扬客家山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屋古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村里成立了客家山歌传承小组,负责收集、整理和传承客家山歌。其次,村里定期举办客家山歌培训班,邀请当地山歌大师传授技艺。此外,石屋古村还积极与外界合作,举办客家山歌比赛、研讨会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客家山歌。
如今,石屋古村已经成为了一个集旅游、文化、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村落。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客家文化。在这里,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石头民居的独特魅力,还可以亲身体验客家山歌的魅力,感受客家人民的热情好客。
总之,兴宁市黄陂镇石屋古村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石头民居与客家山歌的活态传承,使得这个古老的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体验到文化的魅力,享受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石屋古村,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 • 梅江区中秋“敬月光”习俗恢复,柚子塔重现街头,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 • 梅江区首个数字经济产业园正式开园,谱写产业升级新篇章
- • 蕉岭三圳酿粄美食节盛大开幕,30种粄食展现客家智慧
- • 古法柴火灶复燃,梅州乡村复兴猪油渣炒菜心:传统烹饪技艺在现代的传承与发展
- • 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文化节盛大开幕,海外乡亲慷慨捐资千万助力乡村振兴
- • 中国首条民营铁路缔造者陈宜禧铜像在梅州落成 铁路主题公园同步开放,传承百年铁路精神
- • 兴宁市全面启动物业服务质量星级评定工作,提升居民居住幸福感
- • 兴宁市径南镇“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体验园”正式开园,传承农耕文化,感受田园生活
- • 梅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突破20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平远县“扶贫特派员”制度创新助力帮扶实效显著提升
- • 梅县区携手华南农大共建乡村研究院,定向培养农业硕士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隆重表彰十大“最美教师”,致敬教育界的璀璨明珠
- • 梅州设立文化遗产保护基金,首批募集资金达8000万
- • 梅县丙村温氏宗祠春祭,海外游子跨国连线祭先祖,传承血脉情
- • 梅州客家文化非遗传承项目走进中小学课堂,弘扬传统文化新篇章
- • 平远县农村危房改造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客家文化非遗传承项目走进中小学课堂,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金山街道“乡村创客谷”揭幕,30个青年团队入驻孵化项目,共筑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州“万企兴万村”助力乡村振兴,谱写新时代农村发展新篇章
- • 钟鲁斋比较教育理论入选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助力培养国际化教育人才
- • 梅州首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助力3万人增收,谱写新时代农村发展新篇章
- • 平远县仁居镇“扎故事”巡游庆丰收:千年古镇焕发新活力
- • 蕉岭县扶贫创业大赛:挖掘创新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开启“就医直通车”,便捷服务偏远乡镇群众
- • 客家文化赋能乡村旅游——梅州古村活化新实践
- • 梅州客家围龙屋保护条例实施:守护世界建筑瑰宝
- • 梅州市重拳出击,设立20亿元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助力龙头企业腾飞
- • 梅州智慧农业产业园迈向5G新时代:全面覆盖助力农业现代化
- • 兴宁市全面启动“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助力青少年科技创新梦想起航
- • 五华县红色文旅综合体盛大开园,首月营收突破千万大关
- • 梅州客家围屋群:历史文化的瑰宝,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新成员
- • 梅州全面铺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呵护学生心灵成长
- • 大埔县陶瓷产业升级助力贫困户家门口就业,共筑美好生活新篇章
- • 梅州多措并举,全面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 • 大埔县茶叶出口额同比增长45%,创历史新高,助力乡村振兴
- • 平远县八尺镇“酿豆腐”争霸赛:一场弘扬饮食文化的盛宴
- • 梅州市荣获“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称号,教育现代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 • 洲瑞镇智慧灌溉系统助力万亩茶园,节水成效显著
- • 梅州智慧城市建设吸引外资目光,迈向现代化发展新篇章
- • 跨县产业集群崛起,梅州打造粤闽赣边区农业枢纽新格局
- • 梅州非遗精品闪耀深圳文博会,达成合作意向32项,传承与创新共谱新篇章
- • 丰顺县工业机器人应用中心落地,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向新高峰
- • 梅州脐橙产业助力2.3万贫困户脱贫增收,共筑乡村振兴梦
- • 梅州蕉岭县扶贫石斛种植基地:助力整镇脱贫的绿色引擎
- • 梅州蕉岭县扶贫富硒大米荣膺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程江镇“客家建筑榫卯工坊”亲子体验课,传承与创新共融
- • 梅州铜箔新材料产业园投产,助力高端电子材料产业链延伸
- • 平远县生态补偿机制:守护绿水青山,惠及民生福祉
- • 梅州院士团队助力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示范园建成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实施“扶贫数字基建”战略,实现行政村5G全覆盖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经开区签约新能源电池项目,总投资超50亿元,助力绿色发展新篇章
- • 梅县区全面启动中小学教师跨学科研修计划,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 • 蕉岭县竹产业深加工项目投产,年产值预计翻番,助力乡村振兴
- • 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荣膺国家三级博物馆称号
- • 大埔县湖寮镇“客家民俗文化数字博物馆”上线,传承客家文化瑰宝
- • 五华水寨镇发现清代龙狮图谱 民间武艺研究获重大突破
- • 兴宁市罗岗镇“扛公王”民俗活动引万人参与,传承千年民俗文化
- • 梅州苏区金融改革试验区启动,创新红色金融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智慧园区项目获省级重点支持:打造区域经济新引擎
- • 梅县区申报“中国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通过初审,客家文化保护迈出重要一步
- • 丰顺县汤坑镇万佛园:千尊佛像与城市绿心的禅意漫步
- • 兴宁市新陂镇磐石围:探寻围龙屋里的客家婚俗非遗体验之旅
- • 梅州平远县打通扶贫产品跨境电商出口通道,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老旧小区改造助力消费市场增长,实现经济效益与民生双赢
- • 热血传奇新区开服:经典重启,王者再临
- •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跃居全省前列:绿色转型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助力生态扶贫,共建绿色家园
- • 蕉岭县新铺镇“千年古镇文化墙”绘就客家故事,传承客家文化瑰宝
- • 梅州科技创新企业迎来重大利好:专项扶持政策助力产业升级
- • 梅州倾力出台扶持政策,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群
- • 梅州创新“互联网+消费扶贫”模式 助农增收成效显著
- • 梅州迈入智慧农业新时代:全省首个村级农业气象站建成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