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文旅融合发展论坛召开,共绘“世界客都”新蓝图

近日,梅州市文旅融合发展论坛在梅州市成功举办。此次论坛以“梅州文旅融合发展,共绘‘世界客都’新蓝图”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共同参与,共同探讨梅州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新路径。
梅州市作为世界客都,拥有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是客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近年来,梅州市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此次论坛的召开,旨在进一步推动梅州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在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世界客都”的品牌建设、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旅游产品的创新与推广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们认为,梅州要实现文旅融合发展,首先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世界客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梅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张志锋在论坛上表示,梅州将充分发挥客家文化的独特优势,以“世界客都”为品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加强客家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挖掘客家文化的内涵,提升客家文化的吸引力;二是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的旅游体验;三是创新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业态,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同时,与会嘉宾还就如何整合梅州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们认为,梅州应充分发挥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等特色资源优势,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线路和产品。此外,还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形成区域旅游联动效应,共同推动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在旅游产品的创新与推广方面,专家们建议,梅州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大数据等,创新旅游营销模式,拓宽旅游市场。同时,要注重旅游产品的品质提升,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旅游品牌。
此外,论坛还就如何加强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的协同合作进行了探讨。与会嘉宾认为,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加大投入,提升产品品质;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共同推动梅州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本次论坛的召开,为梅州市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梅州“世界客都”的新蓝图必将逐步实现,为游客带来更多精彩的文化旅游体验。
- • 大埔县百侯镇三十六巷盛大开启明清服饰文化周,传承千年服饰魅力
- • 梅州首条跨市城际铁路启动前期工作,助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 • 梅州智慧农业示范区建成,水稻亩产提升20%,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西阳镇“仙人粄节”开幕,四十种凉粉创意比拼引众人瞩目
- • 梅州首条跨市城际公交线路开通,助力潮汕地区互联互通
- • 梅县区白渡镇宋湘故居:清代才子故里的诗书文化探源
- • 五华县吹响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三年行动号角,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县创新扶贫互助金模式,破解资金短缺难题
- • 蕉岭县扶贫预制菜产业链延伸,拓宽增收空间助力乡村振兴
- • 潘田镇秸秆综合利用厂投产,生物质燃料助力绿色能源转型
- • 梅州全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新增学位5000个,助力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 •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跃居全省前列:绿色生活新风尚
- • 民国建筑大师林克明手绘广州中山纪念堂原稿回乡,传承建筑艺术之美
- • 梅州国际山地马拉松赛盛大启幕,30国选手共赴激情赛道
- • 梅江区试点“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新模式:共筑教育未来
- • 大湾区产业转移梅州承接基地启动:新引擎助力梅州经济腾飞
- • 梅州启动客家方言传承计划,百名少年激情角逐方言大赛
- • 梅县区新建实验中学项目正式动工,助力教育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 • 客家传统萝卜丸华丽变身,空气炸锅制作网红美食
- • 梅州松口古镇荣登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单,焕发新活力
- • 梅江区“扶贫夜校”助力提升群众脱贫技能,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 • 丰顺县试点“智慧校园”人脸识别管理系统,开启校园安全新篇章
- • 丰顺县黄金镇生姜深加工产业链延伸,东南亚市场迎来“姜”香四溢
- • 梅州柚产业升级:年产值突破百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社区商业综合体盛大开业,日均客流突破万人次,引领区域商业新潮流
- • 梅州客家娘酒酿制技艺:传承千年的国家级非遗瑰宝
- • 蕉岭县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圆满完成,农旅融合助力收入增长30%
- • 梅县区“扶贫助学基金”: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助力学子梦想起航
- • 梅州籍科学家领衔研发新型电池材料,荣获国际专利认证,引领绿色能源新篇章
- • 梅江区创新举措,推出“教育地图”系统,实现学位动态监测
- • 梅州大埔陶瓷非遗技艺惊艳亮相国际博览会,传承与创新共舞
- • 蕉岭新铺镇全域光伏项目启动,迈向零碳示范镇新篇章
- • 蕉岭县创新教育模式,推出教师终身学习学分银行制度
- • 兴宁市高铁南站配套工程正式启动,未来交通枢纽焕新升级
- • 梅州客家菜师傅工程成效显著,助力就业超2万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 • 曾宪梓教育基金成立30周年:梅州学子受助案例入选北师大教材,谱写爱心传承新篇章
- • 大埔县洲瑞镇瑞山生态园:星空露营与山地越野的野趣体验之旅
- •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梅州配送中心正式投运,助力区域农产品流通
- • 平远县仁居镇端午龙舟竞渡:百年传统延续客家精神
- • 客家传统美食“算盘子”荣登米其林推荐榜单,传统与创新碰撞出璀璨火花
- • 梅县区荣获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称号,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 • 梅州兴宁再获中央财政支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全面启动
- • 大埔县高陂镇陶瓷古窑:千年瓷都的工艺传承与创新
- • 兴宁市全面推进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助力素质教育新篇章
- • 梅州传统技艺创新中心获文创基金注资,助力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 • 丰顺县“专精特新”企业数量领跑全市,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 • 五华县新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启用,为特殊儿童提供温馨学习环境
- • 平远县八尺镇酒乡文化园:探寻客家娘酒酿造技艺的舌尖之旅
- • 梅州首个零碳示范村建成投入使用,引领绿色乡村发展新潮流
- • 梅州丰顺县马图村红色茶旅扶贫成效显著,助力乡村振兴
- • 平远县脐橙丰收季盛大开启,电商直播助力农产品走向全国
- • 梅州大埔县乡村教师荣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诠释教育情怀
- • 五华安流镇“三宫出巡”民俗活动,水陆巡游盛况空前,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粤闽赣苏区对接会梅州签约23项目,共谋区域协调发展新篇章
- • 五华县红色文旅综合体盛大开园,首月营收突破千万大关
- • 兴宁市福兴街道“百年学堂文化复兴计划”正式启动,传承历史,焕发新活力
- • 非遗美食走进校园:千名学生同做老鼠粄,传承文化乐趣无穷
- • 梅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启动,助力城乡发展格局优化升级
- • 梅州抽水蓄能电站并网发电,年减碳量突破百万吨级,助力绿色发展
- • 晚清外交家何如璋使日日记出版,首揭琉球事件谈判细节
- • 梅州全力推进“碧水攻坚战”,主要河流水质提升至Ⅱ类标准
- • 梅州发布乡村非遗活化利用十大典型案例,传承与创新共舞
- • 梅州苏区金融改革试验区启动,创新红色金融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智慧口岸焕新颜,外贸企业成本大幅降低,通关效率提升40%
- • 梅县区丙村镇“扛关爷”巡游,传承民俗保平安
- • 平远县稀土新材料项目盛大开工,年产能迈入万吨级新纪元
- • 梅县丙村温公祠秋祭:海外宗亲视频连线共祭祖,传承家族文化
- • 兴宁合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顺利通过验收,确保30万居民饮水安全
- • 梅州荣膺“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城市”称号,绿色崛起魅力无限
- • 丰顺县埔寨火龙表演震撼上演,传统民俗焕发新活力
- • 梅州五华县艾草产业蓬勃发展,助力扶贫攻坚成效显著
- • 梅州蕉岭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生态康养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