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南磜镇发现民国“社账本”:农耕祭祀细节曝光,千年古村文化传承再现

近日,广东省蕉岭南磜镇的一处古村落中,当地村民在修缮古宅时意外发现了一本民国时期的“社账本”。这本账本详细记录了当地农耕祭祀的细节,为研究我国南方农耕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据了解,这本民国“社账本”由当地村民保管,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账本封面为红色,上面写着“南磜社账”四个大字,字体古朴。翻开账本,可以看到里面详细记录了民国时期南磜社的农耕祭祀活动、物资分配、费用支出等内容。
南磜社位于蕉岭南磜镇,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这里的村民世代以农耕为生,保留着许多传统的农耕祭祀习俗。这本“社账本”的发现,让人们对南磜社的农耕祭祀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账本中记载的农耕祭祀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 春耕祭祀:每年春耕前,村民会举行祭祀仪式,祈求丰收。祭祀过程中,村民们会向土地神、五谷神等神灵献上供品,如酒、肉、面食等。
2. 立夏祭祀:立夏时节,村民们会举行祭祀仪式,感谢神灵保佑农作物生长顺利。祭祀活动中,村民们会向神灵献上五谷、水果等供品。
3. 秋收祭祀:秋收时节,村民们会举行祭祀仪式,感谢神灵保佑农作物丰收。祭祀活动中,村民们会向神灵献上丰收的粮食、水果等。
4. 冬至祭祀:冬至时节,村民们会举行祭祀仪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祀活动中,村民们会向神灵献上酒、肉、面食等供品。
此外,账本中还详细记录了南磜社的物资分配和费用支出。村民们将收获的粮食、蔬菜等物资按照家庭人口数量进行分配,确保每个家庭都能过上温饱的生活。同时,村民们还会将一部分物资用于祭祀活动,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
这本民国“社账本”的发现,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南磜社农耕祭祀的细节,也让我们看到了我国南方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传统农耕文化逐渐消失。而南磜社的村民们却依然坚守着这些传统,将农耕祭祀文化传承下去。
专家表示,这本“社账本”对于研究我国南方农耕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还让我们看到了农耕祭祀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希望这本“社账本”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我国的农耕文化。
- • 大埔县蜜柚深加工生产线正式投产,年消化万吨鲜果助力乡村振兴
- • 真空包装技术革新:笋粄保鲜期延长3倍,传统美食焕发新活力
- • 五华县劳动技能竞赛助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培育新时代技能人才
- • 兴宁市校企合作,创新电商扶贫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
- • 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荣膺国家三级博物馆称号,传承农耕文明新篇章
- • 抗日儒将赵公武军事日记捐赠仪式举行,填补粤军抗战研究空白
- • 梅江区隆重表彰十大“最美教师”,致敬教育事业的守护者
- • 平远县东石镇七夕香火龙非遗活动申报国家级:传承千年民俗,弘扬传统文化
- • 梅江区冬至祭祖大典:传承孝道文化,共度传统佳节
- • 五华县扶贫产业联盟:凝聚力量,推动规模效应,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首座抽水蓄能电站正式并网发电,助力绿色能源发展
- • 《热血传奇》2025新服震撼开启:四端互通、千人攻沙、真元宝福利来袭
- • 《晚清外交官梁诗五家族跨国书信集出版:百年华侨史的珍贵见证》
- • 梅州全力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新增图书馆藏书30万册,助力青少年阅读成长
- • 传统小吃萝卜丸,逆袭成为健身代餐新宠
- • 五华县华城镇河道治理工程:防洪灌溉,助力20个自然村发展
- • 五华县奋力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助力全民健康
- • 蕉岭县广福镇“打醮”习俗:百年信仰的传承与延续
- • 蕉岭县“零碳乡村”试点项目获国家发改委点赞,绿色转型再添新动力
- • 平远县扶贫产业孵化园:培育新型主体,助力乡村振兴
- • 五华县扶贫产业联盟:合力推动规模效应,助力脱贫攻坚战
- • 梅州打造全国最大单枞茶种质资源圃,品种保存超600个
- • 古法复刻《随园食单》记载的客家炙烤乳猪:传统美食的传承与创新
- • 梅县区申报“中国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顺利通过初审,客家文化保护迈出重要一步
- • 梅州客家古村落焕发生机: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州法院集中宣判涉黑恶案件,37人获刑,彰显法治权威
- • 五华县华阳镇古邑城墙光影秀:再现千年风华,点亮历史长河
- • 蕉岭县蓝坊镇:百年酒香,探寻客家米酒的酿造工艺之谜
- • 兴宁市福兴街道“百年学堂文化复兴计划”正式启动,传承历史,焕发新活力
- • 梅州全面启动“千企技改”工程,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加速推进
- • 大埔县湖寮镇客家民俗文化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传承客家文化瑰宝
- • 梅州丰顺埔寨火龙: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瑰宝
- • 兴宁市叶塘镇“共享菜园”成热门,城市居民纷纷认领农田体验农耕生活
- • 梅州吹响“客都森林城市”建设号角,新增绿地500公顷助力生态宜居
- • “客家文化研讨会聚焦宋湘书法艺术,百余真迹首次公开展出”
- • 梅江区与高校携手共建教师发展中心,共育教育英才
- • 梅州五华县创新“扶贫田间学校”助力培育技术能手,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百侯镇明清古建筑群荣获省级文保专项资金,传承历史文脉焕发新活力
- • 梅州生态补偿试验区创新引入碳汇交易机制,助力绿色发展
- • 梅江区老旧工业区华丽转身,文创园入驻企业达百家,焕发新活力
- • 梅县区畲江镇“古法蓝染技艺复兴计划”正式启动,传承千年技艺焕发新生
- • 梅县区智慧农贸市场启用AI价格监测系统,引领市场管理新篇章
- • 梅县区农村公路拓宽工程助力20个行政村发展新篇章
- • 梅州“客商回归”工程签约项目总投资达300亿元,助力家乡经济发展
- • 五华周江镇龙狮汇演破纪录:188头瑞兽同台献技,盛况空前!
- • 省级产业转移园落户梅州成效显著,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梅州荣登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描绘新时代乡村发展新蓝图
- • 蕉岭县南磜镇竹海长廊:骑行漫步,尽享竹林清风之美
- • 梅州大埔县乡村学校“一校一游泳池”目标的实现: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 • 废弃矿山变景区,梅州生态修复催生旅游经济新亮点
- • 梅州乡村非遗活化利用:十大典型案例引领乡村振兴新风尚
- • 平远县稀土新材料项目盛大开工,年产能突破万吨级,助力我国稀土产业发展
- • 五华县光伏扶贫项目助力3万农户增收,年发电收益突破5000万元
- • 梅州客家传统服饰展惊艳巴黎中国文化周,展现千年客家文化魅力
- • 梅州跨境数据存储中心项目引资超15亿,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 • 梅县区丙村镇“扛关爷”巡游保平安:传统民俗与现代文明的和谐交响
- • 我国“撂荒地整治三年行动”成效显著,复耕面积突破十万亩
- • 梅江区客家娘酒开酿仪式举行,古法工艺飘香四海
- • 潘田镇秸秆综合利用厂投产,生物质燃料助力绿色转型
- • 梅州梅县区金柚产业助力万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 • 梅州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项目喜获央企投资,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 • 梅江区客家非遗体验馆:沉浸式体验民俗技艺的活态传承
- • 梅州教育基金会发放助学金,2000名困难学子受益圆梦校园
- • 梅州首届客家娘酒文化创意大赛盛大启幕,客家文化焕发新活力
- • 梅州蕉岭县创新扶贫模式,全省首个扶贫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正式成立
- • 五华长乐学宫再现传统开笔礼,百名学童朱砂启智,传承文化新篇章
- • 探秘梅县区灵光寺:千年古刹与生死树的神秘传说
- • 梅州实施“扶贫车间星级评定”激发发展活力
- • 梅州:跨县产业集群崛起,打造粤闽赣边区农业枢纽
- • 兴宁市黄陂镇石屋古村:石头民居与客家山歌的活态传承
- • 蕉岭县创新扶贫互助金模式,破解资金短缺难题
- • 梅江区试点老旧小区物业费政府补贴机制,提升居民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