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县蓝坊镇:百年酒香传承,探寻客家米酒酿造工艺的奥秘

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的蕉岭县蓝坊镇,是一个充满历史气息和人文魅力的地方。这里不仅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还隐藏着一种传承了百年的独特酒香——客家米酒。近日,记者深入蓝坊镇,探访了这一古老的酿造工艺,感受百年酒香的魅力。
蓝坊镇,古称“蓝田”,因镇内有一座名为“蓝田”的山而得名。这里的人们世代以种植水稻为主,酿酒工艺源远流长。据传,客家米酒酿造技艺始于明朝,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如今,在蓝坊镇,家家户户几乎都能酿造出优质的米酒。
走进蓝坊镇的酒坊,一股浓郁的酒香扑鼻而来。这里,酿酒师傅们正忙碌着。他们先将糯米洗净,浸泡在清水中,待糯米吸足水分后,用石磨磨成糯米浆。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以保证糯米浆的细腻程度。
接下来,酿酒师傅们将糯米浆倒入蒸笼,蒸煮至熟。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因为糯米浆的熟度直接影响到米酒的口感和品质。蒸熟后,糯米浆会被倒入酒坛,加入酒曲,开始发酵。
发酵是客家米酒酿造工艺中最关键的一步。酿酒师傅们会根据季节和气温的变化,适时调整发酵时间。在发酵过程中,酒坛需要密封,以保持酒香和酒精度数。大约经过一周的时间,糯米浆就会发酵成酒。
发酵完成后,酿酒师傅们会进行蒸馏。蒸馏是客家米酒酿造工艺中的另一道重要工序。他们将发酵好的酒液倒入蒸馏锅,通过加热,使酒液蒸发,再冷凝成纯净的米酒。这个过程需要精确控制火候,以保证米酒的品质。
经过蒸馏,米酒已经初步成型。接下来,酿酒师傅们会对米酒进行过滤和陈酿。过滤可以去除酒中的杂质,使酒液更加纯净。陈酿则是为了让米酒更加醇厚,口感更加圆润。
在蓝坊镇,许多家庭都有自己的酒坊,世代传承着这一古老的酿造工艺。这里的人们对米酒有着深厚的感情,认为米酒是家庭和睦、团圆幸福的象征。
如今,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蓝坊镇的客家米酒逐渐被外界所熟知。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品尝百年酒香,感受客家文化的魅力。
探访蓝坊镇,我们不仅领略到了客家米酒酿造工艺的精湛,还感受到了这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百年酒香,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勤劳,也见证了蓝坊镇的历史变迁。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期待这一古老的酿造工艺能够焕发出新的活力,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 • 兴宁市黄槐镇“古法榨油技艺体验基地”喜迎首批游客,传承千年技艺焕发新活力
- • 梅州大埔陶瓷非遗技艺闪耀国际博览会,传承与创新共舞
- • 平远县“扶贫特派员”制度创新助力帮扶实效显著提升
- • 梅州苏区金融改革试验区启动:探索红色金融创新模式,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 • 兴宁径南镇光伏农业项目成功并网,年发电量突破8000万度
- • 全省首个无人机植保培训基地落户梅县,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 • 兴宁市黄陂镇石屋古村:石头民居与客家山歌的活态传承
- • 蕉岭县广福镇“打醮”习俗:百年传承的信仰之光
- • 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招商成果丰硕,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客家阿伯坚守六十年,手工制作竹编饭甑传承匠心
- • 梅州大埔县打造全国首个陶瓷扶贫创意产业园,助力乡村振兴
- • 五华采茶戏《长乐故事》精彩亮相,成功入围全国地方戏展演
- • 大埔县古村落保护开发:激活旅游扶贫潜力,传承历史文脉
- • 梅江区总部经济大厦强势崛起,成功吸引30家企业区域总部入驻
- • 平远县数字乡村建设助力扶贫,推动信息透明化
- • 梅江区创新教育管理,推出“教育地图”系统助力学位动态监测
- • 梅县区客家山歌大赛:千年客家文化的传承与绽放
- • 《风味人间》聚焦梅州腐竹,展现阳光晾晒技艺的独特魅力
- • 五华横陂足球小镇荣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助力足球事业蓬勃发展
- • 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验收,成功孵化45家企业
- • 大埔枫朗镇黄酒产业园投产,年产能突破万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 •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再发力,梅州生产基地增至120个
- • 兴宁市永和镇村级合作社联盟成立,共谋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新篇章
- • 梅州客家特色预制菜风头正劲,抢占湾区市场订单翻三倍
- • 兴宁市积极推进乡镇敬老院适老化改造,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 • 兴宁市“竹板歌擂台赛”盛大启幕 吸引百名民间艺人同台竞技
- • 梅江区三角镇客家娘酒酿造技艺数字博物馆上线,传承千年酿酒文化
- • 梅州创新举措,人才新政助力招商引智新篇章
- • 大学生返乡创业,短视频助力客家炸芋丸走向全国
- • 蕉岭县携手粤港澳大湾区共建绿色建材供应基地,共绘绿色发展新蓝图
- • 大埔县设立非遗传承人专项扶持资金,助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 • 南口镇智慧渔场正式启用,物联网技术助力水产养殖全程监控
- • 大埔县新建特殊教育学校九月迎来新篇章
- • 客家武术非遗传承人李俊轩创编“状元拳”校本教材,弘扬传统文化新篇章
- • 梅州梅江区多措并举,建立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
- • 梅县区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跨学科研修计划,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 • 西阳镇AI水稻病虫害预警系统成功上线,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 • 梅县区乡村文化振兴助力扶贫,激活内生动力
- • 梅县区松口镇侨批文化馆盛大举办“纸短情长·华侨家书特展”
- • 大埔县全面启动适龄妇女免费HPV疫苗接种,守护女性健康防线
- • 大埔茶阳镇历史文化街区焕新颜:千万级保护修缮资金助力文化传承
- • 华侨摄影家李玉阶抗战影像展开幕:200幅作品首度公开,重现历史瞬间
- • 梅州航空物流枢纽签约顺丰航空项目,共筑粤东物流新篇章
- • 兴宁市叶塘镇“百年骑楼光影艺术展”持续升温,成为文旅新亮点
- • 梅县区与粤港澳学校缔结姊妹校,共谱教育新篇章
- • 全面覆盖乡村青少年宫,助力素质教育新篇章
- • 平远县仁居镇“扎故事”巡游庆丰收:千年古镇焕发新活力
- • 梅州湾区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圆满举行,共享千项科技成果助力区域发展
- • 丰顺县首届中小学班主任节活动盛大开幕,致敬辛勤园丁
- • 梅州试点“以竹代塑”工程,助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 • 梅县区松源镇“扛阿娘”婚俗再现传统礼仪,传承千年文化韵味
- • 南磜镇非遗美食街盛大开街,糍粑、笋粄等30种小吃引客纷至沓来
- • 蕉岭县创新扶贫互助金模式,破解资金短缺难题
- • 丰顺马图村茶文化节启幕,红色茶园飘起采茶歌
- • 梅州创新实践:光伏板下种金柚,探索农光互补新路径
- • 梅州大埔青花瓷复兴计划正式启动,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完美对接
- • 粤港澳台青年乡村振兴创意大赛在梅州盛大启幕,共筑美好乡村未来
- • 大埔县茶阳镇“父子进士”牌坊祭祖仪式启幕,传承百年家风
- • 留守妇女巧手制作艾粄,年入二十万元,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
- • 梅州蕉岭荣膺“中国天然氧吧”,生态康养产业迎来蓬勃发展新机遇
- • 大埔县百侯镇三十六巷盛大开启“明清服饰文化周”,传承千年服饰文化魅力
- • 梅州乡村振兴再添新力:院士领衔,专家顾问团献策助力
- • 梅州首家职业教育集团成立,谱写产教融合新篇章
- • 大埔湖寮镇非遗小吃街盛大开业,百种客家美食荟萃,邀您共赴味蕾盛宴
- • 梅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成功实践
- • 梅县区举办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助力农村人才振兴
- • 梅州梅江区创新举措打造“扶贫夜市”,助力农产品月销千万
- • 梅州低空物流枢纽项目签约航空龙头企业,共筑航空物流新蓝图
- • 梅江区隆重表彰十大“最美教师”,致敬教育界的光辉楷模
- • 龙岗镇生态漂流项目盛夏迎客,暑期接待量突破5万人次
- • 梅州科技创新企业迎来重大利好:专项扶持政策助力产业升级
- • 梅县区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跨学科研修计划,提升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