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荣获国家三级博物馆称号,传承农耕文明新篇章

近日,位于我国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的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荣获国家三级博物馆称号,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博物馆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客家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一种激励。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的获评,标志着我国农耕文明保护与传承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成立于2011年,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收藏有各类客家传统农耕器具近万件,其中包括犁、耙、锄、镰、刀、斧等农耕生产工具,以及织布机、石磨、水车等生活用品。这些器具见证了客家先民们在农耕文明发展历程中的智慧与勤劳。
据悉,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着“保护、传承、创新”的理念,致力于客家传统农耕文化的挖掘、整理与传播。博物馆通过举办各类展览、讲座、研学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客家农耕文化,感受农耕文明的魅力。
此次荣获国家三级博物馆称号,是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继2017年被评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的又一重要荣誉。这一荣誉的获得,离不开国家、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更离不开博物馆全体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
国家三级博物馆的称号,不仅是对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鞭策。在今后的工作中,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将继续秉承“保护、传承、创新”的理念,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为传承和弘扬客家传统农耕文化贡献力量。
首先,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将继续加强馆藏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通过对馆藏农耕器具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背后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让更多人了解客家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次,博物馆将加大展览力度,举办更多形式多样的展览活动,让客家传统农耕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同时,博物馆还将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还将积极开展研学活动,让青少年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农耕文化,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情怀。通过举办农耕技艺培训、农耕文化讲座等活动,让更多人掌握传统农耕技艺,传承农耕文明。
总之,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荣获国家三级博物馆称号,是对客家传统农耕文化的肯定,也是对博物馆工作的鼓励。在今后的工作中,博物馆将继续努力,为传承和弘扬客家传统农耕文化,为推动我国农耕文明保护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 • 梅县区松源镇“扛阿娘”婚俗再现传统礼仪,传承千年文化韵味
- • 梅州大埔县乡村教师荣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诠释教育情怀
- • 丰顺县全力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筑牢安全防线
- • 梅州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 • 梅江区长沙镇滨江湿地公园盛大开放,新增绿地50公顷,为市民带来绿色福祉
- • 平远县东石镇花生油压榨技艺申遗成功,传统工艺焕发新生
- • 《南洋侨领伍佐南家族档案归国,揭秘民国海外客商网络的历史奥秘》
- • 兴宁市首届“围屋光影秀”璀璨点亮百年客家古建筑
- • 粤港澳菜篮子梅州配送中心正式运营,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花环龙舞动新时代”传统技艺创新展演:传承与创新共绘文化新篇章
- • 梅州废弃校舍华丽变身创业园,盘活乡村闲置资产出新招
- • 农村电商物流体系全覆盖,村村通快递: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 • 梅州平远县开启扶贫产品跨境电商出口新篇章
- • 梅州生态补偿试验区创新举措:引入碳汇交易机制助力绿色发展
- • 梅州医疗新篇章:梅州市人民医院新院区盛大启用,成为首家三甲医院
- • 大埔县“扶贫车间+电商”双驱动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 • 《热血传奇》2025新服震撼开启:双龙争锋、行会争霸与四端互通全新上线
- • 平远县扶贫主题体育赛事助力文旅消费新风尚
- • 梅江区社区商业综合体盛大开业,日均客流突破万人次,引领区域商业新潮流
- • 梅州启动“护眼工程”,为中小学更换LED护眼灯,助力学生视力健康
- • 大埔县百侯镇“鲤鱼灯舞”闹元宵引围观,传统民俗魅力四溢
- • 梅县区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跨学科研修计划,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 • 梅州客家围龙屋修缮工程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关注
- • 梅州法院集中宣判涉黑恶案件,37人获刑,彰显法治权威
- • 蕉岭县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正式揭牌,为孩子们筑起爱的港湾
- • 我国“撂荒地整治三年行动”成效显著,复耕面积突破十万亩
- • 梅江区创新举措:错时共享停车,缓解就医停车难题
- • 蕉岭县广福镇正月“扛仙师”神秘傩舞震撼上演,民俗文化魅力四溢
- • 梅州重拳出击,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严查酒驾超载行为
- • 丰顺县黄金镇生姜深加工基地投产,年消化原料超5000吨,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松口古镇荣登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单,焕发古韵新活力
- • 梅州梅江区试点“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构建家门口的温馨养老家园
- • 平远县脐橙文化节:融合非遗展演,助推农旅融合发展
- • 客家传统米程成年轻人口袋零食新宠
- • “范汉杰将军黄埔军校文物展揭幕:重温名将军事指挥艺术,传承革命精神”
- • 蕉岭县广福镇“打醮”习俗:百年信仰的传承与延续
- • 探秘兴宁市永和镇客天下景区:沉浸式客家民俗风情园之旅
- • 大埔县枫朗镇黑米种植项目成功,富硒农田亩产值突破万元大关
- • 梅州“飞地经济”税收分成机制创新,推动跨区域合作深化发展
- • 梅州废弃校舍华丽转身,变身创业园,盘活乡村闲置资产新举措显成效
- • 梅州警方成功破获特大跨境电信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千万
- • 日本美食家专程探访梅州百年腐竹作坊,探寻传统美食的秘密
- • 梅州启动“家校共育”计划,共筑学生心理健康防线
- • 梅县区程江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盛大启用,智慧化康养服务引领新时代养老潮流
- • 梅州首条双向六车道高速通车,闽粤两省交通动脉再升级
- • 梅州蕉岭县谱写扶贫新篇章:全省首个扶贫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
- • 梅州生态补偿试验区:创新碳汇交易机制,助力绿色发展
- • 梅州积极推进“苏区+湾区”联动发展,政策赋能老区振兴
- • 《中国儿科之父》钟世藩医学笔记影印本在梅首发,传承医学瑰宝
- • 梅州兴宁市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努力缩小校际差距
- • 梅州再创佳绩:全省首单政策性茶叶气象指数保险成功落地
- • 客家特色菌菇工厂化栽培项目成功投产,年产值突破3亿元
- • 蕉岭县扶贫驿站搭建就业供需对接平台,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创新“智慧扶贫”平台助力实现精准帮扶全覆盖
- • 梅州乘大湾区东风,半年落地32个制造业项目,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 • 平远县数字乡村建设助力扶贫信息透明化,共筑美好未来
- • 古法复刻《随园食单》记载的客家炙烤乳猪:传统美食的传承与创新
- • 梅州脐橙产业助力2.3万贫困户脱贫增收,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梅州“扶贫金融超市”发放惠民贷款7.8亿元,助力脱贫攻坚战
- • 兴宁径南镇首届山歌擂台赛盛大开幕,即兴对唱展歌手功力
- • 兴宁市坭陂镇智慧养鸡场投产,自动化率高达80%,产能翻番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客家山歌大赛:千年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 • 梅州预制菜产业联盟签约订单突破2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江区总部经济大厦强势崛起,成功吸引30家企业区域总部入驻
- • 兴宁市创新服务模式,全面推行“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联办服务
- • 丰顺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宿舍改造完成,助力学子安心求学
- • 梅州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显著提升,突破75%新里程碑
- • 梅州柚精深加工生产线投产,助力产业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3倍
- • 梅州校园创客空间建设获省级专项资金支持,助力青少年科技创新
- • “客商典范张弼士故居完成数字化升级,全景展现‘中国葡萄酒之父’传奇人生”
- • 梅州平远脐橙节盛大开幕,直播带货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
- • 兴宁龙田镇智慧物流园盛大开园,助力粤赣闽三省区域经济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