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龙田镇“舞春牛”农耕舞蹈庆开春,传承千年农耕文化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我国广东省兴宁市龙田镇,一场别开生面的“舞春牛”农耕舞蹈庆开春活动正在这里上演。这项有着千年历史的传统民俗活动,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喜庆的氛围,更传承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
龙田镇位于兴宁市东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每年农历正月初二,龙田镇都会举行盛大的“舞春牛”农耕舞蹈庆开春活动,以此庆祝新春佳节,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舞春牛”农耕舞蹈起源于宋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相传,古时候,龙田镇一带年年遭受旱灾,庄稼颗粒无收。当地农民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便在每年新春佳节时,用稻草编织成一头牛,由村民抬着巡游全村,祈求神灵保佑。后来,这种习俗逐渐演变成了“舞春牛”农耕舞蹈。
活动现场,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欢聚一堂。随着欢快的音乐,一支由稻草编织而成的“春牛”在村民们的簇拥下,缓缓走进广场。春牛的头部、身躯、尾巴等部位都栩栩如生,仿佛真的牛儿一般。村民们手持彩旗、锣鼓,载歌载舞,共同庆祝新春佳节。
“舞春牛”农耕舞蹈分为多个环节,包括“迎春牛”、“祭拜春牛”、“舞春牛”等。在“迎春牛”环节,村民们将春牛抬到村口,向神灵祭拜,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在“祭拜春牛”环节,村民们向春牛献上鲜花、水果等供品,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在“舞春牛”环节,村民们围绕春牛载歌载舞,欢声笑语不断。
“舞春牛”农耕舞蹈不仅是一种庆祝新春佳节的活动,更是一种传承农耕文化的载体。在活动中,村民们通过模仿牛耕田、牛拉车等动作,展现了农耕生活的场景,让后人了解和感受我国悠久的农耕历史。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传统民俗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然而,在龙田镇,村民们依然坚守着这份传承,将“舞春牛”农耕舞蹈发扬光大。他们希望通过这项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农耕文化。
在活动现场,记者采访了今年已经76岁的村民张大爷。张大爷说:“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就看过‘舞春牛’,现在轮到我们给孙子辈讲这个故事了。我们要把这份传统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农耕文化。”
“舞春牛”农耕舞蹈庆开春活动不仅为龙田镇带来了喜庆的氛围,更让村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期待这项有着千年历史的传统民俗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我们的农耕文化。
- • 梅州与深圳携手共建“飞地农业”示范区,万亩良田焕发新活力
- • 大埔县古村落保护开发:激活旅游扶贫潜力,传承历史文化
- • 梅州开启茶叶保险新篇章:全省首单政策性茶叶气象指数保险成功落地
- • 蕉岭三圳镇智慧农业园正式投产,无人农机引领万亩良田迈向现代化
- • 蕉岭县扶贫艺术团:以文化浸润激发群众志气,助力脱贫攻坚战
- • 兴宁市坭陂镇“吊线戏”:演绎民间传奇故事的独特艺术
- • 梅州首批“教育世家”评选结果揭晓,20个家庭获表彰
- • 留守妇女巧手制作艾粄,年入二十万元,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
- • 梅州机器人产业园:入驻企业实力雄厚,引领行业先锋
- • 蕉岭县扶贫创业大赛激发创新活力,发掘扶贫新项目
- • 丰顺县高山茶产业助力贫困户稳定脱贫,共筑乡村振兴梦
- • 梅州丰顺县倾力打造国家级南药扶贫产业示范园,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全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防洪排涝能力显著提升50%
- • 梅州茶园迈向有机种植,生物防治技术推广助力绿色转型
- • 返乡青年用AI分析改良腌面酱料配方,创新传承家乡味道
- • 梅江区客家非遗体验馆:沉浸式体验民俗技艺的活态传承
- • 平远中行镇发现珍稀植物桫椤群,设立自然保护小区助力生态保护
- • 蓝坊镇废弃矿区焕新颜,生态修复项目圆满完成,新增耕地800亩助力旱稻种植
- •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再发力,梅州生产基地增至120个
- • 丰顺县试点“社区微工厂”助力灵活就业新篇章
- • 省级产业转移园落户梅州成效显著,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农田水利升级工程圆满竣工,高效节水灌溉助力10万亩农田焕发新生
- • 梅州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正式动工,助力梅州文化旅游产业腾飞
- • 梅州绿色食品认证基地:引资打造品牌矩阵,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首条全域旅游公路通车,串联30个特色村落,开启全域旅游新时代
- • 梅县区农村公路拓宽工程:助力20个行政村发展,铺就乡村振兴之路
- • 大埔县学前教育普惠性学位扩容计划:助力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 • 大埔县湖寮镇“龙珠灯”巡游点亮元宵夜,传统民俗焕发新活力
- • 梅州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基地正式开工,助力绿色发展新篇章
- • 全国富硒功能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梅州成立,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 • 兴宁市多所学校荣获省级绿色校园称号,绿色教育引领未来
- • 梅州与暨南大学携手共建华侨文化教育实践基地,传承与创新并行
- • 梅州大埔县蜜柚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实现贫困户全覆盖分红
- • 梅州“工业上楼”试点启动,破解山区土地制约难题,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 • 梅州现代农业产业园引资突破3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非遗传承人复原清代客家八宝葫芦鸭: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 • 梅州大埔县扶贫茶产业:创新驱动,助力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 • 梅州客家娘酒产业蓬勃发展,年产值突破10亿,助力万人就业
- • 梅州新能源产业招商迎来历史性突破,引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 • 梅县区畲江镇“古法蓝染技艺复兴计划”正式启动,传承千年技艺焕发新生
- • 梅江区西郊街道“客家传统服饰快闪秀”吸睛眼球,传统文化魅力绽放
- • 梅州职业技术学校荣获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称号,再创辉煌!
- • 梅州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三年攀升,创历史新高,教育成果显著
- • 梅州农业大数据中心正式上线,实时监测万亩耕地墒情助力智慧农业发展
- • 梅州大埔笋粄制作技艺走进高校非遗课堂,传承与创新共舞
- • 梅州生态旅游节签约项目超百亿,康养产业成投资热点
- • 兴宁市首届客家非遗文化节盛大开幕,万名游客共赴文化盛宴
- • 平远县差干镇河岭嶂:登高望远,邂逅云海观日出的绝美画卷
- • 梅县区打造全国首个柚子全自动分拣中心,日处理能力突破千吨大关
- • 兴宁市新圩镇智慧果园建成,无人机管理效率提升40%
- • “中国植物病理学之父”戴芳澜科研仪器回乡展出,传承科研精神
- • 梅州20亿元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成立,助力龙头企业腾飞
- • 华阳镇红色农旅综合体盛大开业,VR技术助力革命历史场景重现
- • 梅州发布招商引资“黄金十条”政策,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梅州实施“扶贫成果展播工程”记录乡村振兴路
- • 梅州首家职业教育集团成立,谱写产教融合新篇章
- • 梅州低空物流枢纽项目签约航空龙头企业,开启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 • 五华县红木文化产业园盛大开园,助力传统工艺产值飞跃式提升
- • 蕉岭县新铺镇“千年古镇文化墙”绘就客家故事,传承客家文化瑰宝
- • 梅州:以“教育+文旅”融合,打造客家研学之旅新亮点
- • 粤港澳菜篮子梅州配送中心正式运营,助力区域农产品流通
- • 梅州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项目成功吸引央企投资,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 • 蕉岭县多措并举,全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 • 古法柴火灶复燃,梅州乡村复兴猪油渣炒菜心:传统烹饪技艺在现代的传承与发展
- • 五华县“扶贫车间”:让留守妇女实现就业增收的新路径
- • 梅州设立全国首个客家方言保护示范基地,传承千年客家文化
- • 梅州创新“扶贫生态银行”:绿色资产变现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仙人粄:夏日热销的古法熬制解暑良品
- • 平远县东石镇“八月半”月光饼制作技艺受热捧,传统美食魅力不减
- • 兴宁市新圩镇“放心厨房”全覆盖,农村集体聚餐安全标准再提升
- • 梅州“智慧茶园”项目荣获全国农业创新大奖,引领绿色农业新风尚
- • 兴宁径南镇光伏农业项目并网,年发电量达8000万度,助力绿色能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