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大埔县荣膺“中国蜜柚之乡”:甜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梅州市大埔县荣获“中国蜜柚之乡”的称号,这不仅是对该县蜜柚产业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示范作用的充分肯定。大埔县蜜柚产业以其独特的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大埔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蜜柚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蜜柚是大埔县的传统优势产业,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种植蜜柚的记载。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埔县蜜柚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各个环节都十分成熟。
“中国蜜柚之乡”的荣誉,是大埔县蜜柚产业发展的里程碑。近年来,大埔县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蜜柚产业作为其中的一环,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蜜柚产业成为大埔县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据统计,大埔县蜜柚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产量超过10万吨,产值达5亿元。蜜柚产业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包装、运输、销售等,形成了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其次,蜜柚产业助力大埔县生态环境改善。蜜柚种植过程中,农民注重生态保护,采用绿色、有机的种植方式,有效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同时,蜜柚树具有很好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功能,有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再次,蜜柚产业推动了大埔县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蜜柚作为大埔县的特色农产品,承载着当地人民的生活记忆和文化情感。在蜜柚产业发展过程中,大埔县注重挖掘和传承蜜柚文化,举办蜜柚节、蜜柚采摘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动蜜柚产业发展,大埔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引进优良品种,提高蜜柚品质;二是加强品牌建设,打造“大埔蜜柚”区域公用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三是拓展销售渠道,加强与电商平台、商超等合作,拓宽市场空间。
未来,大埔县将继续发挥“中国蜜柚之乡”的品牌效应,以蜜柚产业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一方面,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蜜柚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加强人才培养,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蜜柚产业人才。
总之,梅州大埔县获评“中国蜜柚之乡”,是对其蜜柚产业发展的充分肯定。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大埔县将继续发挥蜜柚产业的独特优势,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 蕉岭县创新教育发展,推出教师终身学习学分银行制度
- • 梅州:科技创新企业迎来专项扶持政策,助力产业升级
- • 兴宁市径南镇“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体验园”正式开园,传承农耕文化新篇章
- • 梅州荣登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描绘新时代乡村发展新蓝图
- • 大埔县蜜柚品牌荣获国家级地理标志认证,出口订单增长60%
- • 梅州油茶产业迈向新高峰:精深加工项目投产,打造百亿特色农业
- • 大湾区产业转移梅州承接基地启动:新引擎助力梅州经济腾飞
- • 省级产业转移园落户梅州成效显著,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赣闽粤交通枢纽助力梅州招商引资,开启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 • 梅州市全面启动“人才强市”计划,百万补贴助力高端人才引进
- • 丰顺埔寨火龙申报世界非遗,正月巡游规模创新高,传承千年民俗魅力
- • 清代数学家吴兰修《方程考原》在数学史教材中的地位与价值
- • 梅州籍航天专家参与中国空间站建设荣获表彰,彰显家乡骄傲
- • 梅州柚精深加工生产线投产,助力产业升级,附加值提升3倍
- • 丰顺马图村茶文化节启幕 红色茶园飘起采茶歌
- • 客家筝乐团《出水莲》惊艳维也纳金色大厅,传统音乐绽放国际舞台
- • 大埔县“花环龙舞动新时代”传统技艺创新展演:传承与创新共绘文化新篇章
- • 梅州校园垃圾分类教育融入生态文明课程体系,助力绿色校园建设
- • 兴宁石马镇万亩油茶基地硕果累累,深加工产业链逐步成型
- • 平远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成效显著,新增耕地千亩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县试点“社区微工厂”:创新模式助力灵活就业
- • 梅州诞生首位“客家菜女厨神”:95后姑娘摘桂冠,传承与创新交相辉映
- • 梅州:打造全省最大丝苗米育种基地,良种覆盖率突破95%
- • 梅江区金山文创园盛大开园,文旅融合再添新引擎
- • 蕉岭县竹筒饭:乡村振兴特色美食案例的璀璨明珠
- • 梅州“红色记忆”VR体验馆开馆,数字化再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 • 梅州兴宁市石马镇扶贫车间:家门口的就业引擎
- • 梅州湾区“菜篮子”基地扩容,年供优质农产品超50万吨,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蜜柚月饼创新上市,中秋预售破百万枚,引领中秋美食新潮流
- • 丰顺县埔寨火龙非遗传承人带徒授艺成果展示,传承千年技艺焕发新活力
- • 梅州打造全省首个客家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覆盖率达80%,绿色生活新风尚
- • 梅州林修明烈士故居荣膺全国红色教育基地,再现黄花岗起义英勇篇章
- • 梅州古驿道焕新颜,千年盐茶古道重现风华
- • 大埔县客家娘酒酿造技艺荣登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丰顺县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网络全面覆盖,助力绿色出行新篇章
- • 兴宁坭陂镇智慧渔场启用,工厂化养虾产能提升3倍,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三及第汤:传统美食登上央视《家乡至味》纪录片,传承千年风味
- • 兴宁市罗浮镇首届客家山歌文化节盛大启幕,传承非遗助力乡村旅游
- • 梅州数字乡村建设项目荣获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促增收,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客商回归”工程签约项目总投资达300亿元,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 • 丰顺县埔寨镇“烧火龙”荣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平远县“一镇一业”特色农业品牌助力全县农业发展
- • 客家古法猪油拌饭:梅州街头早餐档唤醒味蕾的记忆
- • 跨境电商平台助力梅州农产品开辟出海新通道
- • 蕉岭县倾力实施乡村医生能力提升三年培训计划,助力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 • 梅州首推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试点,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 • 梅州湾区产业共建成果显著,园区新增落地项目28个,共谋区域发展新篇章
- • 梅州创新扶贫资产管理模式,成功经验全省推广
- • 梅州首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助力3万人增收,谱写新时代农村发展新篇章
- • 梅州首次发布县域教育质量发展白皮书,全面展示教育发展新成果
- • 梅江区返乡创业孵化园: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
- • 中国首任驻日参赞黄遵宪《日本国志》手稿完成高科技修复,珍贵文献重现光彩
- • 平远热柘镇地热资源勘探取得突破,温泉开发在即,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文旅融合项目“客都古邑”助力周边经济增收20%
- • 梅州设立20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大埔县扶贫产品包装设计大赛:创新包装设计助力扶贫形象提升
- • “丰顺县北斗镇埔寨剪纸AR数字藏品全球首发,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 • 平远县泗水镇梅畲村:田园综合体与乡愁记忆的复活计划
- • 梅县区丙村镇“扛关爷”巡游,共筑平安和谐家园
- • 梅州籍科学家领衔研发新型电池材料,获国际专利认证,引领绿色能源革命
- • 梅州脐橙产业助力2.3万贫困户脱贫增收,共筑乡村振兴梦
- • 兴宁市罗浮镇成功举办“徐氏中医文化传承研讨会”
- • 梅江区三角镇客家娘酒酿造技艺数字博物馆上线,传承千年酿酒文化
- • 丰顺县积极开展中小学生涯规划教育试点,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
- • 客家预制菜中央厨房投产,日加工农产品超百吨,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设立文化遗产保护基金,首批募集资金8000万,助力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
- • 蕉岭县深入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满意度调查,提升教育服务质量
- •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跃居全省前列:绿色转型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实施“扶贫车间星级评定”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
- • 梅州首条跨市城际公交线路开通,助力潮汕地区交通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