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一核一带一区”产业布局成型,区域协同效应显著增强
近年来,梅州市紧紧围绕“一核一带一区”产业布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梅州产业布局已基本成型,区域协同效应日益凸显,为梅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梅州“一核一带一区”产业布局成型
“一核”即以梅县区为核心,打造区域产业发展的引擎。梅县区作为梅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近年来,梅县区积极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带”即以梅州北部山区为纽带,打造绿色产业带。梅州北部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适宜发展绿色产业。近年来,梅州市充分发挥山区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林业等绿色产业,形成了以绿色产业为主导的区域经济格局。
“一区”即以梅州南部沿海地区为区域,打造沿海经济合作区。梅州南部沿海地区地处珠三角和闽东南两大经济圈交汇处,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近年来,梅州市积极融入沿海经济带,加强与珠三角、闽东南地区的产业合作,推动沿海经济合作区快速发展。
二、区域协同效应凸显
1.产业协同发展。梅州市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如电子信息产业,梅县区作为核心区,吸引了大量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同时,梅州市还积极推动产业园区建设,打造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梅州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区域互联互通。目前,梅州市已建成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网络,实现了与珠三角、闽东南地区的快速连接。此外,梅州市还积极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人才交流与合作。梅州市加强与珠三角、闽东南地区的人才交流与合作,引进了一批高端人才,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同时,梅州市还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4.生态环境共建共享。梅州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区域生态环境共建共享。梅州市北部山区与周边地区共同打造绿色产业带,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总之,梅州市“一核一带一区”产业布局成型,区域协同效应显著增强。未来,梅州市将继续发挥区域优势,深化产业合作,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 梅县区与华南师范大学携手共建教育实践基地,共育未来教育精英
- • 梅州智慧城市建设吸引外资目光,迈向现代化发展新篇章
- • 梅州创新“扶贫共享农机”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覆盖所有行政村
- • 洲瑞镇智慧灌溉系统助力万亩茶园,节水率提升30%
- • 梅县区首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正式启用,贴心服务温暖夕阳红
- • 丰顺县汤坑镇农贸市场完成智慧化改造,焕发新活力
- • 梅州盐焗乳鸽日销两千只,中央厨房保障品质,传承美味新篇章
- • 梅州实施“扶贫饮水工程” 助力12万群众告别饮水难题
- • 大埔县湖寮镇“客家民俗文化数字博物馆”上线,传承客家文化新篇章
- • 平远县仁居镇“扎故事”巡游庆丰收:民俗文化的盛宴
- • 兴宁市龙田镇“千年古墟复兴计划”首期工程竣工,历史与现代交融焕发新活力
- • 梅州生态补偿权交易平台正式启动运营,助力绿色经济发展
- • 梅州与海南自贸港携手共建,热带农产品通道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工业上楼”试点启动,破解山区土地制约难题,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 • 兴宁市磐安围:客家围龙屋里的家风文化传承
- • 音乐巨匠张雁虹作品交响诗《客都赋》在国家大剧院震撼首演
- • 客家阿婆手作芋丝酥在TikTok上点击量破千万,传统美食的“新潮流”之旅
- • 丰顺县汤坑镇温泉文化节:融合非遗市集元素,展现文化魅力
- • 梅州再获殊荣:获批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探索生态经济新模式
- • “丰顺县北斗镇埔寨剪纸AR数字藏品全球首发,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 • 丰顺县留隍镇端午龙舟竞渡,韩江两岸共庆佳节
- • 平远县山区小学通校公路升级完成,助力教育发展新篇章
- • 梅县区雁洋镇举办“叶帅诗词书法作品巡回展”传承红色文化
- • 梅江区文旅融合项目“客都古邑”助力周边经济,增收达20%
- • 梅州实施“扶贫数字基建”战略,实现行政村5G全覆盖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积极开展物业服务质量星级评定工作,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 • 中国首条民营铁路缔造者陈宜禧铜像在梅州落成 铁路主题公园同步开放,传承百年铁路精神
- • 五华县红木文化产业园盛大开园,助力传统工艺产值飞跃式提升
- • 梅州农村电商直播基地孵化百名农民网红,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携手深圳共建产业飞地,助力大湾区科技转移新篇章
- • 蕉岭文福镇丘逢甲故居:重光台湾诗人文化纽带再现
- • 蕉岭县建成首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引领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州与暨南大学携手共建华侨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弘扬中华文化
- • 大埔县全面推进校园足球特色课程,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 • “乡村儿童营养改善计划:温暖阳光洒向10万名学生”
- • 丰顺八乡山镇采茶戏新编剧目《精准扶贫路》讲述动人扶贫故事
- • 梅江区携手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产业协作示范区,共绘区域发展新蓝图
- • 梅州首条玻璃栈道景区日均接待游客破万,成为旅游新宠
- • 农村共享车间兴起,梅州手工艺品走向国际市场
- • 梅县区省级丝苗米产业园:助力粮食产业链升级,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 • 梅州生态工业园区:创新驱动,实现引资“双碳”达标新突破
- • 大埔湖寮镇非遗小吃街盛大开业,百种客家美食荟萃,食客们纷纷慕名而来
- • 平远仁居镇端午药市开市,百草飘香承袭千年医俗
- • 蕉岭县广福镇:粤闽边界经济合作区建设,谱写跨省联动新篇章
- • 大埔县湖寮镇“银发食堂”盛大开业,独居老人享一元爱心餐温暖人心
- • 梅县区实施特困家庭住房保障计划,温暖民生工程助力幸福生活
- • 梅州农商行创新金融服务,推出“柚农贷”专项产品助力柚农发展
- • 五华县横陂镇宗祠祭典:传承家族情感,弘扬传统文化
- • 梅州智慧城市建设吸引外资目光,打造现代化城市新典范
- • 丰顺县汤坑镇农贸市场焕新升级,智慧化改造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古墓群揭秘:明代客家文化瑰宝重现世间
- • “梅江区长沙镇客家童服创意设计赛”圆满收官,传统与创新交相辉映
- • 大埔茶阳镇骑楼群活化,百年商埠再现“闹圩”场景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荣获国家级非遗传承基地称号,传承客家文化瑰宝
- • 探寻大埔县光德镇九社村:古窑遗址与青花瓷片的历史拾遗
- • 梅州丰顺县扶贫蜂蜜产业年产值突破1.2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平远石正镇“南台舞狮”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悬崖绝技惊艳世人
- • 丰顺县北斗镇“拾全拾美”传统农具文化展盛大开幕
- • 平远县中行镇危桥改造工程圆满竣工,3万村民告别出行难
- • 丰顺县潘田镇铁岽寨:登顶粤东第一峰的挑战与风光之旅
- • 蕉岭县蓝坊镇:百年酒香,探寻客家米酒的酿造工艺之谜
- • 梅州跨境数据存储中心项目引资超15亿,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 • 梅州老城区惊现民国时期饮食账本手稿,揭秘百年前饮食文化
- • 丰顺县埔寨镇国家级非遗火龙VR体验馆落成,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
- • 五华县狮雄山秦汉遗址:穿越千年的考古文化探秘之旅
- • 梅县区乡村文化振兴激活扶贫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 兴宁市高铁南站配套工程正式启动,未来交通枢纽焕新升级
- • 梅州校园创客空间建设获省级专项资金支持,助力创新教育发展
- • 兴宁市全面启动初中生体质健康提升工程,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 • 梅州首例5G远程手术在市中心医院成功实施,开启智慧医疗新篇章
- • 丰顺县土壤改良计划助力提升耕地产出效益
- • 客家传统农耕文化节盛大开幕,千年梯田耕作场景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