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蜜柚深加工生产线投产,果肉利用率再创新高,达98%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近日,位于广东省大埔县的蜜柚深加工生产线正式投产,这不仅标志着大埔蜜柚产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更将果肉利用率提升至98%,为我国农产品深加工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
大埔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我国著名的蜜柚之乡。蜜柚以其独特的口感、丰富的营养和较高的药用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在传统加工模式下,蜜柚的果肉利用率较低,大量资源被浪费。为提高蜜柚的附加值,大埔县积极推动蜜柚深加工产业发展。
此次投产的蜜柚深加工生产线,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实现了蜜柚从原料到产品的全自动化生产。该生产线主要生产蜜柚汁、蜜柚果肉、蜜柚果酱等产品,其中蜜柚果肉利用率高达98%,创下了我国农产品深加工领域的先河。
蜜柚深加工生产线的投产,对大埔县蜜柚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提高了蜜柚的附加值,使农民从中获得更多收益。据统计,蜜柚深加工产品每吨的附加值是鲜果的3至5倍,这将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其次,蜜柚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优化大埔县的产业结构。蜜柚深加工产业涉及种植、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此外,蜜柚深加工生产线的高效运行,还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蜜柚深加工过程中,对蜜柚皮、核等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实现了绿色生产。
据悉,大埔县蜜柚深加工生产线在投产前,已经经过了严格的试验和调试。为确保产品质量,生产线采用了一整套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出厂,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
未来,大埔县将继续加大蜜柚深加工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将进一步提升蜜柚深加工技术水平,提高果肉利用率;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市场,将大埔蜜柚深加工产品推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总之,大埔蜜柚深加工生产线的投产,不仅为我国农产品深加工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更为大埔县蜜柚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埔蜜柚深加工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 • 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村荣膺省级非遗体验基地,传承与创新共绘文化新篇章
- • 客商银行创新金融模式,助力梅州小微企业蓬勃发展
- • 兴宁竹板歌焕新颜:传统说唱与流行音乐完美碰撞
- • 梅州稀土新材料研发基地签约中科院团队,共筑科技创新新篇章
- • 梅州客家小吃惊艳国际邮轮,美食文化走向世界舞台
- • 梅州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验收,年接待游客量再创新高
- • 梅州创新“扶贫联合体”模式助力37个贫困村脱贫致富
- • 客家传统烫皮技艺:申报联合国教科文非遗项目的文化瑰宝
- • 梅州建成全省最大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 • 客家古法猪油拌饭重现梅州街头早餐档,唤醒味蕾的乡愁记忆
- • 兴宁市全面启动“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助力青少年科技创新梦想起航
- • 梅州新材料中试基地投入使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显著提升
- • 梅州市全面启动“人才强市”计划,百万补贴助力高端人才引进
- • 《传奇世界》新服今日开测!首充6元送“瞬移特戒”,比奇城风云再起
- • 梅州传统技艺创新中心获文创基金注资,助力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 • 中国首条民营铁路缔造者陈宜禧铜像在梅州落成 铁路主题公园同步开放,传承百年铁路精神
- • 梅州创新扶贫联合体模式助力37个贫困村华丽蜕变
- • 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荣获国家三级博物馆称号
- • 梅江区千佛塔:登塔揽胜,俯瞰梅城全景
- • 大埔县客家围屋活化利用项目成功吸引文旅投资8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试点“以竹代塑”工程,助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 • 兴宁石马镇古民居修缮完成,客家建筑群焕新成为文旅新地标
- • 梅州首创“光伏扶贫+农业”模式,助力千户家庭脱贫致富
- • 梅县区现代农业科技园培育新品种水稻,亩产创新高,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客家娘酒荣登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录,传承千年酒文化
- • 五华县全力推进“互联网+教研”协同平台建设,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 • 平远县荣获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新改建公路380公里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圆满完成,盘活资产超5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客家阿婆手作芋丝酥在TikTok上点击量破千万,传统美食的“新潮流”之旅
- • 平远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成果丰硕,新增耕地千亩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五华县“消费扶贫月”活动签约金额突破亿元大关,助力脱贫攻坚战
- • 蕉岭县绿色建材产业集群荣获国家特色产业基地称号
- • 梅州兴宁纺织业迈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助力生产效率翻倍
- • 梅州客家预制菜产业联盟成立,抢抓万亿市场新机遇
- • 梅州市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召开,共庆辉煌成就
- • 梅州高考本科上线率再创新高,谱写教育新篇章
- • “范汉杰将军黄埔军校文物展揭幕:重温名将军事指挥艺术,传承革命精神”
- • 梅县区白渡镇“宋湘诗词文化长廊”落成揭幕,传承千年文化韵味
- • 梅州与粤港澳高校共建产学研基地,共谋科技成果转化新篇章
- • 梅州:打造全省最大丝苗米育种基地,良种覆盖率突破95%
- • 梅州启动“家校共育”计划,共筑学生心理健康防线
- • 大埔茶阳镇历史文化街区焕新颜:千万级保护修缮资金助力古韵传承
- • 丰顺县温泉资源开发助力乡村旅游扶贫,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客都渔歌"品牌全新发布,引领特色水产产业链发展新潮流
- • 华侨教育家熊长卿创办的南洋中学史料首次公开展出,历史记忆焕发新光彩
- • 梅江区老旧小区改造助力消费市场增长,实现经济效益与民生双赢
- • 兴宁市“扶贫车间”进驻易地搬迁安置点,助力脱贫攻坚战
- • 五华县中医院新综合大楼正式启用,医疗服务再上新台阶
- • 五华棉洋镇:千年客家文化瑰宝——民国“山歌抄本”收录千首情歌
- • 梅州客家博物馆盛大启幕“千年文脉”特展,3D技术再现36位先贤生活场景
- • 梅县区扶贫法律援助:多措并举保障群众权益
- • 华侨教育家熊长卿创办的南洋中学史料首次公开展出,见证百年教育传奇
- • 梅州特色农产品闪耀国际农食博览会,展示中国农业魅力
- • 西郊街道社区食堂助农新举措:每周采购滞销农产品超2吨,温暖民心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罗岗镇柿子林:秋日金黄果园的采摘与摄影指南
- • 大埔县客家围屋活化利用项目成功吸引文旅投资8亿元,焕发古厝新活力
- • 梅州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年交易额突破5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客家民俗学家张祖基后人慷慨捐赠:民国时期田野调查手稿重现世间
- • "客都渔歌"品牌发布,引领特色水产产业链新潮流
- • 蕉岭县扶贫艺术团:以文化浸润激发志气,助力脱贫攻坚战
- • 兴宁市残疾人辅助器具共享服务中心落成,助力残疾人生活品质提升
- • 梅县区松源镇王氏大宗祠祭典荣登市级非遗名录,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五华县“足球之乡”再创佳绩,青少年联赛斩获省级冠军
- • 五华县水寨镇“埔寨纸花”技艺惊艳亮相非遗展,传统之美焕发新生
- • 非遗美食走进校园:千名学生同做老鼠粄,传承文化乐趣无穷
- • 梅州中考新增客家文化常识考查模块:传承客家文化,提升综合素质
- • 梅州职业技术学校与珠三角企业签订人才输送协议,共育高素质技术人才
- • 梅州生态旅游节签约项目超百亿,康养产业成投资热点
- • 院士吴恒兴捐赠肿瘤医学手稿回乡,助力故乡专科图书馆建设,惠及医学生
- • 海外客属社团组团返乡品尝地道酿豆腐,共叙乡情
- • 兴宁市罗浮镇首届客家山歌文化节盛大开幕,传承非遗助力乡村旅游
- • 丰顺县温泉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十条精品养生路线引领休闲养生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