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蕉岭县试点“稻田画”旅游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纷纷探索出一条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梅州市蕉岭县作为广东省的一个试点县,近年来在乡村旅游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尝试,其中“稻田画”旅游新模式便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稻田画,顾名思义,就是将稻田作为画布,通过种植不同颜色的水稻,绘制出各种图案和文字,形成一幅幅美丽的“大地艺术”。蕉岭县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将稻田画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旅游模式。
在蕉岭县,稻田画旅游新模式的试点工作始于2018年。当时,蕉岭县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村庄,如三圳村、新铺村等,作为试点进行稻田画创作。经过几年的发展,稻田画已经成为蕉岭县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
稻田画旅游新模式的具体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创意设计:蕉岭县邀请专业设计师,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创作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稻田画图案。这些图案既有传统的山水、花鸟,也有现代的卡通、动漫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2. 科学种植:为了保证稻田画的美观和可持续性,蕉岭县采用科学种植技术,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水稻品种,确保稻田画在生长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视觉效果。
3. 互动体验: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稻田画,蕉岭县在稻田画周边设置了观景台、摄影点等设施,并开展了一系列互动体验活动,如稻田画DIY、亲子游等,让游客在游玩过程中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
4. 产业链延伸:稻田画旅游新模式不仅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还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延伸。如农产品加工、农家乐、民宿等,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
稻田画旅游新模式在蕉岭县的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自2018年以来,蕉岭县的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数量逐年攀升,旅游收入也实现了大幅增长。同时,稻田画旅游新模式还带动了当地农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然,稻田画旅游新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如何保证稻田画的美观和可持续性、如何提高游客的体验度、如何平衡农业发展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等。针对这些问题,蕉岭县将继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稻田画旅游新模式,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总之,梅州蕉岭县试点“稻田画”旅游新模式,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更多的地方将涌现出类似的创新模式,为我国乡村旅游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 • 五华县“扶贫车间”:让留守妇女实现就业增收的温暖港湾
- • 蕉岭县徐溪镇百年黄酒开窖仪式:打造沉浸式体验,传承千年酒文化
- • 平远县仁居镇“扎故事”巡游庆丰收:民俗文化绽放新时代光彩
- • 梅县区深入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筑牢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 • 梅州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建研究院,产学研融合再深化,共筑科技创新新篇章
- • 龙岗镇生态漂流项目盛夏迎客,暑期接待量突破5万人次
- • 梅州与粤港澳高校共建产学研基地,共筑科技创新新篇章
- • 大埔县茶阳镇“父子进士”牌坊祭祖仪式启幕,传承百年文化底蕴
- • 蕉岭县文福镇丘成桐祖居:探寻数学大师故里的文化寻根之旅
- • 五华县职业教育城盛大开建,培育技能人才助力产业转型
- • 梅县区:打造“红色研学”特色教育品牌,传承红色基因
- • 梅州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吸引环保企业落户助力绿色发展
- • 梅州实施“扶贫助学”计划,助力3.2万寒门学子圆梦未来
- • 梅县区迈入跨省异地就医新时代:门诊直接结算服务全面开通
- • 兴宁市建成全省首个县级教育融媒体中心,开启教育传播新篇章
- • 梅州籍运动员在全运会摘金,市委市政府发贺电表彰英勇拼搏精神
- • 梅县区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器蓬勃发展,入驻企业突破30家
- • 平远热柘镇地热资源勘探取得突破,温泉开发在即,助力乡村振兴
- • 华南师范大学与梅州市携手共进,开启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新篇章
- • 梅州全面启动校园食品安全“明厨亮灶”行动,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 • 蕉岭县南磜镇竹海长廊:骑行漫步,尽享竹林清风之美
- • 兴宁石马镇万亩油茶基地硕果累累,深加工产业链成型助力乡村振兴
- • 农村电商直播基地孵化百名“乡野网红”,助力乡村振兴
- • 平远县生态工业园引进环保科技企业12家,助力绿色转型升级
- • 梅州首创“乡村人才公寓”:破解外来专家安居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罗岗镇柿子林:秋日金黄果园的采摘与摄影指南
- • 梅州积极开展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提升专项行动,助力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
- • 梅州创新扶贫资产管理模式,成功经验全省推广
- • 平远县中行镇危桥改造工程竣工,3万村民告别出行难
- • 平远县中行镇危桥改造工程圆满竣工,3万村民告别出行难
- • 兴宁市径南镇“十月朝”糍粑节:飘香十里,民俗文化传承千年
- • 梅州金柚太空育种实验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培育抗病新品种
- • 梅州“红色记忆”VR体验馆开馆,数字化再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 • 梅州深入开展扶贫职业技能培训,助力2.6万群众脱贫致富
- • 华侨教育家熊长卿创办的南洋中学史料首次公开展出,见证百年教育传奇
- • 梅州精准扶贫成效显著:贫困发生率降至0.06%,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 丰顺县积极推进温泉康养特色小镇建设,打造生态旅游新名片
- • 丰顺县土壤改良计划助力提升耕地产出效益
- • 梅州绿色建材产业引资创新纪录,绿色经济崛起新篇章
- • 客家黄酒智能化酿造车间正式启用,年产能再攀高峰突破万吨大关
- • 梅州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引资创新模式:绿色发展的新引擎
- • 兴宁市创新教育模式,义务教育阶段“弹性作业”制度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梅州平远县脐橙节签约扶贫项目金额突破3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民国法学家丘汉平法学思想研讨会在华东政法大学成功举办”
- • 梅州蕉岭荣膺“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打造绿色生态旅游新名片
- • 丰顺县高山茶产业助力贫困户稳定脱贫,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五华县龙村镇木雕艺术双年展:传统技艺绽放异彩,吸引海外藏家瞩目
- • 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招商成果丰硕,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梅县区发布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施方案,助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协同发展
- • 梅州兴宁迈入教育信息化新时代:首个县域教育云平台正式上线
- • 梅州启动“名人足迹”旅游专线,串联9县区23处历史遗迹,传承历史文化新篇章
- • 转水镇冷链物流中心竣工,助力农产品损耗率大幅降低
- • 大埔县红色旅游线路助力老区群众脱贫致富
- • 蕉岭县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正式揭牌,为孩子们筑起爱的港湾
- • 梅州客家童谣数字化保护项目荣获国家艺术基金大力支持
- • 梅县区松口古镇荣登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榜单,旅游热度持续攀升
- • 《风味人间》聚焦梅州腐竹,揭秘阳光晾晒技艺传承之美
- • 五华县水寨镇“埔寨纸花”技艺惊艳亮相非遗展,传承与创新共绘民俗画卷
- • 梅县区隆文镇李花节:赏花之余,感受民俗魅力
- • 梅州综合保税区签约12个重大项目,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 梅州启动“客都绿道”千里徒步计划,畅游绿色生态,感受客家风情
- • 梅州五华县创新“足球扶贫”模式获国家点赞:足球助力乡村振兴,谱写新时代扶贫新篇章
- • 兴宁市龙田镇“舞春牛”农耕舞蹈欢庆新春佳节
- • 梅州成立全球首个客家菜大数据研究中心,推动客家菜文化传承与创新
- • 梅州智慧税务服务平台上线,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 • 梅州全力推进“互联网+教育”,打造50所智慧校园试点,引领教育现代化新篇章
- • 蕉岭县广福镇:粤闽边界经济合作区建设助力跨省联动发展
- • 丰顺县温泉康养小镇:投资12亿元,树立全域旅游新标杆
- • 梅州鱼头煮粉荣登“广东十大乡村美食”,传承与创新共谱美食新篇章
- • 梅州鱼头煮粉荣登“广东十大乡村美食”榜单,探寻客家美食的独特魅力
- • 平远县深入推进生态公益林补偿金发放工作,助力绿色发展
- • 大埔县积极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提升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