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大埔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彰显扶贫攻坚新成果
近日,梅州市大埔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这是对大埔县近年来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显著成效的高度认可。大埔县作为广东省的一个山区县,一直以来都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此次荣获此项殊荣,不仅是对大埔县扶贫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全国脱贫攻坚事业的有力推动。
大埔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然而,由于地理环境复杂,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导致贫困人口较多。近年来,大埔县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创新扶贫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大埔县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参与产业发展,实现产业扶贫。如,大埔县积极发展茶叶、油茶、蜜柚等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同时,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种植、养殖技术,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条件
大埔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贫困地区民生条件。近年来,大埔县累计投入数十亿元,实施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使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此外,大埔县还积极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确保贫困群众住有所居。
三、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大埔县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通过实施教育扶贫工程,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一方面,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另一方面,实施贫困学生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子女不因贫失学。近年来,大埔县贫困家庭子女升学率逐年提高,为贫困地区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
四、社会扶贫,形成合力攻坚
大埔县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形成脱贫攻坚合力。通过开展“百企帮百村”等活动,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工作。同时,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与对口帮扶地区携手共进,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
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是对大埔县脱贫攻坚工作的充分肯定。大埔县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总之,梅州市大埔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不仅是对大埔县扶贫工作的认可,更是对全国脱贫攻坚事业的有力推动。在未来的脱贫攻坚战中,大埔县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扶贫模式,为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 • 梅州“客家菜师傅”工程助力千名专业厨师培育,传承客家美食文化
- • 梅州打造全省首个客家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铜箔之都产业配套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圆满成功,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兴宁市积极开展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快检,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 • 梅州创新“智慧扶贫”平台,助力实现精准帮扶全覆盖
- • 梅州综保区进出口额再攀高峰,外向型经济谱写新篇章
- • 新型职业农民证书持证人数突破两万,农业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 • 中国首条民营铁路缔造者陈宜禧铜像在梅州落成 铁路主题公园同步开放,传承百年铁路精神
- • “中国现代天文学奠基人”张钰哲观测手稿数字化工程正式启动
- • 梅州三品价值超百亿: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成功典范
- • 兴宁市叶塘镇“共享菜园”成热门,城市居民纷纷认领农田体验农耕生活
- • 五华棉洋镇惊现民国“山歌抄本”:收录千首客家情歌,传承客家文化瑰宝
- • 梅州蕉岭县创新举措,试点推行“县管校聘”教师管理制度
- • 梅江区西阳镇“仙人粄节”盛大开幕,四十种凉粉创意比拼引众人围观
- • 乡村青少年足球联赛火热开赛,助力培养体育新生代
- • 丰顺县试点“社区微工厂”助力灵活就业,打造家门口的创业乐园
- • 梅州智能家居产业园入驻企业数量超预期,产业布局再上新台阶
- • 智慧农业助力梅州柑橘产业,5G技术赋能万亩柑橘种植新篇章
- • 兴宁合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圆满完成,为30万居民用水安全保驾护航
- • 林风眠《仕女图》拍出2.3亿,创梅州籍艺术家拍卖新纪录
- • 梅州经济发展势头强劲,50个新闻标题展现辉煌成就
- • 平远县“扶贫特派员”制度创新助力帮扶实效显著提升
- • 梅州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召开,共庆辉煌成就
- • 梅州打造全国最大单枞茶种质资源圃,品种保存超600个
- • 大埔县“扶贫工匠”计划:传承传统手工艺,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新建三所幼儿园,多措并举缓解入园难问题
- • 蕉岭县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二期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加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千企技改工程正式启动
- • 金山街道“乡村创客谷”揭幕,30个青年团队入驻孵化项目,共筑创新创业梦想
- • 五华县光伏扶贫项目助力3万农户,年发电收益突破5000万元
- • 大埔县创新“扶贫车间+电商”双驱动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预制菜产业园吸引龙头企业入驻,助力产业升级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荣获国家级非遗传承基地称号,传承客家文化瑰宝
- • 梅州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至75%,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 • 梅州兴宁市石马镇扶贫车间:家门口的就业新引擎
- • 梅州籍院士心系桑梓,返乡设立奖学金助力家乡学子腾飞
- • 韩江流域生态养殖示范区建成,水产年产量突破8万吨,绿色生态养殖引领行业发展
- • 梅州首条跨市城际公交线路开通,助力潮汕地区交通互联互通
- • 梅州五华县创新“红色旅游+扶贫”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 • 《算学新说》的发现:李焯芳重写晚清数学史篇章
- • 五华县全力推进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
- • 平远县差干镇盛大举办“三省边界客家山歌擂台赛”,传承客家文化魅力
- • 五华县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全面启动,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 • 梅江区“互联网+农业”电商平台助力农销售突破亿元大关
- • 蕉岭县“零碳乡村”试点项目获国家发改委点赞,绿色转型引领乡村振兴新风尚
- • 95后客家姑娘摘得“客家菜女厨神”桂冠,梅州骄傲!
- • 梅州教育系统防汛应急演练实现全覆盖,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 • 蕉岭县竹产业深加工项目投产,年产值预计翻番,助力县域经济腾飞
- • 梅州新材料中试基地正式投入使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显著提升
- • 大埔县客家围屋活化利用项目成功吸引文旅投资8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五华县棉洋镇客家山歌电音节:传统与现代的奇妙碰撞
- • 梅江区长沙镇大密村:探寻红色交通站,重温革命故事的追忆之旅
- • 大埔县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实现“一键呼叫”功能,助力老年人生活无忧
- • 东石镇脐橙出口基地荣获欧盟认证,首单20吨脐橙顺利发往荷兰
- • 丰顺县留隍镇“万江古寨沉浸式戏剧”荣获文旅大奖,演绎古寨新风采
- • 梅江区东山书院:岭南书院文化与状元故事的深度解读
- • 蕉岭县氢能+储能示范项目落户,总投资15亿元,助力绿色能源发展
- • 梅州侨贤情系故里,捐建10所乡村学校科技实验室助力教育发展
- • 梅县区重磅推出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政策,助力教育事业发展新篇章
- • 梅州五华县农村学校迈向“智慧课堂”新时代,教育均衡发展再上新台阶
- • 梅州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盛大启幕,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
- • 客家传统烫皮技艺:申报联合国教科文非遗项目,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梅县雁洋镇叶帅故里举办红色文化节,客家山歌剧首演精彩纷呈
- • “民国法学家丘汉平法学思想研讨会在华东政法大学成功举办”
- • 梅州与暨南大学携手共建华侨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弘扬中华文化
- • 平远县仁居古镇:红色记忆与明清老街的时光漫步
- • 五华县教育局发布教师轮岗交流方案,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梅州数字乡村建设项目荣获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5G网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助力数字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
- • 平远县吹响中小学图书馆标准化建设号角,助力书香校园建设
- • 丰顺县埔寨火龙非遗传承人带徒授艺成果展示:薪火相传,文化传承再续新篇
- • 梅县区“扶贫助学基金”: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坚实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