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设立全国首个客家方言保护示范基地,传承千年客家文化
近日,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梅州市正式宣布设立全国首个客家方言保护示范基地,旨在全面保护和传承客家方言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此举标志着我国在客家文化保护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被誉为“世界客都”。这里拥有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其中客家方言便是其中之一。客家方言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客家人的历史、风俗、信仰和情感。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客家方言面临着传承困境。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梅州市政府高度重视,决定设立全国首个客家方言保护示范基地。
该示范基地位于梅州市梅县区,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基地内设有客家方言展览馆、客家方言录音室、客家方言研究室等多个功能区域。其中,客家方言展览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客家方言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变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客家方言录音室则收集了大量的客家方言语音资料,为客家方言的传承和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基地还定期举办客家方言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为市民讲解客家方言知识,提高市民对客家文化的认识。
设立全国首个客家方言保护示范基地,对于保护和传承客家方言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对客家文化的关注度。通过基地的建设和运营,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客家方言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增强对客家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其次,基地的设立为客家方言的传承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收集、整理和保存客家方言资料,可以为后续的客家文化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最后,基地的设立有助于推动客家文化的创新发展。在保护传统客家文化的同时,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客家文化的传播方式,让客家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为了更好地发挥示范基地的作用,梅州市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加强政策扶持,为基地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二是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客家方言研究;三是鼓励民间力量参与,共同推动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此外,梅州市政府还计划将示范基地打造成一个集客家文化展示、研究、交流、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让更多的人走进客家文化,感受客家文化的魅力。
总之,梅州市设立全国首个客家方言保护示范基地,是我国客家文化保护工作的一次重要实践。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这个示范基地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希望全国各地的文化保护工作能够借鉴梅州的先进经验,共同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 • 客家建筑宗师梁伯聪营造技艺入选国家非遗推荐名录,传承千年建筑文化
- • 梅县丙村镇新规划院士工作站,引领现代农业研发新篇章
- • 粤港澳菜篮子梅州配送中心正式运营,助力乡村振兴
- • 返乡青年用AI分析改良腌面酱料配方,创新传承家乡味道
- • 梅州特殊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0%,谱写残障人士就业新篇章
- • 兴宁市光伏扶贫项目照亮困难家庭生活,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10亿元产业基金助力中小企业腾飞,共筑发展新篇章
- • 兴宁市水口镇“红色交通线”纪念馆开放,赓续乡村振兴红色基因
- • 蕉岭县教育扶贫工程:为贫困学子铺就成才路
- • 兴宁市光伏扶贫项目助力千余户困难家庭脱贫致富
- • 五华县“扶贫车间联盟”助力产业集群效应显著提升
- • 梅江区客家非遗体验馆:沉浸式体验民俗技艺的活态传承
- • 兴宁市农村电商培训助力贫困群众增收新篇章
- • 热血传奇:新手入门指南(职业篇)
- • 丰顺县汤坑镇温泉文化节:融合非遗市集元素,展现文化魅力
- • 梅州智能家居产业园入驻企业数量超预期,产业升级加速进行时
- • 海外客属社团组团返乡品尝地道酿豆腐,共叙乡情
- • 梅江区“互联网+农业”电商平台助力农销售突破亿元大关
- • 梅州与深圳携手打造万亩“飞地农业”示范区,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 • 平远县山区小学通校公路升级完成,助力教育发展新篇章
- • 大埔茶阳镇历史文化街区焕新颜:千万级保护修缮资金助力古韵传承
- • 蕉岭县“零碳乡村”试点项目获国家发改委点赞,绿色转型引领乡村振兴新风尚
- • 五华县红色研学路线助力老区经济振兴新篇章
- • 梅江区盛大举办客家服饰设计大赛,传统元素融入时装展现客家风采
- • 梅州首创“乡村人才公寓”:破解外来专家安居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珍稀濒危植物桫椤群落发现,生态保护区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 • 梅州倾力出台扶持政策,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群
- • 嘉应学院与梅州企业携手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共谋发展新篇章
- • 梅州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幸福之城魅力绽放
- •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跃居全省前列:绿色转型助力乡村振兴
- • 乡贤理事会助力梅州,显成效化解乡村治理难题
- • 梅州林修明烈士故居荣膺全国红色教育基地,黄花岗起义壮烈篇章再现光辉
- • 大埔县枫朗镇西岩山茶会:品茗论道,共享文化盛宴
- • 村村有足球场,体育振兴成乡村发展新引擎
- • 梅州首条跨市城际公交线路开通,助力潮汕地区交通互联互通
- • 梅州“扶贫金融超市”发放惠民贷款7.8亿元,助力脱贫攻坚战
- • 梅州校园书香浓郁,“书香校园”建设再添新动力
- • 潘田镇秸秆综合利用厂投产,生物质燃料助力绿色能源转型
- • 梅州客家围屋群:历史文化的瑰宝,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新成员
- • 梅州数字乡村建设项目荣获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 • 《丰顺八乡山镇采茶戏新编剧目,演绎扶贫动人故事》
- • 抗日儒将赵公武军事日记捐赠仪式举行,填补粤军抗战研究空白
- • 院士吴恒兴慷慨捐赠肿瘤医学手稿,故乡新建专科图书馆助力医学生成长
- • 梅州金柚丰收季盛大启动,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升级
- • 五华县中考成绩连续三年居全市前列,教育质量再创新高
- • 梅州创新扶贫资产管理模式,经验全省推广助力脱贫攻坚
- • 梅州农村电商示范县全覆盖,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翻番,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中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赛圆满落幕,传承红色基因
- • 梅县区乡村民宿集群助力脱贫攻坚,吸纳贫困户参与经营共致富
- • 梅州出台用地保障新规,助力招商引资再上新台阶
- • 五华县全民健身中心落成:足球之乡再添运动新地标
- • 梅州创新举措,全省首个扶贫产品溯源认证平台建成
- • 大埔县积极推进“一校一品”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教育新品牌
- • 梅州味酵粄香飘广深,连锁店突破50家,助力山区特色美食走出大山
- • 梅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启动,开启破解用地瓶颈难题新篇章
- • 丰顺县“扶贫小院”庭院经济模式获全国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 • 客家黄酒智能化酿造车间正式启用,年产能再攀高峰突破万吨大关
- • 梅州医保新政策出台:门诊报销比例大幅提升至65%
- • 古法柴火灶复燃,梅州乡村复兴猪油渣炒菜心:传统烹饪技艺在现代的传承与发展
- • 梅县区半导体产业园二期竣工,助力地方经济腾飞,新增就业岗位3000个
- • 梅江区夜间经济示范区助力就业,带动超2000人增收
- • 梅州兴宁市全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努力缩小校际差距
- • 梅州盐焗乳鸽日销两千只,中央厨房保障品质,打造美食新地标
- • 兴宁市龙田镇“舞春牛”农耕舞蹈欢庆新春佳节
- • 梅县区南口镇“社”祭祀活动祈愿风调雨顺,传承民间信仰与文化
- • 兴宁市磐安围:客家围龙屋里的家风文化传承
- • 梅州智慧税务服务平台上线,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 • 梅州教师发展中心盛大揭牌,助力打造专业化培训平台
- • 梅县区松口镇移民纪念广场落成:下南洋文化再聚焦
- • 大埔县枫朗镇西岩山茶会:品茗论道,传承千年茶文化
- • 梅州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验收,年接待游客量再创新高
- • 金山街道“乡村创客谷”揭幕,30个青年团队入驻孵化项目,共筑创新创业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