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建研究院,产学研融合再深化:共创科技发展新篇章

近日,梅州市政府与华南理工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华南理工大学梅州研究院。这是梅州市在产学研融合道路上迈出的又一重要步伐,标志着双方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将实现更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
梅州市作为广东省的重要城市,近年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致力于打造成为广东省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华南理工大学作为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在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优势。此次双方共建研究院,旨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梅州市乃至华南地区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华南理工大学梅州研究院将以“产学研融合”为核心,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基础研究。研究院将依托华南理工大学的科研优势,围绕梅州市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为梅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研究院将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华南理工大学科研成果在梅州市落地生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助力梅州市产业升级。
三是培养创新人才。研究院将发挥华南理工大学的人才培养优势,为梅州市输送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人才,为梅州市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四是促进产学研合作。研究院将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华南理工大学与梅州市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良好格局。
此次共建研究院,对于梅州市和华南理工大学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于梅州市来说,共建研究院有助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梅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梅州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对于华南理工大学来说,共建研究院有助于拓展科研平台,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总之,华南理工大学梅州研究院的成立,是梅州市和华南理工大学共同探索产学研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径的重要举措。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研究院必将为梅州市乃至华南地区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共创科技发展新篇章。
- • 兴宁径南镇首届山歌擂台赛盛大开幕,即兴对唱展风采
- • “乡村儿童营养改善计划:温暖阳光洒向10万名学生”
- • 梅州客家娘酒荣登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录,传承千年酒文化焕发新光彩
- • 兴宁版画绽放时代光彩:走进中央美院,民间艺术焕发新生
- • 梅州首条双向六车道高速通车,闽粤两省交通动脉再升级
- • 梅州试点“校园农场”劳动教育新模式,培养新时代劳动精神
- • 梅州五华县艾草产业崛起:亿元产业集群助力扶贫攻坚
- • 梅州“云上茶园”项目荣获全国数字农业创新奖,引领智慧农业新风尚
- • 梅县区雁洋镇荣获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称号,助力乡村振兴
- • 农田水利升级工程圆满竣工,高效节水灌溉助力10万亩农田焕发新生
- • 梅州古墓群重见天日:明代客家文化瑰宝出土百余件
- • 兴宁市高铁南站配套工程正式启动,未来交通枢纽焕新升级
- • 梅州抢抓大湾区产业转移机遇,半年签约项目投资额突破300亿
- • 蕉岭县新铺镇“赛柚灯”中秋民俗活动,别具特色的传统盛宴
- • 梅州蕉岭县扶贫富硒大米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助力乡村振兴
- • 世界客商大会在梅州成功举办,签约项目金额突破百亿元大关
- • 蕉岭县蓝坊镇:百年酒香传承,探寻客家米酒酿造工艺的奥秘
- • 梅州大健康产业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引资超过50亿元
- • 梅州三及第汤:传统美食登上央视《家乡至味》纪录片,传承家乡味道
- • 非遗传承人复原清代客家八宝葫芦鸭:传统美食的传承与创新
- • 梅州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吸引环保企业落户助力绿色发展
- • 五华县益塘水库:湖光山色间尽享荔枝采摘田园乐趣
- • 蕉岭县长潭镇库区移民新村建成,200户村民喜迁生态新房
- • 梅县区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施方案正式发布
- • 蕉岭县积极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满意度调查,提升教育服务质量
- • 梅江区创新就业扶贫模式,助力贫困户稳岗增收
- • 梅江区长沙镇乡村足球场全覆盖,助力“足球之乡”名片更加闪亮
- • 港澳青年教师在梅州开展文化支教活动,传承中华文化新篇章
- • 大埔县全面推进“一校一品”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 • 平远县扶贫主题体育赛事:点燃文旅消费新引擎
- • 梅州市多措并举,全面开展“僵尸企业”清理行动,盘活工业用地千亩
- • 梅州丰顺温泉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共赴温泉盛宴
- • 梅江区新增普惠性托育机构,助力缓解双职工家庭育儿压力
- • 省级产业转移园落户梅州成效显著,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蕉岭三圳镇智慧农业园正式投产,无人农机引领万亩良田迈向现代化
- • 梅州蕉岭县长寿食品产业助力扶贫增收,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平远县曼陀山庄:紫色花海与网红打卡地的浪漫邂逅
- • 丰顺埔寨烧龙:千年技艺传承,入选国家级非遗预备名录
- • 客家建筑宗师梁伯聪营造技艺入选国家非遗推荐名录,传承千年建筑文化
- • 梅州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规划获批,侨资引进创新高,助力粤东地区发展新篇章
- • 西郊街道社区食堂助农新举措:每周采购滞销农产品超2吨,温暖民心助力乡村振兴
- • 客家革命家古大存红色交通线遗址成功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 蕉岭南磜镇竹海公园盛大开建,百里观光步道规划引领生态旅游新风尚
- • 梅州蕉岭长寿乡荣膺全国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打造健康旅游新名片
- • 大埔县茶阳镇百年骑楼街亮化工程完工,夜经济点亮古镇活力
- • 语言学家罗蔼其《客方言》研究荣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支持
- • 兴宁市新建现代化体育馆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助力全民健身新篇章
- • 蕉岭三及第: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传承客家美食文化
- • 丰顺县建桥镇围龙屋群:客家建筑防御智慧的实地解码
- • 梅县区深化教育改革,中小学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全面实施
- • 平远县山区小学通校公路升级完成,助力教育发展新篇章
- • 蕉岭县三圳镇九岭村:十里荷塘映客家,田园交响曲飘香
- • 梅州珍稀濒危植物桫椤群落发现,生态保护区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 • 梅县区“扶贫果园”打造特色水果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教育系统防汛应急演练实现全覆盖,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 • 梅州创新“扶贫联合体”模式助力37个贫困村脱贫致富
- • 平远县仁居镇“扎故事”巡游庆丰收:传统民俗与现代农业的和谐交响
- • 梅江区客家娘酒开酿仪式举行,古法工艺飘香四海
- • 大埔县枫朗镇西岩山:探寻高山茶园的日出云海仙境
- • 兴宁叶塘镇“上灯”习俗荣登省级非遗名录,添丁文化传承焕发新光彩
- • 华侨摄影家李玉阶抗战影像展开幕:200幅作品首度公开,重现历史瞬间
- • 大埔县茶阳镇开启“青花瓷非遗工坊”体验之旅,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荣获国家级非遗传承基地称号,传承客家文化瑰宝
- • 梅州陶瓷产业绿色化改造取得显著成效,单位能耗下降35%
- • 梅州实施“扶贫饮水工程”,助力12万群众告别饮水难
- • 梅州全力推进古树名木保护,打造绿色生态名片
- • 蕉岭县全面启动“教育强镇”全域评估工作,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 • 南口镇智慧渔场正式启用,物联网技术助力水产养殖全程监控
- • 梅州蕉岭长寿乡荣膺全国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打造健康养生新名片
- • 丰顺县试点“社区微工厂”助力灵活就业,打造家门口的创业乐园
- • 蕉岭县蓝坊镇米酒作坊:探寻古法酿酒技艺,感受客家酒文化的独特魅力
- • 梅州五华县艾草产业蓬勃发展,助力扶贫攻坚成效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