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迈入智慧农业新时代:全省首个村级农业气象站建成联网
近日,梅州市梅县区南口镇南口村的一处农田里,一个崭新的气象站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个气象站不仅是梅县区首个村级农业气象站,更是全省首个实现联网的村级农业气象站。它的建成,标志着梅州市在智慧农业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据了解,该气象站由梅县区气象局、南口镇人民政府和南口村村委会共同建设,总投资约10万元。气象站配备了自动气象观测设备,能够实时监测气温、湿度、降雨量、风速等气象要素,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气象服务。
“以前,我们种植农作物主要依靠经验,对天气变化的预测不够准确,导致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南口村村民张先生表示,自从村级农业气象站建成联网后,他们可以通过气象站获取到准确的气象信息,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梅县区气象局局长陈先生介绍,村级农业气象站的建成,是梅县区推进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气象站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可以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加精准的气象服务,帮助他们科学种植、合理施肥、适时收获,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气象站的数据将实时传输到梅县区气象局和南口镇人民政府,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陈先生表示,气象站还将与农业部门、农业科研机构等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共同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据了解,梅县区气象局还将依托村级农业气象站,开展农业气象科普宣传,提高农民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同时,通过举办农业气象培训班、发放气象科普资料等形式,让农民掌握更多的气象知识,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梅州市农业局局长李先生表示,梅州市将充分发挥村级农业气象站的作用,推动智慧农业发展。下一步,梅州市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村级农业气象站建设,逐步实现农业气象服务全覆盖。
“村级农业气象站的建成,是梅州市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李先生表示,未来,梅州市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为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全省首个村级农业气象站建成联网,梅州市在智慧农业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将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技助力下,梅州市的农业生产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 • 梅州柚产业升级:年产值突破百亿元,梅州柚产业迎来新纪元
- • 兴宁版画绽放时代光彩:走进中央美院,民间艺术焕发新生
- • 梅县区松口古镇移民文化节:重现下南洋记忆,传承海外华人情
- • 大埔县全面推广校园足球特色课程,助力青少年体育发展
- • 平远县多措并举,建立农产品滞销应急帮扶机制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雁洋镇成功获批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助力乡村振兴
- •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梅州配送中心正式投运,助力区域农产品流通
- • 《"中国儿科之父"钟世藩医学笔记影印本在梅首发,传承医学瑰宝》
- • 梅县区举办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助力农村人才振兴
- • 梅州籍运动员在全运会赛场再创辉煌,斩获3金2银谱写体育新篇章
- • 大埔枫朗镇黄酒产业园盛大投产,年产能突破万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 • 梅州经济发展势头强劲,50个新闻标题展现辉煌成就
- • 梅州老城区意外发现:民国时期饮食账本手稿见证历史沧桑
- • 梅州智慧园区项目荣获省级重点支持,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 三角镇数字人民币试点进农村,200家商户支持无感支付,开启智慧乡村新篇章
- • 梅州松口古镇荣登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单,展现客家文化魅力
- • 梅州20亿元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正式设立,助力龙头企业腾飞
- • 梅州诞生首位“客家菜女厨神”:95后姑娘摘得桂冠,传承客家美食文化
- • 蕉岭县全面推进,实现自然村卫生站全覆盖,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县多措并举,全力打造交通安全文明示范路
- • 蕉岭县南磜镇林下经济示范区种植仿野生灵芝超千亩,助力乡村振兴
- • 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圆满通过验收,成功孵化45家企业
- • 梅州客家预制菜产业联盟成立,携手共进抢抓万亿市场新机遇
- • 梅州全省首个村级农业气象站建成联网,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 • 大埔县茶阳镇“父子进士”牌坊祭祖仪式启幕,传承百年文化底蕴
- • 粤港澳台青年乡村振兴创意大赛在梅州盛大启幕,共筑美好乡村新篇章
- • 梅州蕉岭县创新举措,试行“走教制”缓解音体美教师短缺问题
- • 丰顺县埔寨火龙表演震撼上演,传统民俗焕发新活力
- • 梅州吹响“未来教育家”培养计划号角,培育本土教育领军人才
- • 梅州发布乡村非遗活化利用十大典型案例,传承与创新共谱新篇章
- • 梅州湾区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圆满成功,共享千项科技成果助力区域发展
- • 蕉岭县试点AI智慧课堂应用项目:开启教育新篇章
- • 五华县安流镇青龙寨:古寨墙与田园风光的怀旧之旅
- • 蕉岭县循环经济产业园荣获省级绿色示范基地称号,绿色发展引领产业新风尚
- • 《风味人间》聚焦梅州腐竹,揭秘阳光晾晒技艺传承之美
- • 梅江区西郊街道“客家传统服饰快闪秀”吸睛,传承与创新交相辉映
- • 五华县教育局发布教师轮岗交流方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 • 客家传统民俗文化节荣登全国文旅融合示范项目榜单
- • 梅州黑蒜炖汤荣获国际养生膳食金奖,传承与创新共铸美味传奇
- • 梅州吹响“教育强镇复评”号角,强化镇级教育责任再升级
- • 兴宁市龙田镇“千年古墟复兴计划”首期工程竣工,历史与现代交融焕发新活力
- • 丰顺县勇立潮头,打造粤东首个县级教育大数据中心
- • 华侨摄影家李玉阶抗战影像展开幕:200幅作品首度公开,见证历史风云
- • 华阳镇红色农旅综合体盛大开业,VR技术助力革命历史场景重现
- • 大埔县全面推进“一校一品”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 • 梅县区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助力创业,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
- • 梅州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速,助力湾区“菜篮子”新基地崛起
- • 梅州铜箔之都产业配套项目集中签约,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五华长乐学宫再现传统开笔礼,百名学童朱砂启智,传承文化新篇章
- • 金山街道屋顶光伏全覆盖,村民年享发电分红超千元,绿色致富新篇章
- •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落户梅州,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兴宁市开展“暖心驿站”关爱户外劳动者,传递温情与关怀
- • 梅州经济发展新篇章:50个新闻标题见证辉煌成就
- • 国际汉学研讨会聚焦胡曦《湛此心斋诗话》海外传播影响
- • 梅州创新“扶贫生态银行”:绿色资产变现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籍运动员在全运会上一举夺魁,斩获3金2银创佳绩
- • 梅州再获殊荣:获批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探索生态经济新模式
- • 华侨将军陈节烈士遗物回家:缅北抗战血衣见证历史荣光
- • 大埔西河镇举行清明春祭,张氏家风家训引共鸣
- • 清代数学家吴兰修《方程考原》在数学史教材中的地位与价值
- • 梅州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中心成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迈上新台阶
- • 梅州特色小镇开发:港澳资本注入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百年榕树下的美食盛宴:一场别开生面的三十种粄食现场教学体验
- • 梅州湾区产业基金规模达50亿,重点聚焦新兴产业引领区域经济腾飞
- • 梅县区丙村镇“客家娘酒”非遗工坊荣膺省级示范基地
- • 梅州梅江区创新举措,打造“扶贫夜市”助力农产品月销千万
- • 平远县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县创新教育发展,推出教师终身学习学分银行制度
- • 梅州大埔笋粄制作技艺走进高校非遗课堂,传承与创新共舞
- • 客家刺绣大师杨雪友作品惊艳巴黎时装周,非遗技艺闪耀国际舞台
- • 平远仁居镇焕新颜:明清古驿道遗址发现,红色文旅长廊即将建成
- • 兴宁市罗岗镇“扛公王”民俗活动引万人参与,传承民间文化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