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蕉岭县创新举措,试行“走教制”缓解音体美教师短缺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音体美等学科的教育。然而,音体美教师短缺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许多学校,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梅州蕉岭县积极探索,创新性地提出并试行“走教制”,以期缓解音体美教师短缺的困境。
所谓“走教制”,即指将优秀的音体美教师从县城中心学校调配到乡镇学校,通过流动教学的方式,为乡镇学校提供专业、优质的音体美教育。这一举措旨在打破地域限制,优化师资配置,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梅州蕉岭县,音体美教师短缺的问题由来已久。由于地理位置偏远,部分乡镇学校的音体美教师数量不足,甚至出现无教师授课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制约了当地教育事业的进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蕉岭县教育局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试行“走教制”。
“走教制”的推行,首先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教师流动机制。蕉岭县教育局根据各学校的实际需求,制定了一套详细的教师流动方案。方案中明确了流动教师的选拔标准、流动周期、待遇保障等内容,确保流动教师能够安心从教。
在教师选拔方面,蕉岭县教育局要求流动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素养,以确保教学质量。同时,流动教师的人选还需经过学校推荐、教育局审核等环节,确保选出的教师能够胜任乡镇学校的教学任务。
在流动周期方面,蕉岭县教育局规定流动教师每学期至少流动一次,流动时间不少于一个月。这样既能保证乡镇学校音体美教育的连续性,又能让流动教师充分了解乡镇学校的教学环境和学生需求。
在待遇保障方面,蕉岭县教育局对流动教师给予了相应的补贴和奖励,以鼓励优秀教师投身乡镇学校的教育事业。此外,流动教师在工作期间,其职称评定、考核晋升等方面与原单位教师享有同等待遇,解除其后顾之忧。
“走教制”的推行,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家长的积极响应。许多优秀教师纷纷报名参加流动,为乡镇学校输送了新鲜血液。同时,乡镇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走教制”的推行过程中,蕉岭县教育局还注重对流动教师的培训和管理。通过组织各类培训活动,提升流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考核机制,对流动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
总之,梅州蕉岭县“走教制”的试行,为缓解音体美教师短缺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模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走教制”的不断优化和完善,我国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将得到进一步保障。
- • 梅州梅江区创新举措,建立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
- • 梅州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综合素质评价占比提升,全面培养新时代人才
- • 梅县丙村温公祠秋祭:海外宗亲视频连线共祭祖,传承家族文化
- • 梅州全面启动“人才强市”计划,百万补贴助力高端人才引进
- • 蕉岭县新铺镇“赛柚灯”中秋民俗别具特色
- • 平远县生态工业园引进环保科技企业12家,助力绿色转型升级
- • 桥梁专家李国豪母校设立“结构力学奖学金”,传承卓越精神
- • 五华县足球之乡再创佳绩,青少年联赛斩获省级冠军
- • 蕉岭县循环经济产业园荣膺省级绿色示范基地,绿色经济再上新台阶
- • 大埔县枫朗镇黑米种植项目成功引进,富硒农田亩产值突破万元大关
- • 梅州循环经济产业园招商成果丰硕,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梅州农村电商直播基地孵化百名“农民网红”,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蕉岭县南磜镇“打糍粑”比赛:传承年味记忆,弘扬传统文化
- • 梅县区田教授田间课堂:传授实用技术助力农民增收
- • 平远县东石镇七夕香火龙:非遗文化传承的璀璨明珠,申报国家级非遗活动
- • 中行镇水稻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农户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 • 梅州实施“扶贫金融超市”发放惠民贷款7.8亿元,助力脱贫攻坚战
- • 政银保合作创新举措,柚农贷专项贷款发放超5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老旧小区改造助力消费市场增长,实现经济效益与民生双赢
- • 平远县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圆满通过省级验收,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县畲族村“招兵节”:展现独特民族风情的传统庆典
- • 梅州大埔县乡村教师荣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诠释教育情怀
- • 兴宁市罗岗镇“扛公王”民俗活动引万人参与,传承千年民俗文化
- • 客家传统米程成年轻人口袋零食新宠
- • 丰顺县黄金镇竹编工艺非遗工坊助力农民增收新篇章
- • 丰顺县积极推进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培养新时代劳动人才
- • 大埔县茶阳镇开启“青花瓷非遗工坊”体验之旅,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大埔县茶阳镇“父子进士”牌坊祭祖仪式启幕,传承千年文化底蕴
- • 平远县全面推进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扩面工程,守护女性健康
- • 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验收,孵化企业达45家,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新铺镇发现清代“石窟河船工号子”手稿,揭秘古船工生活画卷
- • 梅州市财政投入12.6亿元,全力推进危房改造工程,保障群众住房安全
- •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成效显著,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客家古村落活化利用: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蕉岭新铺镇全域光伏项目启动,引领绿色低碳新风尚
- • 丰顺县留隍镇乡村医生培训计划正式启动,助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再提升
- • 梅江区创新举措:错时共享停车,缓解就医停车难题
- • 梅州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专项整治行动,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 • 平远县深化跨区域扶贫协作,产业资源互补助力脱贫攻坚战
- • 梅州创新扶贫模式:共享农机服务助力行政村全覆盖
- • 平远县石斛种植基地规模跃升至万亩,产业链拓展至大健康领域
- • 梅州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外商投资全程代办”服务机制
- • 平远县中行镇危桥改造工程竣工,3万村民告别出行难
- • 大埔县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让8万群众喝上安全水,共享发展成果
- • 梅县区“扶贫助学基金”: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坚实桥梁
- • 客商银行创新金融模式,助力梅州小微企业蓬勃发展
- • 梅州金柚迈入RCEP新纪元:首次进入RCEP成员国市场,开启国际贸易新篇章
- • 五华安流镇木偶剧团扬帆出海,东南亚巡演绽放中华文化魅力
- • 梅州抽水蓄能电站并网发电,助力我国减碳目标实现
- • 梅州建成粤东最大冷链物流中心,助力农产品新鲜外运
- • 丰顺县埔寨火龙非遗传承人喜获省级大师工作室,传承千年技艺再放光彩
- • 梅州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筑牢师生安全防线
- • 梅江区隆重表彰十大“最美教师”:致敬教育事业的守护者
- • 梅州五华县“消费扶贫月”活动硕果累累,签约金额突破亿元大关
- • 梅州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幸福之城魅力绽放
- • 平远县东石镇花生油压榨技艺申遗成功,传统工艺焕发新生
- • 平远县泗水镇“南台云雾茶诗会”:融合书画创作,传承文化韵味
- • 五华县狮雄山秦汉遗址:穿越千年的考古文化探秘之旅
- • 丰顺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盛大开幕,激发创新活力
- • 梅县松口古镇侨批档案重现,下南洋记忆焕发新生
- • 丰顺县黄金镇竹编工艺非遗工坊助力农民增收,传承与创新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蕉岭县长潭镇千年桫椤谷生态文化节盛大开幕
- • 梅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圆满完成,盘活资产超5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多措并举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
- • 梅州特殊教育学校与广州启聪学校携手共建,共谱特殊教育新篇章
- • 梅县区丙村镇“扛关爷”巡游保平安:传统民俗与现代文明的和谐交响
- • 蕉岭县中医医院新院区启用,粤东中医药高地再添新翼
- • 梅州首家预制菜产业园投产,三十道客家菜速冻出口,引领产业发展新潮流
- • 兴宁市永和镇盛大举办“客家擂茶擂台赛”,百位擂主同台竞技,传承客家文化魅力
- • 梅州客家传统服饰展在巴黎中国文化周惊艳亮相,展现客家文化魅力
- • 梅州全力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筑牢师生安全防线
- • 丰顺县畲族村“招兵节”: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族风情盛宴



