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妇女巧手制艾粄,年入二十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在我国广袤的农村,有一群特殊的群体——留守妇女。她们在丈夫外出打工的同时,肩负起家庭的重担,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家庭创造幸福。近日,记者走进我国某乡村,了解到一位留守妇女通过制作传统艾粄,年收入高达二十万元,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佼佼者。
这位留守妇女名叫李梅,她所在的村庄有着悠久的艾粄制作传统。艾粄,又称艾粑粑,是一种用糯米粉、艾草等原料制成的传统小吃。在李梅的家乡,艾粄不仅是节日必备的美食,更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李梅从小跟随母亲学习艾粄制作技艺,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她掌握了艾粄制作的精髓。为了拓宽销售渠道,李梅在网络上开设了店铺,将艾粄销售到全国各地。在她的努力下,艾粄逐渐成为了一种网红美食。
“一开始,我只是在村里卖,后来发现很多人喜欢我们的艾粄,我就开始在网上销售。”李梅说,“现在,我的艾粄已经卖到了全国各地,甚至还有海外客户。”
为了提高艾粄的品质,李梅不断改进制作工艺,选用上等糯米粉和新鲜艾草,确保艾粄口感鲜美。在她的带领下,村里的留守妇女们也纷纷加入到艾粄制作队伍中,共同致富。
“我们这里有很多留守妇女,她们平时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李梅说,“现在,她们可以通过制作艾粄增加收入,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据了解,李梅的艾粄制作技艺已经带动了当地数十名留守妇女就业,她们通过制作艾粄,年收入普遍达到了两万元。而在李梅的带领下,部分妇女年收入甚至超过了二十万元。
艾粄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不仅让留守妇女们实现了增收致富,还让这一传统美食焕发出新的生机。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艾粄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艾粄制作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我们的传统美食。”李梅说。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像李梅这样的留守妇女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家乡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她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她们的努力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为家乡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 • 松源镇稻鱼共生生态种养示范基地亩均增收超3000元,绿色农业发展新典范
- • 梅州大埔县打造全国首个陶瓷扶贫创意产业园,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田教授田间课堂:传授实用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县全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打造美丽乡村新面貌
- • 百年榕树下的美食市集:三十种粄食现场教学,品味传统美食的魅力
- • 五华县河东工业园新能源企业落户,助力年增就业岗位2000个
- • 大埔县“扶贫工匠”计划:传承传统手工艺,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盐焗乳鸽日销两千只,中央厨房保障品质,打造美食新标杆
- • 梅州新政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减税降费超5亿元释放市场活力
- • 五华县益塘水库:湖光山色中品味荔枝采摘的田园乐趣
- • 梅州大埔县开启“扶贫艺术乡建”活化古村落新篇章
- • 程江镇红色研学基地揭牌,古驿道变身沉浸式党史课堂
- • 晚清外交家黄锡铨家族跨国档案归国,揭秘中法战争珍贵文献
- • 梅州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幸福生活指数再创新高
- • 粤闽赣苏区对接会梅州签约23项目,共谋区域协调发展新篇章
- • 梅州全力推进传统村落消防安全改造,守护百年古建筑群
- • 梅州盐焗乳鸽日销两千只,中央厨房保障品质,打造美食新地标
- • 梅州林业碳汇开发项目成功吸引国际资本签约,助力绿色发展
- • 梅江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助力消费市场增长15%
- • 梅州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 • 兴宁市高铁南站配套工程破土动工,助力2025年通车梦想成真
- • 世界客家文化大使郑小瑛回乡指挥《客家魂》交响音乐会,传承客家文化瑰宝
- • 预制菜产业园落户梅州,助力延伸农产品加工链,推动乡村振兴
- • 梅州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覆盖率达80%,绿色生活新风尚
- • 《中国儿科之父》钟世藩医学笔记影印本在梅首发,传承儿科医学瑰宝
- • 平远县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 • 平远泗水镇“打糍粑”大赛 百斤木槌唤醒童年记忆
- • 三角镇数字人民币试点进农村,200家商户支持无感支付,开启智慧乡村新篇章
- • 梅州蕉岭县创新举措,试点推行“县管校聘”教师管理制度
- • 梅州首条玻璃栈道景区日均接待游客破万,引爆旅游市场新热点
- • 平远县积极推进山区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工程,保障师生饮食安全
- • 大埔县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启动适龄妇女免费HPV疫苗接种工作
- • 蕉岭县长寿文化节盛大启幕,推广客家养生传统
- • 梅县区与粤港澳学校缔结姊妹校,共筑教育合作新篇章
- • 梅州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中心成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迈入新阶段
- • 梅县区智慧农贸市场迈入AI时代,首个AI价格监测系统正式启用
- • 平远县中行镇危桥改造工程竣工,3万村民告别出行难
- • 梅州市财政投入12.6亿元,全力推进危房改造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 • 院士吴恒兴慷慨捐赠肿瘤医学手稿 回馈故乡建设专科图书馆 助力医学生成长
- • 梅州蕉岭县谱写扶贫新篇章:全省首个扶贫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
- • 兴宁市全面启动“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助力青少年科技创新梦想起航
- • 梅州铜箔之都产业配套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圆满成功,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客家山歌宗师周天和:艺术人生纪录片荣获金鸡奖提名,传承千年文化之光》
- • 梅江区“扶贫爱心驿站”:用爱心温暖特殊群体,助力脱贫攻坚战
- • 梅州大埔青花瓷复兴计划正式启动,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完美对接
- • 梅州腌面协会成立,制定地方标准保障食品安全与品质
- • 蕉岭县南磜镇竹海长廊:骑行漫步,尽享竹林清风之旅
- • 五华县全面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西郊街道“客家传统服饰快闪秀”吸睛眼球,传统文化魅力绽放
- • 百年榕树下的美食盛宴:一场别开生面的三十种粄食现场教学体验
- • 平远县仁居镇“扎故事”巡游庆丰收:民俗文化的盛宴
- • 湾区腹地优势凸显,梅州引资超百亿,共绘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 • 政银保合作创新金融模式,助力柚农发展“柚农贷”发放专项贷款超5亿元
- • 梅州综合保税区签约12个重大项目,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平远县石斛种植基地规模再创新高,产业链拓展至大健康领域
- • 梅州市全面启动“人才强市”计划,百万补贴助力高端人才引进
- • 平远县深入推进生态公益林补偿金发放工作,助力绿色发展
- • 五华县全力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县新铺镇“赛柚灯”中秋民俗:中秋佳节别样风情
- • 平远县倾力推出山区教师交通补贴政策,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 • 丰顺县汤南镇“跳火堆”元宵祈福驱邪纳吉:传统习俗中的独特风情
- • 五华县全民健身中心落成:足球之乡再添运动新地标
- • 丰顺县“智慧园区”管理平台正式上线,企业服务效率倍增
- • 梅县区省级丝苗米产业园:助力粮食产业链升级,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 • 梅州丰顺县倾力打造“扶贫温泉康养”特色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县文福镇矿山复绿工程显成效,千亩荒山华丽变身光伏电站
- • 智慧农业助力梅州柑橘产业升级,5G技术赋能万亩柑橘种植
- • 蕉岭县全面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 • 梅州大埔县:打造全国客家文化扶贫示范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合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圆满完成,为30万居民用水安全保驾护航
- • 梅州经开区签约新能源电池项目,总投资超50亿元,助力绿色发展新篇章
- • 院士工作站落户梅州,科技助力沙田柚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