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将军陈烙痕抗战文物捐赠仪式在印尼雅加达同步举行,传承抗战精神
近日,一场特殊的捐赠仪式在印尼雅加达举行,吸引了众多历史爱好者和华侨华人关注。此次捐赠仪式的主角是华侨将军陈烙痕,他将自己珍藏多年的抗战文物无偿捐献给印尼,旨在传承抗战精神,弘扬爱国主义。
陈烙痕将军,原名陈锡铭,1912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他曾在抗日战争期间担任中国远征军高级将领,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此次捐赠的文物包括抗战时期使用的武器、军装、勋章等珍贵物品,共计数百件。
捐赠仪式在印尼雅加达的华侨文化中心举行,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印尼华侨华人纷纷前来观看,共同缅怀抗战英雄,传承抗战精神。捐赠仪式上,陈烙痕将军发表了感人肺腑的讲话,他表示:“这些文物是我亲身经历的历史见证,我希望通过捐赠,让更多的人了解抗战历史,铭记抗战英雄。”
印尼华侨华人社团代表在仪式上表示,陈烙痕将军的捐赠行为充分体现了华侨华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对印尼人民的友好情谊。他们表示,将充分利用这些珍贵文物,开展抗战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年轻一代了解抗战历史,珍惜和平生活。
此次捐赠仪式得到了印尼政府的高度重视。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在致辞中表示,陈烙痕将军的捐赠是对印尼和中国人民友谊的象征,也是对印尼抗战历史的尊重。他希望这些文物能够成为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促进两国文化交流。
捐赠仪式结束后,陈烙痕将军与印尼华侨华人代表共同参观了华侨文化中心,并参观了即将展示的抗战文物。参观过程中,陈烙痕将军详细介绍了每件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让在场的观众深受感动。
此次捐赠仪式的成功举行,不仅是对陈烙痕将军爱国情怀的肯定,更是对印尼华侨华人团结一心、传承抗战精神的赞扬。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当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据悉,这些抗战文物将在印尼华侨文化中心设立专门的展厅进行展示,供广大民众参观学习。此次捐赠仪式的成功举行,必将为印尼和中国的文化交流、民间友好交往注入新的活力。
- • 梅州客家酿豆腐荣登“中华地标美食”名录,传承与创新共绘客家美食新篇章
- • 梅州五所中小学荣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称号
- • 梅州筹建客家华侨博物馆,助力海外文物史料征集之旅
- • 五华县华阳镇“古邑城墙光影秀”再现千年风华,点亮历史记忆
- • 梅州“客都草鱼”养殖标准发布,助力构建绿色生态产业链
- • 梅州兴宁再获中央财政支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全面启动
- • 梅江区三角镇客家娘酒酿造技艺数字博物馆上线,传承千年酿酒文化
- • 梅州柚精深加工生产线投产,助力产业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3倍
- • 客家围龙屋营造技艺传习所开讲,梁伯聪曾孙现场授课传承非遗文化
- • 梅州首条智慧物流专线开通,农产品24小时直达大湾区,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县试点“社区微工厂”:创新模式促进灵活就业
- • “岭南第一才子”李士淳家训入选省级非遗,明代教育理念焕发新生
- • 梅州客家娘酒产业蓬勃发展,年产值突破10亿,助力万人就业
- • 梅州“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成效显著,经济腾飞势头强劲
- • 蕉岭县全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打造美丽乡村新面貌
- • 梅州打造粤东最大冷链物流中心,助力农产品损耗率降低30%
- • 兴宁市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
- • 梅州创新扶贫资产管理模式,经验全省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客家娘酒荣登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录,传承千年酒文化
- • 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试点成效显著,授信总额突破20亿
- • 95后客家姑娘摘得“客家菜女厨神”桂冠,梅州骄傲!
- • 梅县区“扶贫助学基金”: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助力学子梦想起航
- • 《梅州客家方言保护条例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共筑方言保护新篇章》
- • 五华县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助力动态监测,成效显著
- • 兴宁石马镇万亩油茶基地丰收,深加工产业链成型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首条跨市城际公交线路开通,助力潮汕地区互联互通
- • 大埔县百侯古镇再现明清婚俗,“六礼”引游客驻足
- • 梅州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筑牢师生安全防线
- • 梅州全力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2.0全员培训,助力教育现代化发展
- • 梅州发布乡村非遗活化利用十大典型案例,传承与创新共舞
- • 梅县区打造“红色研学”特色教育品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 • 五华县转水镇温泉度假村盛大开业,填补县域高端文旅空白
- • 五华横陂镇首届客家武术大赛盛大开幕,李家拳法大放异彩
- • 梅江区智慧农业示范区实现农产品溯源全覆盖,守护食品安全新篇章
- • 五华县安流镇东礼大桥通车,破解10万群众出行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县砂田镇“高山茶文化节”:演绎采茶戏非遗魅力
- • 蕉岭县扶贫预制菜产业链延伸,拓宽增收空间助力乡村振兴
- • "中国植物病理学之父"戴芳澜科研仪器回乡展出,传承科学精神
- • 梅州抽水蓄能电站并网发电,助力我国绿色能源发展,年减碳量达百万吨级
- • 客家古法猪油拌饭:梅州街头早餐档唤醒味蕾的记忆
- • "岭南第一清官"蓝钦奎廉政文化论坛达成10项研究成果
- • 程江镇红色研学基地揭牌,古驿道变身沉浸式党史课堂
- • 梅州市教育局重磅推出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新举措,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梅州与广州中医药大学携手共建南药研究院,共谋中医药产业发展新篇章
- • 梅州智慧农业装备产业园盛大开工,年产值预计突破30亿
- • 梅州创新举措:推出“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农户可出售生态效益
- • 大埔县“稻渔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助力农民增收
- • 蕉岭县南磜镇“客家山歌新锐创作营”:传承与创新共谱山歌新篇章
- • 蕉岭县扶贫创业大赛:挖掘创新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首条海底捞入驻,首日排队超4小时,食客热情高涨!
- • 蕉岭县启动乡村医生能力提升三年培训计划,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现罕见“双彩虹”奇观,朋友圈瞬间被刷爆!
- • 丰顺县黄金镇竹编工艺非遗工坊助力农民增收,传承与创新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五华县城乡融合示范区试点经验: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全省推广助力全面振兴
- • 兴宁石马镇万亩油茶基地硕果累累,深加工产业链逐步成型
- • 全面覆盖乡村青少年宫,助力素质教育新篇章
- • 梅州筹建全球客家名人数据库,已收录127位历史人物数字档案
- • 梅州客家赏灯节盛大开启,千盏花灯映照围屋古韵
- • 梅州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正式动工,打造粤东地区文化旅游新地标
- • 梅江区长沙镇滨江湿地公园盛大开放,新增绿地50公顷,为市民带来绿色福祉
- • 梅州打造全省最大南药种植基地,产值突破15亿,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实施“扶贫车间星级评定”激发发展活力
- • 平远县金穗谷:农耕体验与亲子研学游的理想目的地
- • 大埔县百侯镇古村落修复工程圆满竣工,文旅融合焕发百年围屋新活力
- • 梅江区创新举措,率先试行“家长学校”联动育人新模式
- • 平远县差干镇七夕“接仙女”习俗温情延续:千年古韵,情意绵长
- • 蕉岭县三圳镇“九社十八坊”传统美食街焕发新活力,传承与创新共舞
- • 蕉岭县扶贫驿站搭建就业供需对接平台,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跨县产业集群崛起,打造粤闽赣边区农业枢纽
- • 梅县区松口古镇移民文化节:重现下南洋记忆,传承海外华人精神
- • 丰顺留隍镇“九皇斋”文化节:素食文化引领养生热潮
- • 丰顺县留隍镇鹿湖禅寺:禅意山水与温泉养生的完美融合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