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丙村镇“扛关爷”巡游,共筑平安和谐家园
在广东省梅县区丙村镇,每逢佳节或庆典,都会出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村民们抬着关公像巡游,祈求平安。这一传统习俗,被称为“扛关爷”巡游,已成为丙村镇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是村民们心中守护家园平安的重要仪式。
关公,即关羽,被誉为“武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英雄人物。在梅县区丙村镇,关公被当地村民视为守护神,象征着正义、忠诚和勇武。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丙村镇传统的“关公诞”,这一天,村民们会举行盛大的“扛关爷”巡游活动,以此表达对关公的崇敬之情,同时也为村庄祈求平安、丰收。
清晨,随着一声声锣鼓声,巡游队伍开始集结。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头戴花环,手持香烛,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巡游队伍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关公像。这尊关公像高大威猛,手持青龙偃月刀,神态威严。村民们用肩膀扛起关公像,步履坚定地走在队伍的最前方。
巡游队伍经过村庄的主要街道,一路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村民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沿途的居民们也纷纷走出家门,为巡游队伍加油助威。整个村庄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中。
“扛关爷”巡游不仅是一项传统文化活动,更是村民们团结一心、共筑平安家园的生动体现。在巡游过程中,村民们相互扶持,共同承担起扛起关公像的重任。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正是丙村镇村民们的宝贵财富。
据了解,丙村镇“扛关爷”巡游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相传,很久以前,丙村镇曾遭受自然灾害和盗贼的侵扰。村民们为了祈求平安,便抬着关公像巡游,希望关公神灵能够保佑村庄平安。从此,这一传统习俗便流传下来,成为了丙村镇村民心中的守护神。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丙村镇“扛关爷”巡游活动也在不断创新。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一传统文化,村民们还结合现代元素,将巡游活动与文艺表演、民俗展示等相结合,使巡游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巡游活动也成为了丙村镇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在“扛关爷”巡游活动中,村民们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体会到了团结互助、共筑平安家园的重要性。正如一位村民所说:“通过扛关爷巡游,我们感受到了村庄的凝聚力,也更加珍惜我们共同的家园。”
总之,梅县区丙村镇“扛关爷”巡游活动,不仅是一项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更是村民们团结一心、共筑平安和谐家园的生动实践。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传统习俗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传承、发扬光大。
- • 梅州金柚丰收季盛大启动,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升级
- • 丰顺捆粄成为高铁新宠,日均销售千份,传承地方美食魅力
- • 梅州首部名人主题AI数字人“诗圣宋湘”正式上线,传承文化新篇章
- • 梅县区实施特困家庭住房保障计划,温暖民生工程助力幸福生活
- • 兴宁市叶塘镇“百年骑楼光影艺术展”持续升温,文化盛宴引众人瞩目
- • 梅州吹响扶贫云课堂号角,助力培育10万新型职业农民
- • 梅州首个县域教育云平台在兴宁正式上线,开启智慧教育新篇章
- • 梅江区西郊街道“客家传统服饰快闪秀”吸睛,传统韵味与现代风采完美融合
- • 蕉岭新铺镇发现清代“石窟河船工号子”手稿,揭秘古船工生活画卷
- • 非遗传承人复原清代客家八宝葫芦鸭: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 • 梅州农业大数据中心正式上线,实时监测万亩耕地墒情助力智慧农业发展
- • 五华安流镇木偶剧团扬帆出海,将赴东南亚巡演展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 • 平远八尺镇复原“酒瓮祭”仪式,千年酿酒文化焕新生
- • 梅州客家糯米糍空降直播间,五分钟售罄三万盒,传统美食新零售模式再掀热潮
- • 梅州客家娘酒鸡荣登“广东十大养生膳”榜单,传统美食焕发新光彩
- • 梅州校园书香浓郁,“书香校园”建设再添新动力
- • 探秘兴宁市永和镇客天下景区:沉浸式客家民俗风情园,感受客家文化的魅力
- • 全国富硒功能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梅州正式成立,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 • 兴宁径南镇首届山歌擂台赛盛大开幕,即兴对唱展风采
- • 梅江区三角镇客家娘酒酿造技艺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传承千年酒文化
- • 梅州蕉岭县创新举措:试行“走教制”缓解音体美教师短缺问题
- • 客家传统医药融入乡村康养旅游体系:传承与创新的双赢之路
- • 民国建筑大师林克明手绘广州中山纪念堂原稿回乡:一段跨越时空的建筑传奇
- • 蕉岭县新铺镇“赛柚灯”中秋民俗别具特色
- • 蕉岭县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千户卫生厕改造圆满完成
- • 梅州建成粤东最大冷链物流中心,助力农产品新鲜外运
- • 客商银行创新金融模式,助力梅州小微企业蓬勃发展
- • 平远仁居镇古韵新篇:明清古驿道遗址焕发新生,红色文旅长廊即将崛起
- • 梅州梅县机场加密直飞北京、上海航线,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梅江区金山文创园盛大开园,文旅融合助力区域发展新篇章
- • 梅江区城北镇“一村一品”成果展盛启,花卉苗木产值突破亿元
- • 梅州现代种业创新园盛大开园,优质种苗辐射粤闽赣地区
- • 《南洋侨领伍佐南家族档案归国,揭秘民国海外客商网络的历史奥秘》
- • 兴宁市新建现代化体育馆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助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 • 梅江区深入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助力教育生态优化
- • 梅州客家擂茶文化节盛况空前,万名游客共赴茶香之旅
- • 蕉岭县打造全球最大仙人草种植基地,年产量占全国七成
- • 大埔县倾力打造“书香校园”阅读推广计划,助力青少年成长
- • 梅州籍影视明星慷慨捐资千万,助力家乡教育事业发展
- • 梅江区试点“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新模式:携手共育,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梅州数字政府建设提速,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98%,便捷服务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 • 梅州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规划获批,侨资引进创新高,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五华县教育局发布教师轮岗交流方案,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 • 梅县区白渡镇宋湘故居:探寻清代才子故里的诗书文化之源
- • 大埔县“书香校园”阅读推广计划:播撒知识的种子,点亮智慧之光
- • 梅州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成功落地,开启绿色低碳新篇章
- • 蕉岭县蓝坊镇“擂茶宴”:一场传递客家待客之道的盛宴
- • 梅州创新举措,全省首个扶贫产品溯源认证平台建成
- • 五华县开启困难群众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助力公平正义
- • 东石镇脐橙出口基地荣获欧盟认证,首单20吨脐橙顺利发往荷兰
- • 粤港澳大湾区名师工作室落户梅州中学,助力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
- •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再升级,梅州生产基地增至120个
- • 蕉岭县创新扶贫互助金模式,破解资金短缺难题
- • 平远县南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探寻佛文化与丹霞地貌的双重奇观
- • 梅州五华县创新“红色旅游+扶贫”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永和镇村级合作社联盟崛起,特色农产品电商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首创“乡村振兴数字地图”,助力精准管理推动乡村发展新篇章
- • 大埔县深入开展“光明行动”,为白内障患者免费提供手术援助
- • 数学家丘成桐祖居地迎来新地标:数学主题公园动工,几何迷宫体验区成亮点
- • 客家传统烫皮技艺:申报联合国教科文非遗项目,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梅州鱼头煮粉荣登“广东十大乡村美食”,传承与创新共谱美食新篇章
- • 蕉岭三圳镇“重现打斗四”习俗,邻里共食传佳话
- • 蕉岭县扶贫艺术团:以文化浸润激发群众志气,助力脱贫攻坚战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再升级,文旅产值突破300亿元,助力客家文化繁荣发展
- • 客家传统烫皮技艺:申报联合国教科文非遗项目的文化瑰宝
- • 梅州创新“互联网+消费扶贫”模式助力农民增收,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平远县林下经济种植项目助力拓宽增收渠道,乡村振兴新路径
- • 五华县石雕艺术节盛大揭幕,百件非遗作品集中亮相,传承与创新共舞
- • 梅州科技创新企业迎来重大利好:专项扶持政策助力产业升级
- • 蕉岭县长寿文化节盛大开幕,推广客家养生传统
- • 蕉岭县南磜镇盛大举办“客家山歌剧原创剧本大赛”
- • 嘉应学院与梅州企业携手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共谋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